槍刀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槍刀藥(學名:Hypoestes purpurea (L.) R. Br.)是爵床科、槍刀藥屬多年生草本或亞灌木,高可達0.5米;莖稍粗壯,葉片卵形或卵狀披針形,紙質,上面中脈凹入,花序穗狀,腋生,直立,緊密,頭狀花序位於總軸的一側;有花;花萼小;花冠紫藍色,被柔毛,上唇線狀披針形,雄蕊伸出,花絲扁平,花絲和花柱均無毛,蒴果下部藏於宿存的管狀總苞內。10-11月開花。[1]
分布於中國廣西、廣、海南、台灣、香港。菲律賓群島也有分布。生於近村莊的灌叢中,低海拔處。
槍刀藥全草入藥,有消炎散淤、止血止咳之效,可治肺結核咳血、支氣管炎、糖尿病,外敷治跌打損傷。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或亞灌木,高達0.5米;莖稍粗壯,直立或外傾,下部常膝曲狀彎拐,上部具4鈍棱和淺溝,被微柔毛。葉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頂端尖,基部楔形,下延,全緣,紙質,長4-8厘米,寬1.5-3厘米,兩面被微柔毛或近無毛;上面中脈凹入,側脈每邊5-6條,葉柄長5-20毫米。 花序穗狀,腋生,直立,長1-2厘米,緊密,頭狀花序位於總軸的一側;總苞片4枚,2輪,對生,外方的1對合生成筒狀,全長約8毫米,分離的2枚鑽形,長約2.5毫米,被微柔毛,內方的1對較小,披針形,裡面通常僅有1朵花;花萼小,長約5毫米;花冠紫藍色,長2-2.5厘米,被柔毛,上唇線狀披針形,頂端稍急尖,下唇倒卵形,3淺裂,雄蕊伸出,花絲扁平,花絲和花柱均無毛,柱頭2淺裂。蒴果長約10毫米,下部藏於宿存的管狀總苞內。花期10-11月。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廣西(凌雲)、廣東(廣州、珠海、東莞、番禺、南海、台山、清遠)、海南(文昌、臨高、澄邁、瓊山)、台灣(南投、屏東、台東、花蓮)、香港。菲律賓群島也有分布。生於近村莊的灌叢中,低海拔處。 [2] 性喜溫暖氣候,適生溫度20-25℃,喜半陰而非直射陽光環境。
繁殖方法
組培
將槍刀藥幼嫩葉片洗淨後,用75%酒精浸30秒,0.1%升汞處理6分鐘,再用無菌水沖洗3次以上。葉片切成5平方毫米大小後接種於MS基本培養基單附加6-BA,單附加NAA及同時附加6-BA和NAA的配比,MS+BA1.5.+NAA0.1是6-BA與NAA的用量較少,同時又能快速、大量誘導所需要的愈傷組織塊的配比。在這種配比下,愈傷組織生長旺盛,在同一配方培養基上繼代多次,無再分化趨勢,愈傷組織塊呈緻密的黃綠色。
槍刀藥的試管增殖:將莖尖和莖段洗淨後,用75%酒精浸30秒,0.1%升汞處理10分鐘,再用無菌水沖洗3次以上,接種於MS基本培養基附加不同激素培養基上。結果的比較,在MS+BA1.0+BIA1.5+GA30.4的激素水平下,經過15-20天培養,可達到芽增殖率在5株以上的生長速度。同時,出現了極大的變異情況,作為原始材料的母株為二葉對生,但培養結果出現了三葉、四葉輪生的情況,槍刀藥葉片灰紅色斑點的分布率的多少也出現了差異,將增殖的壯芽移至1/2/MS+NAA0.5的培養基上一周即可生根,根細長且密。生根小苗移植於草旬土與護渣(1:2)的混合基質中,在自然條件下成活率達95%以上。槍刀藥愈傷組織的誘導和試管增殖的培養基均含瓊脂6克/升,pH5.8-6.0,培養溫度25±3℃,每日光照16小時,光強度2000勒克斯。
其它
播種可在早春進行。扦插不拘季節,剪取頂枝8-10厘米作插穗,插後置於強光處,溫度控制在18-21℃,澆透水,罩上塑料袋保濕,半月後生根即可上盆栽植。
栽培技術
整枝摘心:槍刀藥由於其生長迅速,須經常整枝摘心,以調整株形,促進多發枝條,使株形緊湊美觀。開花後,着花枝常會枯萎,應剪除枯枝,使之長出新枝。春季換盆時均須重剪,僅在根部留10厘米,其餘全部剪去,促使其更新。盆栽每2-3年須重新扦插更新。
控水保濕:炎夏酷暑,應經常往葉面噴水。越冬溫度不低於14℃。溫度過低或過於乾燥則枝葉乾枯、萎蔫下垂。如出現此種情況應立即向葉面噴水、澆水,罩上塑料袋保濕,提高溫度至25℃,以促進植株恢復。長期陰雨,初光照不足,葉色會變暗淡,缺乏光澤感,影響觀賞效果,應及時補充人工光照。
施肥:春季每半月或1個月施完全肥或噴液肥1次,肥料宜帶酸性,如施氮肥過多,則會引起徒長,植株疏散,不緊湊,影響觀賞效果。
主要價值
- 藥用:槍刀藥全草入藥,有消炎散淤、止血止咳之效,可治肺結核咳血、支氣管炎、糖尿病,外敷治跌打損傷。 [2]
- 觀賞:槍刀藥葉色奇特艷麗,枝條纖細彎曲下垂,室內小盆栽培,可作書案、茶几裝飾,或作吊籃栽培。園林可成片栽植,布置花壇、花境# 和景點。還可用於切葉作插花陪襯材料或瓶景。是新優觀葉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