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柴生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柴生芳

來自 騰訊 的圖片

柴生芳(1969-2014),男,漢族,於1969年7月出生,甘肅寧縣人,中共黨員,1990年7月參加工作,2004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研究生學歷,博士學位。

2014年8月15日凌晨,當時為臨洮縣縣長的他,因為加班開會後在宿舍休息,誘發心源性猝死,年僅45歲[1]

2019年9月25日,獲「最美奮鬥者」個人稱號[2]

基本信息

人物說明----甘肅省臨洮縣委原副書記、縣長[3]

出生日期----1969年7月

出生地點----甘肅寧縣

逝世日期----2014年8月15日

國 籍 ---- 中國

職 業 ---- 公務員

畢業院校----北京大學日本國立神戶大學

信 仰 ---- 共產主義

人物履歷

1986.7-1990.7北京大學考古系考古專業學習,獲歷史學學士學位;

1990.7-1997.5 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

1997.5-1998.3 日本國立神戶大學文學部學習;

1998.3-2000.3 日本國立神戶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藝術史學專業學習,獲碩士學位;

2000.3-2002.9 日本國立神戶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文化結構專業學習,獲博士學位;

2002.9-2003.2 中共甘肅省委辦公廳調研處工作;

2003.2-2006.4 中共甘肅省委辦公廳調研處主任科員;

2006.4-2009.11 隴西縣人民政府副縣長(正縣級);

2009.11-2010.1 中共定西市安定區委常委、安定人民政府副區長候選人;

2010.1-2013.12 中共定西市安定區委常委、安定人民政府副區長(正縣級);

2013.12-2014.8中共臨洮縣委副書記、臨洮縣人民政府縣長,主持縣政府全面工作;

2014.8-因長期超負荷工作,勞累過度,誘發心源性猝死,在其辦公室不幸去世,年僅45歲。

勞累猝死

2014年8月15日凌晨,柴生芳同志因長期超負荷工作,勞累過度,誘發心源性猝死,在辦公室不幸去世,享年45歲。

柴生芳同志去世後,臨洮縣全縣廣大黨員幹部群眾沉痛哀悼,深切緬懷,8月17日,臨洮縣委專門召開縣委常委會議,研究決定,追授柴生芳同志「全縣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人物軼事

革命老區的好兒子

1969年7月,柴生芳出生在隴東革命老區—甘肅省寧縣一個農民家庭,弟兄六人,他排行老五。那時的家鄉貧窮落後,他與許多農家孩子一樣,飽嘗生活的艱辛和貧窮的滋味。但是,在他的血脈里流淌着的是老區人民堅韌不拔的品格。就是在這方血紅的水土裡成就了他堅強生活、刻苦學習、努力工作的性格。

從小學到高中,天資聰穎、成績優異的他,一直是父母眼中的希望、同學心中的榜樣、老師口中的驕傲。

十年寒窗,他不負眾望。1986年,他以慶陽地區高考文科狀元的優異成績考入北京大學考古系,成為寧縣歷史上第二位被北京大學錄取的考生。

高考狀元,北大學子。那一年,17歲的柴生芳,從紅色土地上走來,背負着父老鄉親們殷切的期望,踏進了從小就夢寐以求的燕園。在北大這所萬人仰望的高等學府,在美麗的未名湖畔,他遨遊書海,刻苦學習,砥礪思想,度過了四年充實而美好的求學時光。

柴生芳

來自 別有病網 的圖片

1990年7月,懷着報效桑梓的美好願望,他選擇了西部,回到了甘肅。這是他人生的第一次選擇,被分配到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期間,他潛心學業,參與了多項重大考古發掘工作,在甘肅省的考古與文物保護工作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並於1997年5月以優異的工作業績獲得了公派留學的機會,東渡扶桑,成為全國第10位赴日本國立神戶大學深造的優秀學子。

