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柑桔潰瘍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柑桔潰瘍病

柑桔潰瘍病
原圖鏈接  

柑桔潰瘍病是由地毯黃單胞桿菌引起的、發生在柑桔的病害。主要為害葉片、枝梢、果實和萼片。植株受害後落葉、落果、樹勢衰弱,受害果實外形惡劣;受害苗木,葉片脫落,枝梢乾枯,生長受阻,延遲出圃,嚴重時葉片落光,整株枯死。

柑桔潰瘍病是一種世界性病害,也是中國柑桔產區重要病害之一。在中國除四川的大部分和貴州的部分地區外,都有不同程度的發生。發病果園損失率一般10-20%,嚴重的可達30%以上。在25-30℃條件下,雨量與發病成正相關。每次新梢生長都有一個發病高峰,尤以夏、秋梢較重。

基本信息

中文名:柑桔潰瘍病

外文名:Citrus Bacterial Canker Disease

柑桔潰瘍病
原圖鏈接

別 名:柑橘潰瘍病

為害植物:柑桔

為害部位:葉片、枝梢、果實和萼片

病 原:地毯黃單胞桿菌

病原特徵

柑桔潰瘍病病原為地毯黃單胞桿菌(學名: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citri (Hasse) Dye)。菌體短稈狀,兩端鈍圓,極生單鞭毛,尺度為(1.56-2.97)微米×(0.45-1.47)微米,常數個相連成鏈狀,有莢膜,無芽胞。在牛肉汁、蛋白腖、瓊脂培養基上,菌落圓形,草黃色,有光澤,全緣、微隆起,粘稠;在馬鈴薯斜面培養基上菌落初呈鮮黃色,後轉蠟黃色,圓形,表面光滑,周圍有狹細白色帶。

此病菌好氣性,格蘭氏染色陰性。能使骨膠液化,石蕊牛乳變藍色凝固(也有報道不凝固的),不能還原硝酸鹽,不產生硫化氫。產氨,不產吲哚,澱粉水解力強,能使葡萄糖和蔗糖產酸,乳糖、柳醇和甘油不產酸。亦有報道對葡萄糖、牛乳糖、果糖、蔗糖、甘油、甘露醇等均不產生氣體。

此菌發育溫度範圍為5-36℃,最適溫度為25-34℃,致死溫度不同作者報道各異,其範圍為49-65℃,10分鐘,酸鹼度適應範圍為pH6.1-8.8,最適為pH6.6。此菌頗耐乾燥,在室內玻片上可存活121天,在日光下曝曬2小時才死亡。抗寒力極強能耐低溫,凍結24小時後並不影響其生活力,但高溫高濕對其生活力影響甚大,如在飽和濕度下309時,經24小時則完全死亡。在自然情況下,病菌在寄主組織中可存活數月。高溫是此菌發育的必要條件。

症狀表現

受害部位開始發生針頭大、黃色、油漬狀斑點,後擴大成近圓形的黃色或褐色病斑,穿透葉的兩面,隆起,木栓化,表面粗糙,灰褐色,呈火山口狀開裂。病斑邊緣有油漬狀,周圍有黃色暈環,嚴重時葉片早落。

侵染循環

此病菌主要潛伏於病部組織內(病葉、病枝梢和病果)越冬,尤以秋梢上的病斑是病菌越冬的主要場所。據日本報道此病菌尚可在打碗花的根莖上存活6個月,也能在未滅菌土中存活5個月,在夏橙根部存活300天。第二年春季,細菌從病斑溢出,借風雨濺打,昆蟲、人畜和樹枝接觸傳播至幼嫩枝梢、嫩葉及幼果上,只要在幼嫩的器官上保持水濕20分鐘,病原細菌便可經由氣孔、水孔、皮孔及傷口侵入,在受侵染的組織里迅速繁殖並充滿細胞間隙,刺激寄主細胞增大,使組織腫脹破裂,膨大的細胞木栓化後不久即死亡。

