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柏林信義會住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柏林信義會住宅又稱柏林傳教會住宅舊址、柏林傳教會舊址,為中國山東省青島市市北區城陽路5號的一座教會建築,建於1899年-1900年,後曾為信義會醫院、青島市中醫院,現為青島市立醫院二分部。現為市北區政府認定的不可移動文物。

受難節是紀念耶穌受難[1]的節日。據《聖經·新約全書》:耶穌於復活節前三天被釘在十字架而死[2]。這天在猶太教的安息日前一天,因此規定復活節前二天星期五為受難節。基督教多數教派都紀念這一節日。

簡介

1897年德國海軍占領青島後,柏林傳教會(信義會)傳教士昆祚(Adolf Kunze)與寇勒克(Kolleker)於1898年4月15日從廣東到達青島,負責在青島地區傳教的先期準備,後者不久後回到廣東。12月24日,信義會傳教士和士謙(Johannes Voskamp)與盧威廉(Wilhelm Lutschewitz)到達青島。1899年4月,膠澳總督府將大鮑島東山上的兩塊相鄰的土地無償撥付給信義會與魏瑪傳教會(同善會),之後信義會便在該地塊開始建設傳教士住宅,住宅樓由昆祚設計,原計劃入冬前完工,但由於來自德國的工程負責人對青島氣候條件毫無了解及瘟疫導致的工人短缺及建築材料匱乏,該樓直至1900年才竣工。

與此同時,昆祚設計的設有500個座位的大鮑島信義會教堂於1899年9月2日開工,並於1901年1月2日投入使用,為信義會在青島建設的第一座教堂。1900年,昆祚在台東鎮主持建設了第二座教堂(今東鎮路德堂的前身)。1904年,昆祚在市郊的李村建設了李村信義會教堂,之後又先後在即墨、膠州建設教堂。

1914年日本占領青島後,該建築被日本當局沒收。1922年北洋政府收回青島後逐步歸還教產,但由於戰後德國惡性通貨膨脹,教會財力不支,無暇東顧,柏林信義會於1925年將財產賣給美國信義會。同年,美國信義會設立魯東信義會,總部設於原柏林信義會住宅內。1929年1月1日,傳教士安保羅在原柏林信義會住宅開辦信義會醫院。醫院最初僅有10張病床,之後擴充至25張,至1936年又擴充至70張。1932年7月,該醫院設立信義高級護士學校,有學員32人,至1940年有7屆學員畢業。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教會、醫院和學校被日軍關閉,美籍傳教士及醫護人員被押往濰縣集中營,柏林信義會住宅舊址改為日本同仁會醫院(設於原青島督署醫院址,今江蘇路青島大學附屬醫院)的宿舍(一說改為東亞醫科學院宿舍)。1945年日本投降後,魯東信義會恢復。1946年5月,信義會醫院和護士學校在此恢復。1947年,信義高級護士學校改名為私立信義高級職業學校。

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青島後,魯東信義會逐漸與美國信義會脫離關係,之後參與三自運動,並逐漸與其他教會合併。1951年12月13日,信義會醫院青島市人民政府接管並改名為青島醫院,1958年3月遷往滄口昇平路,改名青島市滄口醫院(現青島市第三人民醫院)。私立信義高級職業學校併入青島八中。1962年9月26日,青島市中醫院由博山路3號原青島天主堂醫院址遷至該建築內。1999年,青島市中醫院與青島市第二人民醫院合併為青島市海慈醫院,遷至人民路原第二人民醫院址。包括柏林信義會住宅舊址在內的城陽路院址於2000年移交給青島市立醫院,改為市立醫院二分部。2000年,該建築以「柏林信義會舊址」之名列入第一批青島市歷史優秀建築名單。2013年1月10日,該建築列入市北區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新發現的不可移動文物名錄。

視頻

柏林信義會住宅 相關視頻

三教簡史之基督伊斯蘭
埃及總統為中東最大基督教堂和清真寺揭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