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造運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構造運動(tectogenesis):地質學專業術語,由地球內動力引起岩石圈地質體變形、變位的機械運動。構造運動是由地球內力引起地殼乃至岩石圈的變位、變形以及洋底的增生、消亡的機械作用和相伴隨的地震活動,岩漿活動和變質作用。構造運動產生褶皺、斷裂等各種地質構造,引起海、陸輪廓的變化,地殼的隆起和拗陷以及山脈、海溝的形成等。構造運動在造成地殼演變的過程中起着重大作用。 [1]
中文名:構造運動
外文名:tectogenesis
特點:1普遍性、永恆性、方向性
特點:2非勻速性、幅度和規模差異性
地 位:地殼演變的過程中起着重大作用
表現形式
構造運動主要表現為地殼的機械運動,但不僅僅局限於地殼的運動,通常還涉及岩石圈。一般情況下,構造運動緩慢不易被人察覺。特殊情況下,構造運動劇烈而迅速,表現為地震,由此還可能引起山崩、海嘯等等,在這些情況下,人們可以察覺到構造運動。
按照構造運動發生的時期劃分的類型(着眼於時間分布)可分為新構造運動(晚第三紀以來)、古構造運動(晚第三紀以往)
1.現代及新構造運動的表現
現代構造運動指人類歷史時期所發生的或正在發生的地殼運動,新構造運動是指晚第三紀以來發生的構造運動。現代地殼運動典型的例證是意大利那不勒斯海灣的一個小城鎮遺址。該遺址保存有三根完好的大理石柱,它的下段被火山灰掩埋過,柱面光滑無痕,中段布滿海生動物蛀孔,上段柱面為風化痕跡。據歷史記載,該鎮初建於陸地上,後被維蘇威火山噴出的火山灰掩埋。13世紀時,地面沉降到海面以下6米多,致使石柱中段被海生瓣鰓類鑿了許多小孔,而上段一直在水面以上,接受風化剝蝕。後來,該地區上升到海面以上,才修建起現代的波簇里城。此例充分說明了構造運動可造成滄海桑田之變。
地殼的升降也表現出高出現代海面的海成階地、海蝕槽、濱海平原等方面。例如,廣州附近的七星崗,可見高出現代海面的波切台及海蝕槽,說明了海岸的上升。 [2]
2.古構造運動的表現
從地球產生之日起,構造運動一直在進行中,現代及新構造運動可以通過直接觀察地貌特徵變化,或通過精密儀器測量反映出來。地質歷史時期發生地殼構造運動,距今久遠,無法通過直接測量來了解,但可以根據古構造運動遺留的各種形跡來恢復地殼在漫長的地質年代中的各種運動情況。具體說來,保留在岩石地層中的構造形跡,以及地質剖面中的岩相、岩層厚度和層間接觸關係能間接地反映出古構造運動的歷史。 按照地殼運動方向劃分的類型(着眼於空間表現)可分為垂直運動(「升降運動」、「造陸運動」——沿地球半徑方向)、水平運動( 「造山運動」——沿地球切線方向)
1.水平運動:指地殼在水平方向起主要作用的力,即與地面成切線方向的力(包括地殼的壓縮和拉張)作用下,地殼岩層所發生的運動,這種運動使相鄰塊體受到擠壓、或者被分離拉開,或者剪切錯動,甚至旋轉。水平運動主要使地殼的岩層彎曲和斷裂,形成巨大的褶皺山脈和斷裂構造。因此,水平運動又稱為造山運動。
2.垂直運動:地殼的垂直運動是指地殼塊體沿着地球半徑方向發生的上升或下降的運動。垂直運動常常表現為規模很大的隆起或拗陷,從而造成海陸變遷和地勢高低起伏。由於地殼上升使海水退卻,一部分海底稱為陸地;地殼下降,海水侵入,原來的陸地變為海洋。因此,垂直運動又稱為造陸運動。 註:水平運動和垂直運動是分析地形形成的基礎,但是應該指出的是,這兩種運動常常相伴而生,運動的結果都不能任意地加以分隔和區分,實際上兩者是相互聯繫、相互影響的。
主要特點
一、構造運動的特點
主要是指由於地球內動力作用所引起的地殼的機械運動,即構造運動。構造運動具有如下一些基本特點:
1、構造運動具有普遍性和永恆性
地殼自形成以來,在地球的旋轉能、重力和地球內部的熱能、化學能的作用下,以及地球外部的太陽輻射能、日月引力能等作用下,任何區域和任何時間都在發生運動。構造運動將來也不會停止。通常,把新第三紀以來的地殼運動稱為新構造運動。
2、構造運動具有方向性
構造運動的方向最基本的有兩種:水平運動和垂直運動。前者是指地殼部分沿平行於地表即沿地球各地表面切線方向的運動,它使岩層發生水平位移;後者是指其垂直於地表即沿地球鉛垂線方向的升降運動,它使岩層發生隆起與拗陷。水平運動和垂直運動是構成地殼整個空間變形的兩個分量,彼此不能截然分開,但也不能等同起來看待。它們在具體的空間和時間中的表現常有主次之分,在一定的條件下還可彼此轉化。
3、構造運動具有非均速性 構造運動的速度有快慢,即使緩慢的運動其速度也不是均等的。總的來說,構造運動的速度在時間上和在空間上都是不均等的,有強有弱的。
4、構造運動具有不同的幅度和規模
構造運動的幅度常大小不一,這與運動的方向和速度有關。若運動的方向在長期內保持一致而且速度又較快時,其運動的幅度就增大;若運動的方向變化頻繁,其幅度可能就小。由於地殼運動的速度、幅度和方式不同,其波及的範圍也就不同,有的可影響到全球或整個大陸,有的僅涉及局部區域。
基本類型
構造運動引起地殼的岩層或岩體發生變形、變位留下的形跡,稱為地質構造。地質構造在層狀岩石中表現最為明顯,研究得也最清楚。它的基本類型有:水平構造、傾斜構造、褶皺構造和斷裂構造等。
1、水平構造
原始岩層一般是水平的,它在地殼垂直運動影響下未經褶皺變動而仍保持水平或近似水平的產狀者,稱為水平構造。如第三系的紅層中常見。在水平構造中,新岩層總是位於老岩層之上。
2、傾斜構造
傾斜構造是指岩層經構造運動後岩層層面與水平面間具有一定的夾角。傾斜岩層常是褶曲的一翼,斷層的一盤,或者由不均勻的升降運動引起的。
3、褶皺構造
岩層在側方壓應力作用下發生的彎曲叫褶曲。褶曲僅指岩層的單個彎曲,而岩層的連續彎曲則稱為褶皺。褶曲的基本類型有兩種:背斜和向斜。背斜是核部的岩層相對較老,兩翼的則較新的褶曲。向斜是核部的岩層相對較新,兩翼的則較老的褶曲。
4、斷裂構造
岩石受應力作用而發生變形,當應力超過一定強度時,岩石便發生破裂,甚至沿破裂面發生錯動,使岩層的連續性完整性遭到破壞的現象,稱為斷裂構造。
斷裂構造包括兩類:按斷裂兩側的岩是否發生明顯的滑動,可分為節理、斷層。
節理是指岩石破裂後無顯著位移的斷裂構造;斷層是指岩層或岩體沿斷裂面發生較大位移的斷裂構造。斷層的要素有:斷層面、斷層線、斷盤和斷距等。按斷層兩盤相對移動的關係,斷層類型可分為:正斷層、逆斷層、平推斷層、樞紐斷層等。 [3]
視頻
強烈的構造運動,使四周山體不斷抬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