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桃赤斑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楊桃赤斑病
楊桃赤斑病是一種植物病害,病原為半知菌亞門假尾孢菌。
基本信息
中文名:楊桃赤斑病
病因:半知菌亞門假尾孢菌
症狀:主要危害葉片
預防方法:冬春結合修剪清園
發病症狀
楊桃赤斑病只危害葉片,為真菌性病害。受害葉片最初產生極細小黃點,後逐漸擴大呈圓形。半圓形或不整形,中部暗赤色或紫褐色,邊緣赤色,斑外有黃色圈,最後中部變為灰褐色或灰白色,組織枯死,有的脫落成穿孔。[1]
病原菌與發病規律
楊桃赤斑病病原菌為半知菌亞門假尾孢菌,病菌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梗在病葉、病株或病殘體上存活越冬,越冬的擬子座組織中的病菌為初侵染源。翌春條件適宜時產生分生孢子,借雨水和氣流傳播到葉片上,在有水滴時發 芽,進行初侵染。閩南地區楊桃赤斑病主要發生在6—8月,發病率為1.18%~14.12%,泰國種比香蜜楊桃的赤斑病發病率高。
綜合防治技術
農業防治
加強果園管理,增施有機肥,提高樹體營養水平,是防治楊桃赤斑病的基本措施。並且在冬春需要進行修剪清園,及時清除落地爛果及病蟲害果, 減少病害來源。選育抗病品種,培育無病苗木,引進優良品種。
化學防治
化學防治是植物保護最常用的方法。其使用化學藥劑防治楊桃赤斑病操作簡單、見效快,但要禁限用高毒、高殘留、致癌等危害性大的農藥,積極提倡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減輕對環 境的污染,保證楊桃質量。 在新葉抽生將近展開時或發病初期,使用波爾多液、氫氧化銅(可殺得)、甲基硫菌靈(甲基托布津)、多菌靈、丙環唑(敵力脫)、百菌清、咪鮮胺錳鹽(施保功)、多抗黴素(多克菌)、甲硫·百菌清、硫磺·多菌靈等藥劑均可以 防治楊桃赤斑病。藥劑用於防治楊桃赤斑病時,使用技術和方法如下。
(1)在新葉初生時,噴施25%丙環唑乳油(又名敵力脫)200~300倍液。
(2)在新葉抽生將近展開時,噴施0.5%波爾多液700~800倍液,加入適量新高脂膜,每隔7~10天噴霧施藥1次,每季最多噴3次。
(3)在新葉抽生將近展開時或發病初期,噴施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每隔10天噴1次藥,每季最多噴3次。
(4)在新梢展葉期,噴施咪鮮胺錳鹽可濕性粉劑12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1)1000~1500倍液,或40%王銅(氧氯化銅)懸浮劑+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1∶1) 800倍液。每隔10~15天噴1次藥,每季最多噴3次。[2]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