潛育期的長短決定於受害的柑桔種類,組織的老熟度和溫度。潛育期可少至3天多達10天,一般為4-6天,在高溫多雨情況下,重複侵染可連續不斷發生。

此病的遠距離傳播主要是帶病苗木、接穗等栽培材料和果實。種子如不沾染病菌,一般是不帶病的。有時苗木帶的土壤也有傳播此病的可能,但不是主要來源。還有資料報道,某些柑桔品種的秋梢受侵後到冬季尚未表現症狀,病菌潛伏於組織中,翌年春季才發展蔓延,成為病害流行的主要初侵染來源。

發生規律

1.剛抽發的嫩梢葉和剛形成的幼果,其氣孔還未形成,病菌不能入侵。新梢剛萌發10天左右,即新葉展開到完全老熟的這段時間,是氣孔形成期,也是柑橘潰瘍病的高發期。

2.不同時間段,潰瘍病在柑橘新梢和果實的發病速度不同,其中夏梢和秋梢的速度最快,條件合適,一天就可以發病。所以夏秋梢是潰瘍病的防治關鍵時期。

3.潛葉蛾是我們防治潰瘍病很容易忽略的因素,夏秋梢潛葉蛾爆發,而且抗性嚴重,會造成新葉很多傷口,給潰瘍病可趁之機,從而間接導致潰瘍病爆發。

4.柑橘潰瘍病是國內外的植物檢疫對象,現有手段尚無法根除寄生在葉肉細胞間隙與欄柵組織之間的致病菌,因此感染樹將終生帶毒。一些病枝病葉剪除掉及時帶出果園,進行燒毀。潰瘍病易防難治。[1]

分布範圍

柑桔潰瘍病分布於印度、斯里蘭卡、泰國印度尼西亞、日本、菲律賓、南非、西非、南美(巴西、鳥拉圭、阿根廷)、新幾內亞、阿爾及利亞、突尼斯、摩利薩斯島、中國等。在中國桔產區,除四川的大部分和貴州的部分地區外,都有不同程度的發生。

防治方法

柑桔潰瘍病防治主要有三類方法,農業防治、化學防治和物理防治。

農業防治

1. 品種布局區域化,避免不同品種混栽。不同品種混雜種植導致梢期不統一,果園感病期延長。

2. 控制夏梢。發病極嚴重的果園,幼樹剪除夏梢,只留春、秋梢。做到先清園後放梢。

3. 清潔田園,減少侵染病原。冬季修剪,剪除病、蟲、弱枝,以減少侵染源;嚴重時可直接修剪病枝葉。

4. 治蟲防病。潛葉蛾、葉甲等害蟲的為害常會為病菌的傳播、侵入提供有利條件,因此,及時防治這些害蟲,可減輕病害。

化學防治

1. 花期預防。開花前和落花後各噴一次波爾多液(硫酸銅、石灰、水的比例為0.5: 1: 100)。夏梢和秋梢期,每梢噴二次波爾多液(硫酸銅、石灰、水的比例為0.5: 1.5: 100)。

2. 極端天氣預防。遭遇大風、大雨前後噴藥防治,否則病菌侵入後再噴藥防治往往效果不佳。

2. 抽梢對苗木和幼齡樹以保梢為主,在各次新梢萌發後20~30天(或新梢長1.5cm時)、葉片剛轉綠時各噴藥一次,夏梢則間隔7~10天再噴藥一次;對成年樹以保果為主,在花謝後10、30、50天各噴藥一次。

3. 發病初期使用的藥劑。氫氧化銅、鹼式硫酸銅、噻菌銅、乙酸銅、王銅、春雷黴素、喹啉銅·春雷黴素、噻唑鋅等,必須要輪換使用。

物理防治

1. 種植防風林,阻擋病毒傳播。

2. 覆蓋塑料膜(避風避雨),隔絕病毒。

3. 利用礦物油、農用增效助劑,保護新梢免受病菌感染危害。[2]

相關視頻

柑橘潰瘍病與蟲害齊發,藥劑防治經驗總結,果農可收藏備用!


柑橘潰瘍病,防治的三個最佳時間,你掌握了嗎?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