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林茂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林茂光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林茂光 ,男,他先後30多次立功受獎[1],被樹立為空軍行業標兵,榮立1等功3次、2等功3次、3等功5次,獲政府特殊津貼,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中央電視台《人民日報》《解放軍報》等新聞單位先後多次報道了他的先進事跡,一直是軍隊有影響的先進典型。

基本信息

人物說明----高級工程師

出生地點----福建詔安

出生日期----1949年2月

國 籍 ---- 中國

職 業 ---- 油罐專家

主要成就----先後30多次立功受獎

畢業院校----武漢工業大學建工系

簡介

廣州軍區空軍工程建設局局長林茂光同志是一位獻身國防工程建設的老英模[2]

福建詔安人,1949年2月出生,1968年3月入伍,廣州軍區空軍工程建設局局長、高級工程師,空軍首批高層次科技人才,空軍級專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業技術三級,專業技術少將軍銜。

廣東省政協八、九、十屆委員。

入伍41年,立功受獎48次,其中一等功1次、二等功3次、三等功4次,空軍優秀技術人員標兵3次。

全部優質完成國家和軍隊重點工程160餘項,一半以上獲優質工程獎,獲1項國家魯班獎,創造了國防工程建設的「18個第一」。

2011年1月7日,林茂光因組織參與完成一百多項國家和軍隊重點工程,表現突出,被中央軍委記一等功[3]

事跡

在新的歷史時期,林茂光與時俱進,認真學習和實踐黨的創新理論,依靠科技進步,創造新的國防建設業績。他抓住機遇,帶領單位快速發展;勇於創新,組織聯合攻關取得一系列科研成果;再接再厲,為新時期國防工程建設做出新的重大貢獻。特別是「十五」以來在新時期軍事鬥爭準備戰場建設中,按時間節點保質保量完成了62項重大戰備工程,獲得軍隊優質工程一等獎6項,二等獎3項,國家優質工程魯班獎1項;他和單位多次被評為「全軍戰備工程建設先進個人和先進單位」;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4],軍隊科技進步獎一等獎3項、二等獎1項,獲國防專利19項,出版反映工程技術和科研成果的著作2部。2008年,胡錦濤主席簽署通令,為林茂光再次記二等功;2009年1月和5月,他光榮出席國家科技獎勵大會和空軍第十一次黨代表大會,兩次受到胡主席等黨和國家、中央軍委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1988年武漢工業大學建工系畢業後分配至中南軍事重鎮——衡陽,曾任駐衡95338部隊建築安裝大隊大隊長。30多年來參加和負責了56餘項大中型供油系統工程和特設工程項目施工,建造各類油罐810餘座,總容量100萬立方米,鋪設各種管道2000公里,質量全部優質,創新了「金屬油罐罐頂直接充氣頂升法」等多項安裝工藝,並創造每10天安裝一座5000立方米油罐的紀錄,被譽為「油罐大王」。近兩年所承擔的某防護門工程和基地下指揮所屏蔽工程,均填補了我軍空白,達到世界一流水平;某鐵路專用線管線穿越東江工程,開創了空軍工程建設史上的先例,享譽軍內外。再次印證了林茂光和他帶領的安裝大隊是支「特別能吃苦、特別守紀律、特別能戰鬥」的隊伍。他先後30多次立功受獎,被樹立為空軍行業標兵,榮立1等功3次、2等功3次、3等功5次,獲政府特殊津貼,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中央電視台、《人民日報》、《解放軍報》等新聞單位先後多次報道了他的先進事跡,一直是軍隊有影響的先進典型。

林茂光同志這位獻身國防工程建設的老英模,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用踐行科學發展觀的理念和模範形象,培育了所在單位的文化和業務優勢,帶出了「信念堅定、誠信守約、勇於拼搏、敢打硬仗、文明和諧、科學發展」的英模團隊,促進了又好又快發展,取得了「戰備建設效能最佳、工程質量效果最好、科學管理效率最高、軍事社會效益最大」的優秀業績,形成了具有林茂光特色的「勇於拼搏、善於創新、樂於奉獻」的精神風貌,體現了新時期共產黨員先進性、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和創新型科技領軍人物鮮明的品格特徵。2009年7月3日,軍委徐才厚副主席看了他的事跡後,高度讚揚林茂光同志先進事跡確實是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和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的生動教材。

林茂光認為,榮譽越多說明貢獻越大。僅2000年一年,他就獲得了7項榮譽

「我喜歡榮譽,而且是越多越好、越是高越想要。」林茂光對榮譽有着獨特的理解:「你想啊,假如我的工作平平,沒有什麼貢獻,組織上會給我和我們的單位榮譽嗎?給我們的榮譽越多、級別越高,能夠說明我們的貢獻多、貢獻大,坦白說,我從來不拒絕榮譽。」