柴生芳的留學生涯,依然一路芳菲,一路輝煌。他以博學中正的人品修養,被同學們推舉為神戶地區中國學友會會長;他的譯著《秦漢刑法制度研究》等作品,以很高的學術造詣贏得業界好評,並以優異的成績先後獲得藝術史學碩士和文化結構學博士學位。

毋庸置疑,在人生的第一輪博弈中,他就是一個成功者。

回報故土的好博士

2002年10月,柴生芳婉言謝絕了神戶大學的高薪挽留,懷着報效國家的滿腔熱情回到祖國。

當學業有成的柴生芳一回到祖國的懷抱時,他又面臨着人生的第二次選擇。

當時,「留洋博士」的光環、學富五車的才華,讓北京、上海、香港、深圳等地的單位紛紛向他拋出了橄欖枝,澳門大學也以每月十萬澳元聘他做教授。但他首先想到的是家鄉的故土,又一次毅然地選擇了西部,選擇了甘肅,來到甘肅省委辦公廳工作。就在孔雀紛紛東南飛的時候,他卻做了一隻飛向西北的鳳凰,他要在西部高遠明淨的藍天上展翅高飛。

對此,同學同事們疑惑,親人朋友們不解。而他的理由卻如此簡單,因為他在甘肅長大,更因為甘肅比其他地方更需要人才,他要為甘肅人民做事,回報家鄉的養育之恩。

柴生芳的妻子祁雪莉說:「他是有信念有理想的人。當我抱怨他傻時,他曾對我說,『去知名大學當教授,可以成名成家,名利雙收,讓自己的親人過上安逸舒心的日子,但這只是小愛,是獨善其身,只有幫助像我的家鄉那樣貧困的地方的老百姓過上好日子,這才是大愛,才是我的理想。所以你要支持我!。

正是懷着讓貧困地區的老百姓過上好日子的大愛深情,柴生芳義無反顧地踏上了這片貧瘠而又充滿希望的黃土地,深深地紮根於隴原大地。後來他又主動請纓,來到「苦甲天下」的定西,一干就是8年,把最寶貴的青春年華和心血智慧傾灑在了這方備受貧困折磨的瘠土上!

「他酷愛讀書,善于思考;勤政清廉,知識淵博;嚴以律己,善以待人。工作上的好聯手,生活中的好朋友。」這是柴生芳的同事、臨洮縣委書記石琳給他的評價,也是臨洮、隴西、安定幹部群眾的普遍認知。

貧困地區的好幹部

2006年4月,春寒料峭。柴生芳在從蘭州赴定西上任的路上,看着車窗外一座座光禿禿的大山和褶皺山坡里的土坯房,突然覺得自己肩頭擔子的沉重。

其實他對定西並不陌生。這個年降雨量僅300毫米左右,自然災害頻繁的苦地,曾因清陝甘總督左宗棠一句「苦瘠甲於天下」的奏言而聞名。這裡是國家扶貧攻堅的主戰場。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以前,這裡的大多數農民過着「全天兩頓粥,草皮作燃料」的貧苦日子。可是定西人民以幹部苦抓、群眾苦幹、社會苦幫的「三苦精神」,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堅忍毅力,挑戰貧困,再造秀美山川,努力實現治窮致富的夢想。能全身心投入貧困地區扶貧攻堅的主戰場,是他堅定的信念,是他人生的第三次選擇。

初到定西的柴生芳當選隴西縣政府副縣長(正縣級),後任安定區委常委、區政府副區長,2011年9月,調任臨洮縣委常委,並於同年10月份當選為縣政府副縣長,2013年9月任臨洮縣委副書記、縣政府代縣長,同年12月當選為臨洮縣人民政府縣長。

無論在隴西、安定還是臨洮任職,也不管職務如何變換,唯一不變的是為民富民的理想和追求。自從踏上定西土地那天起,柴生芳就把自己的一切獻給了這塊貧瘠而神聖的土地。

定西一沒資源,二缺資金,第一要務就是創造條件招商爭項目,打造資金集聚「窪地」,為當地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資金活水;其次要摸清底子,因地制宜制定發展路子。基於這樣的認識,柴生芳給自己制定了「出門招商,

