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楊第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楊第甫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楊第甫 ,1937年七七事變後,經湖南地下黨組織推薦,於同年10月到達西安,隨即進入陝西吳安堡戰時青年訓練班學習。結業後,率回鄉工作團於1938年1月到長沙。1938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由黨組織安排任長沙市第七難民收容所所長,7月調任中共湖南省委軍委秘書。 [1]

1940年8月,到中共鄂西特委工作,任咸來中心縣委書記。1941年10月赴延安,入中央黨校學習,參加了整風運動。1945年11月,奉命由延安去東北,1946年9月到達吉林省,任安圖縣縣長。1947年10月任敦化縣縣長。 [2]

基本信息

人物說明----中共湖南省委軍委秘書

民 族 ---- 漢族

出生地點----湖南湘潭

出生日期----1911年4月17日

逝世日期----2002年月10月18日

國 籍 ---- 中國

職 業 ---- 湖南詩詞協會名譽會長

畢業院校----大夏大學

代表作品----《吹盡狂沙》

簡介

楊第甫,湖南湘潭人。

1911年4月17日生。1933年冬入大夏大學學習(肄業)。

人物履歷

1949年5月下旬,參加南下工作團,到達武漢後組建湘潭縣委班子,任中共湘潭縣委副書記兼縣長,中共湘潭縣委書記,中共株洲市委書記,1951年6月,任中共湖南省委副秘書長兼"三反"辦公室主任。

1952年後任省委秘書長、統戰部部長,湖南省文教辦公室主任。

1954年,因所謂反"地方主義"歪風而受到錯誤批判,調任省工業廳副廳長。

1959年廬山會議後被列入以周小舟為首的所謂"湖南右傾機會主義反黨集團"成員,受到撤銷黨內外一切職務、下放西洞庭湖勞動的處分。

1961年平反後,任省農墾局局長。"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殘酷迫害。

1975年任省輕工局顧問。

1978年任省科委副主任。

1980年12月,當選為湖南省第五屆政協副主席,任黨組書記。

1986年7月離職休養。

2002年月10月18日在長沙逝世,享年92歲。

是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

1983年任湖南省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

著有詩集《心潮集》,後補充新作,易名《世紀回眸》出版。

1987年3月任湖南詩詞協會名譽會長。

1987年8月任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

1991年6月,出版長篇回憶錄《吹盡狂沙》。

2002年月10月18日在長沙逝世,享年92歲。

書法作品灑脫率夏,古中求新,多次參加省級、全國、出國展覽並獲獎,書法作品被湖南蘇仙嶺三絕碑、屈原碑林、芙蓉樓、岳陽樓及河南省宋陵神墨碑林、翰園碑林、江蘇省徐州天涯行碑林收藏或刻石。

傳略輯入《中國當代書法家大辭典》、《世界文化名人辭海》、《二十世紀湖南人物》、《中華詩詞學會人名辭典》、《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等。

其子楊小凱(1948年10月6日-2004年7月7日,本名楊曦光),比其父親楊第甫更為有名。

楊小凱因為"文革"期間著有"中國向何處去"一文,

於1969年被判刑十年,1978年出獄。

"中國有何處去"一文不僅使楊小凱獲罪,也使其父親楊第甫及家人在文革中受到嚴厲迫害,其母親其此自殺身亡。

楊小凱逝世前,就已經是享譽世界的經濟學家。

楊小凱在經濟學上最突出的貢獻是提出新興古典經濟學與超邊際分析方法和理論。

他已出版的中英文專著包括:《專業化與經濟組織》、《經濟學:新興古典與新古典框架》、《發展經濟學:超邊際與邊際分析》,使他獲得了世界級的成就和同行的推崇。

楊小凱曾經被兩次提名諾貝爾經濟學獎(2002年和2003年)。2004年在澳大利亞去世,享年56歲。

參考來源

  1. 楊第甫 ,人民網
  2. 楊第甫 ,湖北黨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