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
圖片來自slideplayer

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DyesensitizedSolar Cells,簡稱DSSC),[1] 被稱為新一代的太陽能電池,其構造為兩片導電電極、奈米多孔性TiO2、染料、電解質及活性對電極,而其中電解質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不論對於高性能或長效性問題的解決,甚至成為成為量產化的重要關鍵之一。並且染料敏化太陽電池具有低材料成本、製程容易及製程設備簡單的特色,整體的成本約為傳統矽基太陽電池的1/5~1/10,引起能源界積極地投入這方面技術研究開發。

具有許多吸引人的特徵; 因為它可以用低廉的材料製成(但實際中已經證明它很難擺脫對於貴重金屬的限制,並且它的液態的電極對於各種天氣的適應也是一個嚴重挑戰),不需要用精細的儀器來製造,這種電池在技術上很有吸引力。而且,其製造過程比以前的電晶體電池要便宜。它可以被製成軟片,機械強度大,不需要特別保護就可以防護樹枝或者冰雹的撞擊。雖然它的能量轉換效率比最好的薄膜電池要低,但理論上它們的性價比已足夠高,在完成市電平價的情況下可以與化石燃料相提並論。由於化學穩定性問題而被擱置的商業應用, 在歐盟光伏路線圖European Union Photovoltaic Roadmap中預測將在2020年之前顯着促進可再生能源發電。

發明

染料敏化太陽電池最早是由Tsubomura et al.於1976年提出,利用多孔性的氧化鋅(ZnO)作為工作電極,但電池之光電轉換效率並不高。至1991年,O』Regan和Grätzel發表電池效率為7.12%的色素增感太陽電池,Grätzel團隊提出方法是在具有中孔洞性質的二氧化鈦(TiO2)薄膜上吸附釕(Ru)金屬衍生物之色素分子,此種色素分子能吸收近全可見光波長範圍的太陽光,截至2005年文獻記載,DSSC光電轉換效率最高可達到11.18%

雖然染料敏化太陽電池轉換效率是所有太陽能電池技術中最低者,但DSSC不受日照角度的影響,加上吸收光線時間長,在相同時間的發電量甚至優於矽晶太陽能電池,且矽晶圓太陽能電池發電效率會受到溫度升高而遞減,適合安裝在較高緯度天氣較冷的地區,但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則不受溫度影響,在日照充足、氣溫炎熱地區,競爭力會優於矽晶圓太陽能電池。

染料敏化太陽電池的工作原理

染料敏化太陽電池工作原理
圖片來自energytrend
  1. 染料敏化太陽電池主要由奈米半導體多孔性材料、染料敏化劑環化還原電對、對電極和導電基材所構成。工作流程圖如圖一,工作原理如下:
  2. 染料分子吸收太陽光後由基態躍遷到激發態。
  3. 激發態染料電子迅速注入到半導體材料的傳導帶中。
  4. 電子立刻傳遞到導電基材並傳導出去,經外線路傳至對電極。
  5. 處於氧化態的染料被電解質還原,回到原來的基態。
  6. 氧化態的電解質在對電極接受電子被還原,達到系統平衡。

電解質的組成

電解質在DSSC中所扮演著提供氧化還原電對的角色其組成可以包括氧化還原電對、溶劑、添加劑。以下將依次討論之: A. 氧化還原電對: 現今於DSSC中最常使用的氧化還原電對為I3-/I-,使用原因如下:1.所使用I3-/I-氧化還原能階能與染料的HOMO能階相匹配。2.在氧化還原電對I3-/I-中,I3-在液體有機溶劑中的擴散速率較快。有人也嘗試其他氧化還原電對(ex.Br-/Br2、SCN-/(SCN)2或SCN-/(SeCN)2 )。 B. 溶劑: 主要提供離子傳遞的環境,及溶解添加劑的溶劑,常見的有:腈類(如乙腈甲氧基丙腈戊腈等)、酯類(碳酸乙烯酯碳酸丙烯酯等),與水相比,這些有機溶劑對電極是惰性的,不參與電極反應,具有較寬的電化學窗口,不易導致染料的脫附和降解,其凝固點低,適用的溫度範圍寬。此外,它們也具有較高的介電常數和較低的粘度,能滿足無機鹽在其中的溶解和離解,並且溶液具有較高的電導度。 C. 添加劑: 一般添加劑通常作為修飾TiO2相關性質改善電池效率;如: TBP、NMBI、LiI、NaI。當在電解質溶液中加入小體積的NaI或LiI時,Li+會吸附TiO2表面。此時吸附在表面的Li+可與導帶電子形成Li+-e-。由於表面的Li+-e-既可在TiO2表面遷徙,也有可能脫離TiO2表面遷移,其結果是明顯縮短了導帶電子在相鄰的或不相鄰的TiO2之間傳輸的阻力和距離。因此,在電解質溶液中加入Li+,可大幅度改善電子在TiO2表面的傳輸,從而提高太陽電池的Jsc。

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與矽基太陽能電池的比較優勢

  • 製程容易、成本低
  • 30℃以上高溫條件下電力輸出較高,及低光量下仍有高轉換效率
  • 可接受日照光譜範圍大,模版兩面皆可吸收光線,有利吸收散射光
  • 轉換率對入射光角度影響較小
  • 具有透明性可直接使用於窗戶,模板顏色因使用的染料顏色而變
  • TiO2材料的物理、化學性質穩定,且無毒性、 相較其他材料或矽基太陽電池比較無環境污染
  • 能源回收期小於矽晶太陽能電池
  • 可製成可饒式電池模組
  • 具大尺寸、量產製程潛力

◎DSSC缺點: 1.轉換效率比矽基太陽電池低。 2.染料激發態壽命不夠長,光電轉換效率尚低。

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由Michael Gratzel團隊開發成功,是英國的G24 Innovations(G24i)所主推。日本科技大廠-Sony也於2008年在5月底也宣布投入,Sony的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製作採印刷,不使用半導體技術,製造成本僅約矽晶太陽能電池的1/5∼1/10左右。

染料敏化太陽電池之染料,與電池之電能轉化效率有直接關係,國內以紡織品染料起家的永光切入關鍵的染料領域且最先量產,打破由Solaronix與Dyesol兩家外商供應的狀況,成為全球少數能提供相關染料的業者之一,因為供應廠商少,染料每公克報價超過萬元。

國內染整助劑廠福盈科,於2009年斥資1000萬美元向澳洲Dysol廠取得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模組實驗室技術,經自行研發成功開發出DSSC模組,2010第二季可將產品商品化,並且預計2010第四季開始建立太陽能模組產線,最快2011年上半年可正式量產。

國內還有觸控面板廠-介面投入這新領域,介面與工研院合作,規劃架設台灣第一條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生產線,因觸控面板生產過程與染料敏化太陽電池相似,不需增加設備即可投產。

參考文獻

  1. 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energytrend, 2014 年 08 月 1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