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查濟觀溪(董光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查濟觀溪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查濟觀溪》中國當代作家董光巨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查濟觀溪

皖南山水,風光旖旎。在山與水的纏綿中,孕育着一個個村莊。查濟古村,便是誕生于山水之間的精靈。

「喔喔喔——」伴隨着黎明前的一陣雞叫聲,我在客棧的鄉里被驚醒。薄霧籠罩的查濟小鎮,沉浸在晨霧中,還有小鳥的唧唧喳喳聲。這久違了的鄉村景致,令我興奮不已。

查濟,猶如一片樹葉飄入山澗。許溪、岑溪、石溪三條源自不同山腳下的溪水,在村口匯聚成粗壯的葉柄向山外流去,村莊便在葉脈間鋪陳開來。逆着溪水的走向,門樓、牌坊、亭台、民居、商鋪、作坊、祠堂應運而生。岑溪、石溪分列南北環繞着村莊,許溪則穿村而過將查濟分成了南北兩片,而橫跨於小溪之上姿態各異的石橋,又讓南北兩個村莊有了千絲萬縷的聯繫,使她們彼此獨立,又藕斷絲連。許溪應該是這幅水墨畫的主線條。

沿着老街,向古村落躑躅前行,經「香樟樹客棧」向左百餘步,便來到許溪邊,小溪寬約兩三米,深與寬度差不多,只見流水潺潺,水清見底,不時有小魚遊動。據當地村民查先生介紹,在一年中的大多季節里,只有一股不大的溪水汩汩流淌。「汩汩」二字,用詞精當、形象貼切,因為小溪的水是靈動的,有聲響的,有着流水與鵝卵石的竊竊私語。她伴着鳥鳴、風吟,形成了查濟的溪水低吟淺唱,一路芬芳。

查濟人喜歡用寬大的石條在許溪里分段築起水壩,小水潭邊便有了三三兩兩浣衣的女子。綠綠的藤蔓、清清的溪水、紅紅的衣衫,近旁的小石橋,遠處的馬頭牆,便是映入你眼帘的圖案。

一大早,女人們在小橋下浣洗衣物,沒有了清脆的棒槌聲。也許,她們不願打破這清晨的寧靜,唯恐打擾了遊客們的一簾幽夢。查濟就似一幅中國寫意畫,它的一人一物、一花一語都帶着歷史的濃郁與風情。

小橋邊有查氏宗祠——寶公祠,始建於明朝,為紀念中興五世祖查寶源而建。五間三進徽派祠堂建築,古樸典雅。大廳牆上有朱熹手書的「忠、孝、節、義」四個大字,有《查氏家規》:「端蒙養,重讀書,崇儉約,睦鄰里……」108字家訓。像這樣的祠堂,古村落還有「光裕堂」等多處,不過它們的規模要小一些。

小橋前,有一爿早餐店和一家石妹超市。我們一行四人在早餐店就餐,女店主正在忙碌,早餐品種不是很多,僅有米糕、油條、麵餅、糍粑和大米粥,我們買好了米糕、油條,來了兩碗大米粥,坐在店外的走廊上悠閒地吃起來。

石妹超市前的一條大黃狗不緊不慢地走過來,友好地貼在我的腿邊磨蹭着,好像在說:「我也餓了,賞點吃的吧!」另一條小花狗也跑過來,看來它們真的餓了,想要點吃的。我拿出一塊米糕,掰成兩半投過去,兩條狗高興地吃起來。大黃狗吃完了,似乎很懂禮貌,搖着尾巴知趣地離開了,而小花狗還在等待我們的施捨,真是有趣,好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的畫面。

我曾到過周莊、烏鎮、西塘等江南著名水鄉,那裡的水承載了太多的生活,舟行其上,欸乃的槳聲發出低沉的呻吟。

許溪的水就像查濟人的日子一般,千百年來緩緩流淌,波瀾不驚。行走在這樣的溪水邊,我不禁產生疑問,溝壑為何如此之深?倘若一夜春雨,雨水浸透了山林,山洪傾泄而下,那將是怎樣的情形?

