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松鼠鱖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松鼠鱖魚是江蘇蘇州地區的漢族傳統名菜,屬蘇菜系,創製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在江南各地一直將其列作宴席上的上品佳肴。用鱖魚制菜各地早有,一般以清蒸或紅燒為主,而製做形似松鼠的鱖魚菜餚則首先是蘇州地區。相傳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時,曾微服至蘇州松鶴樓菜館用膳,廚師用鯉魚出骨,在魚肉上刻花紋,加調味稍醃後,拖上蛋黃糊,入熱油鍋嫩炸成熟後,澆上熬熱的糖醋滷汁,形狀似鼠,外脆里嫩,酸甜可口。清代《調鼎集》記載:「松鼠魚,取(魚季)魚肚皮,去骨,拖蛋黃,炸黃,炸成松鼠式,油、醬燒」。松鼠鱖魚有補腎健脾、養血行瘀等功效。

簡介

「松鼠鱖魚」[1]是江蘇蘇州地區的漢族傳統名菜,屬蘇菜系,創製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在江南各地一直將其列作宴席上的上品佳肴。用鱖魚制菜各地早有,一般以清蒸或紅燒為主,而製做形似松鼠的鱖魚菜餚則首先是蘇州地區。相傳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時,曾微服至蘇州松鶴樓菜館用膳,廚師用鯉魚出骨,在魚肉上刻花紋,加調味稍醃後,拖上蛋黃糊,入熱油鍋嫩炸成熟後,澆上熬熱的糖醋滷汁,形狀似鼠,外脆里嫩,酸甜可口。清代《調鼎集》記載:「松鼠魚,取(魚季)魚肚皮,去骨,拖蛋黃,炸黃,炸成松鼠式,油、醬燒」。松鼠鱖魚有補腎健脾、養血行瘀等功效。

菜系:蘇菜

種類:水產菜

特點:色澤金黃,形似松鼠,外脆里松,甜中帶酸,鮮香可口。

功效:補腎健脾,養血行瘀,殺蟲除惡血,去腹內小蟲,生津止渴。

歷史簡介

乾隆皇帝吃後很滿意。後來蘇州官府傳出乾隆在松鶴樓吃魚的事,此菜便名揚蘇州。其後,經營者又用鱖魚製作,故稱「松鼠鱖魚」,不久此菜便流傳江南各地。清代《調鼎集》記載:「松鼠魚,取(魚季)魚肚皮,去骨,拖蛋黃,炸黃,炸成松鼠式,油、醬燒」。此菜從創製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現在它已聞名中外,成為中國最著名的菜餚之一。

食材

鮮活鱖魚1條(重750克左右),青豌豆15粒,紹酒25克,精鹽、蔥白段各11克,綿白糖200克,檸檬汁100克,番茄沙司50克,干澱粉150克,吉士粉100克,濕澱粉40克,色拉油1500克

製作方法

一、將鱖魚去鱗去鰓,剖腹去內臟,洗淨。齊胸鰭斜切下魚頭,從魚頭下巴處順長剖開,用刀面輕輕拍平,並沿脊骨兩側平片至尾部(魚尾勿斷),斬去脊骨,片去胸刺。然後在魚肉上先直刻(刀距約1厘米)、後斜剖(刀距3厘米),深至魚皮(勿破皮),成菱形刀紋。接着用紹酒15克、精鹽1克放碗內調勻,抹在魚頭和魚肉上,再滾上干澱粉,用手拎起魚尾抖去余粉。

二、番茄醬放入碗內,加鮮湯、糖、醋、酒10克、鹽10克、濕澱粉,攪拌成調味汁。

三、炒鍋上旺火,下豬油燒至八成熱,將兩片魚肉翻卷,翹起魚尾成松鼠形,然後一手拎起魚頸部,一手用筷子夾住另一頭,放入油鍋中稍炸成形,然後全身放入炸至呈淡黃色撈起,待油溫升至八成熱時再放入復炸至呈金黃色,撈出放在盤中,裝上魚頭拼成松鼠形。鍋內留油少許,下蔥段煸香撈出,再加蒜末、筍丁、香菇丁、豌豆炒熟,倒入調味汁,旺火燒濃後,加熟豬油75克和熟蝦仁炒勻,淋入麻油,起鍋澆在魚身上即成。

視頻

教你做松鼠鱖魚, 輕鬆操作
美食台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