林茂光當兵41年,立功受獎48次。有一等功、二等功,有全軍先進個人、全國性榮譽稱號,次數之多,等級之高,在全軍並不多見。官至專業技術三級(軍隊大區副工資待遇),銜晉將階。當典型30多年,從師級到軍區空軍、空軍、全軍,哪一級典型都當過,多次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僅2009年1月、5月,在全國科技獎勵大會和空軍第11屆黨代表大會上,就兩次受到胡錦濤主席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林茂光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對林茂光而言,大紅花多戴一次、軍功章多掛一次,肩上的責任就重一次。林茂光說,1992年9月,當空軍首長把一枚一等功軍功章掛在他胸前的一剎那,自己就想今後要準備脫掉三層皮,要一步一個腳印地向上攀登,要一年上一個新台階,絕不給組織和關心支持自己的人丟臉。這些年來,林茂光一直在踐行着自己的諾言,見紅旗就扛、見第一就爭、見榮譽就拿,僅2008年一年,就獲得7項榮譽。

如今,林茂光立下的遺囑是這樣寫道:「我的財產一半捐給家鄉,一半留給部隊,一分錢都不留給子女……」

傳奇經歷

1歲差點病死,在寺廟裡得到住持師傅的救助,吃百家飯長大,5歲取名「茂光」。

家庭貧窮,上小學中學就開始勤工儉學,靠早晚干農活掙工分上學,19歲當兵時才穿上人生的第一雙鞋。

長身體的時候,經歷過解放初期的貧窮和三年自然災害的饑荒,上學的時候經歷了文化大革命的蹉跎歲月。

當兵7年才提干,36歲考上大學,40歲才提為正營職大隊長,在安裝大隊長的位置上連任13年沒挪過窩。

先後干過炊事員、鈑金工、焊工、鉚工、管道工等14個工種。

5次面臨退伍、1次面臨轉業,受過處分免過職,歷經艱難。

2次出國執行援外任務,在民主柬埔寨期間,柬與越南交戰失利,以難民身份跑到泰國,被收容在烏塔堡美國空軍基地,睡了一星期水泥地板,後遠渡重洋回到祖國;在馬里共和國期間,經歷過兩次生離死別(被成千上萬的蜂包圍差點被咬死,油井油氣爆炸差點被炸死);最險的是1990年在某油庫施工,油罐砸下來99%死,1%生還,經歷了九死一生。

結婚頭22年和老婆孩子在一塊的時間不到2年,41年來沒回老家過一個年三十。

當兵41年如一日,戰鬥在戰備工程施工一線,鑽山蹲洞28年,足跡踏遍大半個中國。

個長期在基層非編單位工作的技術人員,56歲被授予專業技術少將軍銜。

60歲

退休後怎麼過?聽到這個問題,年已六旬的林茂光一愣:還真沒想過。

對自稱有着「20歲的夢想,40歲的心臟」的林茂光來說,退休仍然是一個很遙遠的概念,他依然樂於以樂觀和激情創造一個個奇蹟。

36歲讀大學,也曾是林茂光創下的「奇蹟」之一。

那年,林茂光考上武漢理工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成了一名「超齡」大學生。年紀比同班同學足足大出一倍的他,坐在課堂里顯得有些扎眼。

曾經教過林茂光的武漢理工大學教師袁海慶記得,林茂光入學時的基礎和成績並不突出,但這個「超齡」大學生的拚命勁,給身邊的每個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不過,後來聞名全校,還是在那年學校運動會上。

在3000米障礙比賽中,林茂光憑藉多年軍旅生涯鍛煉出的強健體魄和頑強意志拿下第一名。緊接着,他精神十足地參加了1萬米長跑,又拿了名次。那個挺胸抬頭、奮力奔跑在跑道上的瘦長身影,也因此長久地留在了袁海慶的記憶中。

如今,武漢理工大學成立了以林茂光的名字命名的「林茂光軍事工程技術研究所」,將高校的科研優勢與軍隊基層單位的工程實踐相結合,以培養更多的「林茂光」。

「他沒有節日,沒有休息日。」一位跟隨林茂光多年的部屬說,他每天晚上都要忙到一兩點才回家,一年到頭都在單位和官兵一起吃「大鍋飯」,一個工地連着一個工地、一個工程連着一個工程的忙活,「他就像一個始終上滿發條的機器,始終不知疲倦。」

如果說人生是在不斷奔跑,那麼60歲的林茂光,仍然像當年一樣,挺着胸膛,懷揣着「20歲的夢想」,豪情萬丈、其樂無窮地奔跑在人生的跑道上。

他面前的跑道,似乎還有無限長。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