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黃,思念成殤(柳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枇杷黃,思念成殤》是中國當代作家柳線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枇杷黃,思念成殤
走進菜市場,穿梭在瓜果攤販間,我挑選着自己喜愛的水果。眼前出現了一抹黃,那是福建進來的枇杷,個大飽滿,汁多肉厚。我心裡一痛,忙撇開眼光,轉身就走。因為它,我想起了奶奶。
已經有幾年不吃枇杷了,因為心裡一直不願面對奶奶的離世。回家翻開日誌,猛然發覺奶奶走了已經6周年了。6年,枇杷黃了一次又一次,我想我縱使再怎麼不甘,我的奶奶終究是永遠的走了。時間,真的是一劑良藥,能讓人的痛楚減少,至少,我今天能有勇氣提起奶奶,並執筆寫下曾經與她的一點一滴。
第一次和奶奶有較長時間生活在一起是三十年前。那年的冬天,二十來歲的我背着空空的行囊來到爺爺奶奶所在的城市南寧,進門後,我打量了房間的擺設,居然衝口冒出一句話:「奶奶,你們家怎麼這麼窮!」我想我的這句話應該是深深傷了奶奶的心,因為在後來的幾十年裡,她反反覆覆的提起。我之所以會說出這句話,那是因為我從小在農村長大,和其他小夥伴不一樣的是,我的爺爺奶奶在遙遠的城市工作,幾年會回來一趟,每趟回來都有大包小包的禮品送給親朋好友和村裡的左鄰右舍,我想象着爺爺奶奶在城裡過着富足的生活。
來南寧,我原本是想看望他們後玩一陣子就走,但沒想到我會因為喜歡這裡的暖冬氣候而從此紮根下來,也因此我有機會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了。一段時間下來,我目睹了奶奶節儉的生活:很少吃葷,基本素食,吃的水果、蔬菜都是挑最便宜的,同時也一定是爺爺愛吃的;她基本不買衣服,毛衣、棉褲、睡衣、睡褲等都是自己親手縫製;她從不下館子,即便在外面辦事餓得不行了也忍着回家來自己做飯吃。夏季天熱,奶奶不肯用電風扇,說吹得她頭疼,她習慣自己用小麥稈編制扇子,圓圓的扇子中間用五彩絲線繡上精緻的圖案,倒是很有文藝范。再後來找不到小麥稈了,她就用硬紙板來做扇,外麵糊上漂亮的畫,都是舊掛曆里找來的。我再次口出「金句」:奶奶,中國人都像你這樣,所有商店都要關門了,還怎麼發展經濟啊!
和奶奶生活在一起,我還看到了她對我爺爺的態度,那真是嘆為觀止,完全沒有了自我。爺爺身體一直不好,患有心臟病、高血壓。奶奶從書上看到芹菜、木耳對降壓好,她一到菜市就必買這些;知道爺爺不能吃辣,辣椒是從沒進過家門;爺爺愛吃香蕉,家裡三百六十天鮮有沒香蕉的時候。爺爺愛吃帶魚,愛吃藕餅、愛啃骨頭、愛吃酥脆的點心……奶奶如數家珍。姑姑說,即使在60年代初的困難時期,奶奶也要保證每天給爺爺一杯牛奶喝,一個雞蛋吃,而她自己經常一天只吃一餐飯,餓了就用紅薯、芋頭墊肚子。
你瞧,一日三餐,奶奶都是把飯裝好遞到爺爺手上,把好吃的菜一個勁夾給爺爺。爺爺吃完飯,奶奶又一把從爺爺手上接過碗筷,嘴裡說着:去,看電視去,新聞聯播開始了!於是爺爺愜意的坐在沙發上看電視去了,關注着國內國際的一件件大事:香港回歸、澳門回歸、神州五號、六號……駐南斯拉夫大使館被炸、馬航事件等等,奶奶跟着爺爺高興而高興,嘆氣而嘆氣,有時爺爺情緒過分激動,奶奶總是提醒他別讓血壓高了。到了冬天,看完電視後,奶奶總是端一盆熱水給爺爺洗腳,洗完後她一邊遞擦腳巾過去,一邊利索彎腰把洗腳水給倒走。我實在看不過去,老是跟姑姑告狀:奶奶太寵爺爺了,不能這樣,男女平等!
此時,奶奶總是心平氣和的說:男人是棵樹,要好好把樹養大養壯,女人、孩子才可以在大樹底下乘涼!
我撇了撇嘴,回了她一句:這是愚昧落後!
我結婚之初,因為房子還沒那麼快落實,和老公在奶奶家暫住了一陣子。老公性格好,我有時候難免對他呼來喝去。有次做紅燒排骨吃,我在燒的過程中就看上了其中幾塊,覺得它們長相好,方方正正,不胖不瘦,待會兒應該就是我的(我吃東西向來是外貌協會的,挑好看的吃)。等菜做好,我忙完廚房上桌吃飯時,發現那幾塊中意的排骨被老公吃了,我當時就氣急敗壞,把碗筷一丟說:不吃了!老公嚇一跳,無辜地說:「你沒事先告知啊,我怎麼知道哪塊排骨是你看上的?要麼下次你做個記號?」
我賭氣跑床上躺着,奶奶走過來跟我說:「你話要好好講,不能橫來直去的硬邦邦,軟麻繩才能捆得人呢!男人是棵樹……」,我知道她又要念叨大樹底下乘涼論了,馬上打斷她:哼,我才不靠他乘涼呢!
