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棗樹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棗樹皮
圖片來源

中文學名 :棗樹皮

拉丁學名: Ziziphus jujuba Mill.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綱: 雙子葉植物綱

科: 鼠李科

種: 棗樹皮

棗樹皮,為鼠李科植物棗的樹皮,全年皆可收采,春季佳,用月牙形鐮刀,從棗樹主幹上將老皮刮下,曬乾。[1]

形態特徵

棗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達10m。有長枝、短枝和新枝,長枝平滑,無毛,幼枝纖細略呈之形彎曲,紫紅色或灰褐色,具2個托葉刺,長刺可達3cm,粗直,短刺下彎,長4-6mm;短枝短粗,長圓狀,自老枝發出;

當年生小枝綠色,下垂,單生或2-7個簇生於短枝上。

單葉互生,紙質,葉柄長1-6mm,長枝上的可達1cm;葉片卵形、卵狀橢圓形,長3-7cm,寬2-4cm,先端鈍圓或圓形,具小尖頭,基部稍偏斜,近圓形,邊緣具細鋸齒,上面深綠色,無毛,下面淺綠色,無毛或沿脈被疏柔毛;基生三出脈。

花黃綠色,兩性,常2-8朵着生於葉腋成聚傘花序;萼5裂,裂片卵狀三角形;

花瓣5,倒卵圓形,基部有爪;雄蕊5,與花瓣對生,着生於花盤邊緣;

花盤厚,肉質,圓形,5裂;子房2室.與花盤合生,花柱2半裂。

核果長圓形或長卵圓形,長2-3.5cm,直徑1.5-2cm,成熟時紅色,後變紅紫色,中果皮肉質、厚、味甜,核兩端銳尖。

種子扁橢圓形,長約1cm。花期5-7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1700m以下的山區、丘陵或平原,全國各地廣為栽培,栽培品種甚多。

資源分布:原產我國,現亞洲歐洲、和美洲常有種植。

藥理作用

小鼠灌服棗樹皮(品種未鑑定)醇提物,有明顯祛痰作用(酚紅法),鎮咳作用不明顯;但如腹腔注射,則有鎮咳作用(氨水噴霧引咳法)。[2]

性味

苦;澀;溫

歸經

肺;大腸

棗樹皮的功效與作用

澀腸止瀉;鎮咳止血。[3]

主泄瀉;痢疾咳嗽崩漏;外傷出血;燒燙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9g;研末,1.5-3g。

外用:適量,煎水洗;或研末撒。

各家論述

1.《本草綱目》:洗目,昏者變明。

2.治腹瀉,刀傷。〔《中藥通報》2(3):122,1956〕。

摘錄

《中華本草》

參考資料

  1. 棗樹皮 ,寶芝林中藥網
  2. 棗樹皮 ,搜狐網
  3. 棗樹皮 ,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