俗話說,山里天,孩兒臉——喜怒無常。上午還是晴空萬里,不料午後烏雲密布,大雨傾盆,山路不便行車,原定趕往桃花潭,看來計劃跟不上變化,只好又在客棧住了一宿。我們入住的查濟老當鋪客棧,店老闆黃女士是一位30來歲中年婦女,精明能幹,熱情好客。她家四層的臨街小樓,一樓門面經營古玩石雕,二樓以上是客房,今年因為疫情,生意冷淡,門可羅雀。時值滿山枇杷成熟的季節,她拿出自家產的枇杷給我們品嘗。枇杷具有止咳潤肺的功效,酸酸甜甜的口感,滿口生津,讓我們有了賓至如歸的感覺。

次日清晨,我來到熟悉的小橋邊,只見春水漾到了門檻前,除了遠處的青山,往日的河溝,田疇全都茫茫一片了。正如南宋詩人翁卷描寫的那樣:「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或許,詩人就生活在江南的某個小山村,只有身臨其境,才能寫出如此精彩的詩句,文學來源於生活,此言不虛!

沿着小溪青石河堤逆流而上,我們似乎在追尋溪流的源頭。身旁的一幢幢老屋兀立溪邊,同樣兀立的還有門前的老人。如今,村裡的年輕人都隨着溪水的流向去了山外,只有這些老人陪伴着老屋,守着村莊的過去。老人,老屋,老時光,沉澱在了溪邊,為我們細數着查濟的從前。

許溪水來自地上,她就延伸在你腳下,迎接你進入村莊。還有一種水來自天上,在查濟看雨聽雨是一件可遇而不可求的事。

順着許溪邊古老的石板路繼續前行,不遠處就是古鎮裡最有名的「網紅橋」——紅樓橋,此橋為高拱橋,始建於明朝,清嘉慶年間重修。長約8米,寬5米,拱高10米。因附近曾建有一座二層小紅樓而得名。此行,我們見到的是綁着腳手架的紅樓,小樓年深日久,不堪重負,尚在維修之中。

這裡是美院學生和畫家們寫生的好地方,綠藤蘿纏繞在飽經風霜的石橋上,繁茂的綠藤蘿從橋面上垂下來,似在橋面上掛上了珠簾,人們戲稱它為「一簾幽夢」,從此,紅樓橋就有了這個網紅名字。

紅樓橋應該是古鎮裡最高的橋了,站在橋面上俯瞰許溪兩岸,這裡是拍攝古村的最佳攝影位置之一。

溪邊的紅樓想必是古人用來聽的吧?立於紅樓之上,聽雨絲細細敲打着你的心事。氤氳的水霧自腳下升起,不遠處層層疊疊的屋脊全都迷濛在了茫茫煙雨之中。近旁的小巷深處,倏忽而逝的一柄油紙傘,或許正是你遺落的一段恍如隔世的情懷

「十里查村九里煙,三溪匯流萬戶間;祠廟亭台塔影下,小橋流水杏花天。」查濟村位於黃山與九華山之間,距離皖南涇縣縣城60公里,村內大多數人是查姓人氏,村落綿延數十里,是安徽最大古民居建築群之一。明清民居古建築群矗立在流水潺潺的查濟河兩岸,現存有明代建築80處,清代建築109處。其中橋樑40餘座,祠堂30座。查濟是查村、濟陽兩個村子的合稱,整個村子呈長條形,綿延十里。

查濟是一塊璞玉,在商業氣息濃厚的今天,這座未被過度開發的古村,還保存着它當年的質樸和自然,有着原汁原味的古村風味。來到這裡,所有的不開心都會拋諸腦後,慢節奏的生活讓我們疲憊的身心得到真正的放鬆,在詩情畫意中,囚禁的心情也得到了釋放。

皖南的村莊大多臨水而築,水最大限度地融入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城上青山如屋裡,東家流水入西鄰」,勤勞智慧的查濟人民利用地形特點和優勢,巧妙布局,民居依山而建,溪流穿村而過。清澈的溪水,給這座歷史悠久的村落平添了幾許靈性,幾許嫵媚![1]

作者簡介

董光巨,安徽肥西人,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作品散見於報刊及網絡媒體,有多篇作品獲獎或入選文集。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