平時,奶奶愛看報紙以及老年雜誌,遇到一些爺爺感興趣的文章她馬上送到爺爺面前讓他先看。電視節目也是永遠以爺爺的喜好為標準,但天氣預報是奶奶每天必看的,除了本市天氣,她最關心的是浙江老家的天氣,因為那裡有她唯一的兒子,日夜讓她牽掛。我在南京工作過幾年,後來我妹妹在杭州工作,弟弟在溫州工作,這些城市也就一起被奶奶關注了。隨着年紀增大,奶奶怕記不住這幾個城市的天氣情況,她開始在掛曆上做記錄。每晚天氣預報一開始,她就舉着筆趴在牆壁上做準備,還交待爺爺一起協助她記下來。於是,掛曆上爬滿了螞蟻般的文字,一頁又一頁,一年又一年……
奶奶晚上會喝點小酒,那是北京同仁堂的國公酒,姑姑專門托人在北京買回來的,奶奶說能祛風濕。喝完酒後,奶奶往往都會顯得興奮,在酒精的作用下,開始憶往昔,當然,說得最多的是爺爺違背寡母執意娶她的事: 我當時是城裡的富家小姐,你爺爺是鄉下家境富裕的少爺,在城裡念書。媒人撮合我倆的婚事時,你太奶奶對我不甚滿意,覺得城裡女孩認得字有啥用,會下地幹活、會操持家務才是她想要的。我和你爺爺結婚後,不止一次的問他,你是個大孝子,你媽看不上我,你為啥娶我啊?你爺爺總是笑眯眯地說,因為你漂亮!
奶奶每每說到這裡,都是滿臉的歡喜,滿眼的笑。
當然,喝完酒的奶奶有時也說出很多艱難的往事:她把吃的留給老人、丈夫、孩子,自己吃點剩的,甚至餓着肚子,為此患上了嚴重的胃病;過冬了,她把最暖的棉被、棉襖留給老人、孩子,自己則是用幾件舊衣服、毛毯禦寒,所以腿部總受寒。這些病痛她都是默默忍受,自己調理、做艾灸,從沒上過醫院,即使說國公酒能治風濕也是她自認為的。她說,我不節約怎麼辦,你父親在農村,要養五個孩子,家裡那麼多鄉下窮親戚,你爺爺是唯一的城裡人,我每次回鄉下總該帶着點禮品回去吧?他們蓋房娶親總要接濟一點吧?
也只有在喝了酒後,奶奶才會絮絮叨叨說起這些,我也在她一次次的述說中意識到了奶奶這一生的不容易。很想讓奶奶吃點好的、穿點好的,但她老說不愛喝牛奶,不愛吃水果,不愛吃牛、羊肉等,其實我知道她這麼說大半原因是怕我們破費,但我們也確實不知道她到底喜歡吃點啥。給她買了新衣服,她說:我是土埋半截的人,給我買新衣服浪費了,拿去給你媽媽穿。可我卻記得,太奶奶90多歲時,奶奶還在給她做新衣服,還親自跑到竹林山區為老人定製上好的篾涼蓆。她說,婆婆不容易,三十多歲就守寡,我要讓她多享幾年福。
終於有一次,喝過酒的奶奶在回憶往事中第一次指責起爺爺來:那年有客人送幾個枇杷來,客人走後,我客氣地對你說,趁新鮮你趕緊吃。你果然一個人把枇杷都吃了,不留給我一個,問也不問我一聲!那是我喜歡吃的呀,我有多少年沒吃到枇杷了!你連一個也不留給我!
說着,奶奶流下了眼淚。我一聽,慌了,忙勸慰她:奶奶,不要緊,明年枇杷熟了,我買給你吃,你吃個夠!
原來我奶奶也有她喜歡吃的水果呀,為什麼不早點說呢。
轉眼到了第二年,在枇杷成熟的季節,我興沖沖買了一些送去給奶奶。姑姑說她感冒了,不肯吃藥,叫我勸勸她。我進她房間,看她躺在床上,額頭上蓋着一條毛巾,她正發低燒。我說:奶奶,你把藥喝了,病才好得快哦!病好了我們吃枇杷!我舉了舉手上的枇杷。奶奶果然起來喝了幾口藥,說:你先去吃飯,我等下喝完藥也過來吃點粥。
飯吃了一半,我不放心奶奶,又回頭去房間看她,發現奶奶已經昏迷了,我嚇得哭了起來,姑姑、姑丈聞訊跑過來,趕緊叫了救護車送醫院急救。
從沒上過醫院的奶奶,在去了醫院後卻再也沒有回家來,在她房間的床頭,擺着一個她吃了一半的枇杷……奶奶走了,不聲不響地走了,90多歲的爺爺像嬰兒般地哭泣。
誰在我耳邊輕聲細語:說好話人舒心,軟麻繩能捆人……?誰在我耳邊念叨:對自家男人要好,男人是棵樹,樹大好乘涼……?
是我奶奶。我曾經那麼不以為然的話語如今再也聽不到了。
奶奶,天氣預報開始了。
奶奶,你的國公酒還有幾瓶沒喝完呢。
奶奶,今年的枇杷又熟了…… [1]
作者簡介
柳線,原籍浙江,現居廣西南寧,從事物業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