回家下鄉」的原則。從此,出門忙着招商引資,回家一頭扎進基層,就成了他8年來最基本的工作和生活狀態,為此他放棄了節假日休息,放棄了與家人團聚。

在隴西縣,他參與籌建了隴西中醫藥文化產業園和李氏文化產業綜合開發項目,為隴西的經濟社會發展出大力,盡全責。

在安定區,他推進了安定工業園、定西現代物流園、定西馬鈴薯循環經濟產業園建設,促成了中國(定西)西部汽車城項目的簽約落地。

柴生芳

來自 搜狐 的圖片

在臨洮縣,他先後6次赴京與交通部銜接協調,爭取到了總投資9.1億元的「六盤山片區交通扶貧攻堅示範試點縣」項目。在他親力親為協調爭取下,「全省精準扶貧示範縣」、「全省金融扶貧試點縣」、百萬畝土地整理、城區管道燃氣輸配工程等一大批項目落地實施,臨洮軍民合用機場、洮河大型灌區節水配套改造工程等99個打基礎、利長遠的項目列入「全國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實施方案」等國家和省市規劃。

一個個項目,就是一條條造福百姓的福澤之水,匯成一個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的不竭源泉。

如今,「六盤山片區交通扶貧攻堅示範試點縣」項目正在臨洮大地上實施,平展展的水泥路將把一個個大山深處的村落與外面的精彩世界緊緊連在一起,把黨和政府的關懷與百姓福祉緊緊連接在一起。

臨洮縣委書記石琳感慨地說:「兩年時間修建道路1115公里,相當於解放後至現在幾十年修建的道路總量。」

峽口鎮陸家灣村老人李永清說:「托柴縣長的福,我們幾輩人等來了一條路,有了路,好日子跟着就來了。」

—心為民的好公僕

民生無小事,群眾滿意不滿意是衡量幹部政績的標準。

當看到許多老百姓因為沒有發展資金而身陷貧困時,柴生芳千方百計籌集擔保基金,想方設法與甘肅銀行簽訂了高達15億元的金融扶貧戰略合作協議,創出了以農業專業合作社和龍頭企業統貸統還、群眾分散使用的貸款模式,使臨洮縣金融扶貧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被省上評為「全省金融扶貧試點縣」。

「目前甘肅銀行已發放貸款1.05億元,這一惠民措施的雨露,正在澤被千萬百姓。」臨洮縣政府辦公室主任龍小林說。

當看到有些村的群眾吃水要到很遠的地方去挑或者車載驢馱時,柴生芳的眉頭緊鎖了。於是他深入引洮工程建設現場督導,多次赴安定區銜接東部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加水工程,爭取實施了西南部農村飲水工程,預計當年全縣自來水入戶率將達到70%,臨洮人將告別困擾多年的吃水難題。

他還積極爭取到總投資21.2億元、總搬遷人口5萬人的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和總投資3.06億元的南屏鎮災後重建項目,加上危房改造項目,可在3年內基本實現所有群眾住上磚瓦房的目標。

他時刻把人民的冷暖放在心頭,多方融資,啟動實施了總供熱面積達300萬平方米、惠及城區3萬多住戶的城市集中供熱項目,這是臨洮歷史上單體工程投資最大的城建項目。

他多次坐在中小學課堂聽課,與一線教師研討交流,共謀教育改革發展良策,為臨洮的明天獻智獻策……

他愛憎分明,敢於向危害美麗臨洮的行為亮劍,對境內小水電、采砂廠毫不留情地清理整頓。

他通過民生平台、接待來訪群眾、入戶走訪等方式,為群眾協調解決了數不清的難腸事。

今年4月,在漫窪鄉下鄉時,20多名群眾集中反映低保不公、村幹部作風等問題,他不推脫、不逃避,主動問、耐心記,並當場要求漫窪鄉限時解決,還安排相關部門協助調查、跟蹤督辦,直到群眾滿意為止。

