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松滋市八寶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松滋市八寶鎮,位於湖北松滋市東北部,是中國湖北省荊州市松滋市下轄的一個鄉鎮級行政單位,行政區劃代碼為421087102,2019年劃出部分面積組建新街口街道後轄1個社區,16個行政村。

2019年10月,八寶鎮入選「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1]

中文名稱:八寶鎮

外文名稱:Babaozhen

行政區類別:鎮

所屬地區:湖北省松滋市

下轄地區:16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新江口鎮

電話區號:0716

郵政區碼:434203

地理位置:湖北省松滋市

面 積:137.09平方千米(2019年)

人 口:6.4萬人(2019年)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機 場:三峽機場荊州機場

火車站:松滋火車站

車牌代碼:鄂D

建制沿革

八寶地處濱湖平原,四周沿河築堤成垸,原稱澤國西鄉。1920年建立保甲制,澤國西鄉下設八個聯保,從此人們就稱此地為「八保垸」。1958年成立公社時,根據該地盛產棉花、油菜,素有「金八保」之稱的特點,將原八保的「保」改為「寶」字。1949年屬新江口區。1951年為松滋縣第二區。1958年改為八寶公社。1961年改為八寶區。1975年撤區並社時,恢復八寶公社。1984年改為八寶區,轄大路口、東嶽、楊林湖、和平閘4個鄉。1987年撤區並鄉,大路口、東嶽、楊林湖、和平閘4個鄉合併為八寶鄉。1995年9月撤鄉設鎮。

1996年,面積146平方千米,人口8.4萬人,轄大興橋、四大湖、鴿子堰、新棉、民主閘、艾家湖、白水淌、龜咀、告口、同太湖、中渡口、楊林湖、馬蘭灣、江洲、南官閘、中洲、隗家崗、景星、潘家場、東方紅、勝利、永久、北磯垴、王家渡、永興場、大橋、絲線潮、三合垸、中心垸、永固閘、群星、紅旗、聚寶垸、簸箕崗、保興垸35個行政村和大路口1個居委會。2004年,鎮政府駐大路口,人口80534人,面積159平方千米,轄大路口1個居委會和大興橋、龜咀、告口、同太湖、四大湖、中渡口、中洲、鴿子堰、楊林湖、景星、新棉、馬蘭灣、南宮閘、民主閘、隗家崗、勝利、艾家湖、潘家場、永久、白水淌、東方紅、大橋、北磯垴、王家渡、永興場、絲線潮、三合垸、中心垸、永固閘、群星、紅旗、聚寶垸、簸箕崗、保興垸34個行政村。2005年,人口83290人,轄大路口1個居委會和大興橋、龜咀、同太湖、保興垸、中洲、楊林湖、景星、馬蘭灣、南宮閘、民主閘、勝利、永久、白水淌、東方紅、大橋、北磯、永興場、絲線潮、三合垸、群星、紅旗21個行政村。

行政區劃

松滋市轄鎮。轄1個居委會、16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大路口。

2019年區劃調整後,面積137.09平方千米(2019年),常住人口6.4萬人(2019年)。

地理環境

地理坐標為東經111°30』北緯30°5』,全鎮南北長約19公里,東西寬約11公里,西北海拔高43.9米,東南海拔高36.5米,松滋河由北分東西兩支向南環繞全鎮流過,東連沙道觀鎮,西接新江口街道,北靠老城鎮,南鄰南海鎮,四周隔河相望,是一個獨立的洲垸。

八寶鎮屬長江中下游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6.5℃,年平均降雨量1100毫米,無霜期275天以上,年平均日照數1750小時。

沙(沙市)劉(劉家場)公路縱貫全境。


經濟

八寶鎮有着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自然資源條件,全境屬平原湖區、氣候適宜、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物產豐饒。省級公路貫穿境內,200多公里通村水泥路縱橫鄉里,交通十分便利。松滋市城東工業園落戶八寶,占地3000畝,以「湖北白雲邊股份有限公司」為龍頭的30多家大型企業入住工業園區,年工業總產值達15億元,實現利稅2億元。「一江兩鎮」的經濟發展新格局已經形成。八寶銀棉遍大地,稻麥翻金浪,瓜菜飄芳香,八寶被譽為省級「楚天明星鄉鎮」。

八寶鎮是荊州市的蔬菜生產大鎮和養豬大鎮,蔬菜年產量達到300多萬斤,年出欄肥豬10萬頭以上。該鎮蔬菜基地主要集中在永興場村,1999該村蔬菜大棚發展到623個。全鎮蔬菜品種除茄子、黃瓜、辣椒等常規品種外,更有雙季茭白、四季台韭、香椿等名特優品種和提早、延遲的反季節蔬菜,其中獨具特色的「八寶綠圓茄」市場旺銷,已在湖南、宜昌、荊州占領了市場。蔬菜銷售通過八寶鎮蔬菜產銷協會,遠銷到湖南的長沙、岳陽、石門,湖北的枝城、宜昌、荊州、來鳳,廣東省等到三個省。

全鎮轄1個居委會、21個村委會:大路口、大興橋、龜咀、同太湖、保興垸、中洲、楊林湖、景星、南宮閘、民主閘、勝利、永久、白水淌、東方紅、大橋、北磯、永興場、絲線潮、三合垸、群星、紅旗。鎮政府駐大路口。

1958年建八寶公社,1975年置鄉,1995年建鎮。

2009年,在上級黨委、政府和鎮委的正確領導下,在鎮人大的監督下,鎮政府團結帶領全鎮人民,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為工作目標,以全面推進「項目建設年」活動為工作抓手,把握新農村建設和發展工業經濟的工作主線,團結拼搏,真抓實幹,有力的促進了全鎮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事業的全面進步。2009年全鎮農業總產值達到5.27億元,增長17.2%;企業總產值達到3.89億元,增長91.9%;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3.99億元,增長24.7%;實現財政收入1230萬元,增長18%;外出務工總收入達到3.32億元,增長15.3%;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400元,增長1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