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葉小鼠尾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柔葉小鼠尾蘚 |
中文名:柔葉小鼠尾蘚 學 名:Myurella tenerrima (Brid.) Lindb. 界:植物界 綱:蘚綱 目:變齒蘚目 科:鱗蘚科 屬:小鼠尾蘚屬 種:柔葉小鼠尾蘚 |
柔葉小鼠尾蘚(róu yè xiǎo shǔ wěi xiǎn),學名:Myurella tenerrima (Brid.) Lindb.,異名:Isothecium apiculatum Pterigynandrum tenerrimum Hypnum moniliforme var. apiculatum ,是鱗蘚科、小鼠尾蘚屬植物。疏鬆叢集,具弱光澤。莖匍匐,纖細;葉呈覆瓦狀排列,蓮瓣狀內凹,闊卵形。孢蒴直立,倒卵形或短圓柱形。分布於中國內蒙古、新疆和青海,生於高寒地區砂石質土或濕石上。 [1]
柔葉小鼠尾蘚形態特徵
疏鬆叢集,黃綠色或鮮綠色,具弱光澤。莖匍匐,纖細;分枝不規則,常呈弧形彎曲。
葉呈覆瓦狀排列,蓮瓣狀內凹,長達0.6毫米,寬約0.3毫米,闊卵形,先端突收縮呈短毛狀尖,多扭曲;葉邊內曲,具細齒;
中肋缺失,或具不明顯的單一或分叉的短中肋。葉細胞寬短,上部常為等軸形,呈六邊形,直徑約9-l0微米,下部細胞不規則形,角部細胞方形或長方形,胞壁略加厚,背面具不等形的粗疣。[2]
雌苞葉闊披針形,基部鞘狀。蒴柄長1-1.5厘米,紅褐色。孢蒴直立,倒卵形或短圓柱形。環帶由2列細胞組成,成熟後自行卷落。孢子直徑12-16微米,具細疣。 [3]
柔葉小鼠尾蘚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內蒙古、新疆和青海,生於高寒地區砂石質土或濕石上。俄羅斯、歐洲及北美洲有分布。 [4]
鼠尾蘚不同居群間形態及RAPD 分析
作者:劉麗,朱永青,王幼芳
摘要:選取采自黑龍江、內蒙古、陝西以及浙江地區的8個居群的鼠尾蘚為實驗材料,對不同居群的鼠尾蘚葉片的形態、葉細胞的大小及植物體的形態進行了觀察比較,同時運用隨機擴增多態性DNA(RAPD)探討了鼠尾蘚的遺傳多樣性.利用13條隨機引物共獲得104個條帶,其中多態性條帶占84.62%.鼠尾蘚各居群間的Dice遺傳距離為0.37~0.66.POPGENE32軟件分析得到種的Nei基因多樣性指數(H)為0.3326,Shannon指數(Ⅰ)為0.4877,遺傳分化係數(GST)為0.3303.形態學觀察的結果表明,鼠尾蘚的植物體及葉片的形態在居群間變異較小,很好地代表了這個種的特徵;而葉細胞的大小及葉尖長度的變異程度較大,說明這些形態特徵易受環境影響,代表了種下水平的差異.不同居群的鼠尾蘚無論在遺傳上還是在形態上都表現出明顯的多樣性,說明鼠尾蘚具有較強的適應環境的能力。
關鍵詞:鼠尾蘚 遺傳多樣性 RAPD 形態特徵
DOI:CNKI:SUN:YOKE.0.2006-06-003 被引量:21 年份:2006
分類列表
以下是初步整理的小鼠尾蘚屬的屬內分類系統。其中的種列表尚不完全,有待完善。
1. 小鼠尾蘚 Myurella julacea (Schwägr.) Schimp.
2. 刺葉小鼠尾蘚 Myurella sibirica (Müll. Hal.) Reimers
3. 柔葉小鼠尾蘚 Myurella tenerrima (Brid.) Lindb.
參考來源
- ↑ 柔葉小鼠尾蘚, 植物智, 2020-01-18
- ↑ 柔葉小鼠尾蘚 Myurella tenerrima 中文名: 柔葉小鼠尾蘚 異名: Isothecium apiculatum (synonym) Hypnum moniliforme var. apiculatum (synonym) Pterigynandrum tenerrimum (synonym) 別名: ...
- ↑ 小鼠尾蘚屬 - 多識植物百科 2020年4月16日 ) Schimp. 2. 刺葉小鼠尾蘚 Myurella sibirica (Müll. Hal.) Reimers 3. 柔葉小鼠尾蘚 Myurella tenerrima (Brid.) Lindb...
- ↑ 鼠尾蘚不同居群間形態及RAPD 分析 - 百度學術 劉麗 , 朱永青 , 王幼芳 - 《植物多樣性(英文)》 - 2006 - 被引量:21 選取采自黑龍江、內蒙古、陝西以及浙江地區的8個居群的鼠尾蘚為實驗材料,對不同居群的鼠尾蘚葉片的形態、葉細胞的大小及植物體的形態進行了觀察比較,同時運用隨機擴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