上訪十多年的洮陽鎮北關社區居民梁玉蓮,老伴過世、兒子吸毒,得知情況後,他協調民政局給了1萬元救助資金。梁玉蓮說:「在我眼中,他就是一心為民服務的焦裕祿式的好幹部。」

位於馬啣山腰上的辛店鎮苟家山村,海拔2600多米,距離縣城70多公里,自然條件差,年年有雹災,是全縣有名的貧困村。在貧困戶苟勝利家裡,他含着淚拿出一個記事本,本子上記着柴縣長每次來他家時所帶的生產生活用品、學習用具等。「到我家走訪時,看到我困難,給我兩個娃一人掏了500元學費,還叮囑娃要好好念書。」苟勝利說。

他把這個村作為自己的「雙聯」點,幫助村里修道路,築水壩,建村部,發展養殖業,調種植結構……

「像這樣給老百姓辦的實事,多得數不清。」政府辦工作人員馬得江說。

臨洮是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扶貧攻堅是全縣的頭等大事。變「大水漫灌」為「精確滴灌」,這是柴生芳的精準扶貧理論。要徹底消滅貧困,就要改變過去扶貧工作指向不准、針對性不強的問題。

今年3月,在臨洮縣扶貧攻堅大會上,剛於去年底擔任縣長的柴生芳莊嚴承諾:「我要跑遍全縣323個村子,把每個村的村情吃透,建立精準扶貧機制。」

「車能去的地方車去,車到不了的地方步行。他幾乎跑遍了全縣323個村,行程達4萬多公里。」縣委書記石琳說。

4萬多公里的山路,就是他一心為民的公僕心路。

南屏鎮康家溝村有個連當地幹部也沒到過的村莊叫「劃不着山莊」,僅有12戶人,是南屏鎮最偏遠、最貧困、最落後的地方。今年4月,柴生芳翻山越嶺,徒步跋涉近4個小時來到這裡入戶走訪了8戶群眾,準確掌握了當地實情。當地群眾感慨地說:「縣長都來了,再不能叫『劃不着』了,應該叫『划得來山莊』。」

臨洮縣南邊最偏遠的村子康家溝村,東邊最偏遠的漫窪鄉三峴村,北邊最偏遠的中鋪鎮王家溝村,都留下了柴生芳走訪調研的足跡。

在村頭巷尾、田間地頭,他傾聽群眾心聲和訴求,在厚厚的民情日記本上記下了一筆又一筆。他寫下了29本工作日記,共計170多萬字。

為了有效推動工作落實,他推行「任務上圖、進度上牆」。他的辦公室里掛滿了扶貧攻堅、項目建設等重點工作任務圖,同事們開玩笑說:「柴縣長的辦公室簡直就是作戰指揮部。」

柴生芳

來自 網易 的圖片

他還將每個村的貧困人口、產業發展等情況親手繪成簡單好記的地圖,把全縣323個行政村都裝進他的腦海中。窯店鎮翻山村村支書胡興亮說,「沒想到柴縣長對村里人口、耕地、貧困人口等情況的熟悉程度,讓我這個村支書都大吃一驚。」

在全面摸清了鄉鎮、村、社、農戶實情的基礎上,柴生芳指導縣扶貧辦統一製作農戶基本情況檢索系統和扶貧重點人口檔案信息平台,識別重點扶貧人口11.21萬人,將全縣144個貧困村分為產業示範村、潛力村,「對症下藥」為323個行政村確定了主導優勢產業,形成了「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精準扶貧全新路線圖。

因此,臨洮縣被省上列為「全省精準扶貧示範縣」。

無暇顧家的好孝子

自古家國難兩全,兩情隱隱何取捨?柴生芳選擇了後者。在柴生芳心裡,家輕國重;私小公大。

柴生芳17歲離家,轉眼就是28年。那家中的老屋、場院、樹蔭和無邊的董志塬哺育了他,他卻一去沒回頭。母親去世他不在跟前,年邁的父親同兄嫂住在那年久失修的老祖屋,下雨天漏雨,寒冷天透風,直到他在蘭州成家後才把老人家接進省城。

八十多的老父親進了城,很難見他盡孝心。因為他太忙了,而且忙的都是大事。讓他寬慰的是妻子祁雪莉代他盡到了做兒子的孝心。祁雪莉一邊上班,一邊拉扯幼小的女兒,為公公做可口的飯菜,陪公公外出散步,熱了扇扇子,冷了掖被角,每晚寢前洗洗腳。

在老人心裡,他是一個好孝子。當老人得到兒子不幸離世的噩耗後火速趕到臨洮,顫顫地俯在兒子的身旁老淚漣漣,幾度昏厥。白髮人送黑髮人,從此天人兩相隔。

「在他的心裡,總是事業第一,家庭第二。」他的妻子祁雪莉說,「一個月也就回家一兩天。他總是很累,回家和孩子玩一會,一倒頭就睡着了。有一次,他感冒了,沒時間輸液,就拿被子捂着出汗,頭上汗像水一樣淌,線衣線褲都濕透了,可單位有事打電話叫他,他二話沒說就走了。」

因為忙,他顧不上照顧80多歲的老父親,甚至女兒三歲生日那天,他因忙於工作,連張全家福都沒照成,留下了永遠的遺憾。「他說周末回來就照,誰知道他竟然走了。」祁雪莉流着淚說,「我不想他幹得有多大,有多風光,只是想像正常人一樣一家人在一起散散步,開開心心過正常人的生活。」

「今年一次老家都沒回,給他打電話,他總是在忙,連電話都沒時間接。母親去世時,他在日本留學,去年臘月三十,他還在工作,春節也顧不上回老家,老父親想他,我就送父親去看他。」他的大哥柴生都閃着淚花說,「現在我住的祖屋也沒有來得及翻修,下雨天經常漏雨。」

因為忙,他沒來及去看望此前在蘭州生病住院的舅舅。在親人的記憶里,只有他回家時疲倦的面容和匆匆離去的背影……

也許,對於家庭和親人,柴生芳不是一個好兒子、好丈夫、好父親。但是,對於黨和國家、對於臨洮的老百姓,他是一名好黨員、好幹部、好縣長。

在他的工作筆記的空白處,工工整整地寫有四個大字:「父愛如山!」。那是他對長時間未看望父親和女兒後的歉疚?致使在繁忙工作時偶爾走神?為父之子,為子之父,他虧欠的太多,只能默默地寫在紙上記在心上:父親愛我!我愛女兒!這種愛,如大山般深沉!

其實,柴生芳做到了忠孝兩全。

人物榮譽

2014年8月17日,中共臨洮縣委專門召開縣委常委會議,研究決定,追授柴生芳同志「全縣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2014年8月19日,中共定西市委決定,追授柴生芳同志全市「優秀共產黨員」稱號,並號召全市廣大黨員幹部向柴生芳同志學習。

2014年8月26日,中共甘肅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決定追授柴生芳同志「全省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2014年9月25日,中共中央宣傳部決定授予柴生芳「時代楷模」紀念章和榮譽證書[4]

2014年12月,中央組織部追授柴生芳同志"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5]

2015年1月,中共中央組織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公務員局追授柴生芳同志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榮譽稱號 [6]

2015年6月,被推選為德耀中華第五屆全國道德模範敬業奉獻模範候選人。

其先進事跡被拍成電影《柴生芳》,由電影文學劇本徵集「夏衍杯」獲獎者、國家一級導演張忠編劇、監製並指導,路雲飛導演。國家一級演員郭秋成主演柴生芳,青年演員楊陽、周浩東、杜少傑等聯合主演。

定西市「優秀共產黨員」,甘肅省「優秀共產黨員」,中宣部「時代楷模」,中組部「全國優秀共產黨員」。2015年6月,被推選為德耀中華·第五屆全國道德模範敬業奉獻模範候選人。

2019年9月25日,柴生芳獲「最美奮鬥者」個人稱號。

2021年5月,獲得甘肅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