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楊樹桑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楊樹桑黃
來自快資訊的圖片
楊樹桑黃

中文名稱 :楊樹桑黃

: 真菌界

:銹革孔菌科

:針層孔菌屬

楊樹桑黃是桑黃的一種,生於楊樹。也稱"北韓桑黃",出產于吉林長白山一帶。目前市場上流通量最大,韓國人最易接受的桑黃,與韓國栽培的菌種和形狀最接近的品種。楊樹桑黃是桑黃的一種,生於楊樹。也稱「北韓桑黃」,出產于吉林長白山一帶。目前市場上流通量最大,韓國人最易接受的桑黃,與韓國栽培的菌種和形狀最接近的品種。[1]

功效

  • 一、 抗癌、抗腫瘤;
  • 二、 增強免疫機能:1、 活化巨噬白血球細胞;2、 清除自由基(Free radicals);
  • 三、 抗老化/抗氧化;
  • 四、 幫助糖尿病患者;
  • 五、 降低膽固醇;
  • 六、 維護肝、抗纖維化功能;
  • 七、 保護心血管、血壓正常化、改善偏頭痛;
  • 八、 減低過敏性體質的免疫反應。[2]

桑黃菌的特性

桑黃菌是近年來開發的一種珍貴的藥用真菌。本文介紹了桑黃菌的形態特徵、藥理效果、栽培技術,為桑黃子實體規範化栽培及商品化提供參考。

生物學特性

桑黃,學名:鮑氏針層孔菌(Phellinus baumii),別名裂蹄針層孔菌、裂蹄木層孔菌,屬擔子菌亞門,層菌綱,多孔菌目,多孔菌科,針層孔菌屬。桑黃泛指木材白色腐敗菌――針層孔菌的統稱。桑黃依其寄生樹種不同,形狀、顏色和所含的藥用成分也不盡相同。目前,根據市場上流通的情況,主要有以下幾個種類:桑樹桑黃、楊樹桑黃、松樹桑黃、黑樺樹桑黃、白樺樹桑黃、暴麻子樹桑黃、漆樹桑黃等。其中,寄生於桑樹之上的桑黃才是正宗的桑黃。桑黃子實體中等至較大,無柄。菌蓋半球形,剖面扁平至馬蹄形,深煙色至黑色,有同心紋和環棱,初期有微細絨毛,後變光滑、稍龜裂,硬而木質化,2~12cm × 3~21cm,厚1.5~10cm,邊緣銳或鈍其下側無子實層。菌肉深咖啡色、銹褐色或淺咖啡色,厚2~7mm。菌管同菌肉同色或相似,多層,每層厚2~5mm。管孔面銹褐色,管孔圓形,每毫米6~8個。孢子黃褐色,光滑,近球形, 3.5~ 4.5 μm ×3~4μm。剛毛圓錐形,13~35μm×5~10μm。桑黃野生寄生於楊、柳、桑、樺、櫟、松等樹木之上,多年生,分布廣泛。

藥理效果

據《本草綱目》記載:桑黃味甘、性平、有毒。主治女子漏下赤白,血病腹內結塊,腫痛,陰陽寒熱,不孕。療月經不調。黃熟陳舊色白的,可治久瀉,益氣不飢。鮮嫩金色的,可治飲食失節引起的兩肋之間結快,腹痛金瘡,治女人崩中帶下,月經閉凝,產後血凝。治男子胸腹結塊,鼻出血,腸風瀉血,婦女心腹痛。利五臟,宣腸胃氣,排毒氣。目前,桑黃菌被國際公認是生物抗癌領域中藥效最好的藥用真菌之一,據有關資料顯示,桑黃以96.78%的腫瘤(癌症)抑制率在目前所有治療癌症的藥物中排在第一位,已成為藥用真菌研究領域的一個熱點【1】。近年來,日本、韓國相繼對其進行開發,其研究人員發現:天然桑黃提取物對腫瘤等贅生物有出色的抑制作用【2】。體外實驗證實,桑黃水提物可誘導癌細胞進入細胞程序死亡,此外,桑黃還有很強的抑制癌細胞轉移作用【3】。更令人振奮的是,桑黃及其提取物對人體無毒無害,即使長期大劑量使用,對人或實驗動物亦無任何毒副作用。據科研人員分析,桑黃與其它藥用真菌一樣,其水提物的主要活性成分為多糖類物質【4】。運用色譜分析桑黃子實體的單糖組成,結果表明桑黃多糖的單糖組成為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葡萄糖、甘露糖和半乳糖【5】。另外,桑樹桑黃子實體和發酵菌粉均含有17種氨基酸,並且含有鈣、鐵、鋅等8種礦物質元素【6】。此外還有黃酮及其衍生物、香豆素類、甾醇類化合物。桑黃多糖為棕褐色粉末,易吸收,具有抗癌、抑制肝纖維化過程、抗放射、提高肝臟、骨髓和血液合成 DNA、RNA和蛋白質的能力,具有輔助治療的效果,可以一定程度延長患者的壽命。桑黃多糖能提高SOD活性,消除自由基,抗脂質過氧化,從而發揮抗衰老,美容養顏等作用【7】。經檢測SOD含量達20000國際單位/g。研究表明【8】桑黃中含有多種活性成分如糖類、多種酶類及蛋白聚糖等,體外可以使T淋巴細胞活性增強3倍,B淋巴細胞活性增加129倍,巨噬細胞活性增強3~5倍,自然殺傷細胞(NK)活性增加2倍,說明桑黃菌具有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另外目前國外用桑黃治療艾滋病也取得一定的成果。

人工栽培技術

  • 1.桑黃的種植模式採取室內層架結構,選擇保溫、保濕、通風良好、光線適量、排水順暢、方便管理操作的桑黃大棚。桑黃棚大小要根據培養料多少而定,把桑黃棚建在樹蔭處、靠近水源的位置最合適。日本、韓國學者採用室外蔭棚段木埋畦栽培法人工栽培桑黃已獲得成功。培養料入棚前要嚴格消毒,每立方米空間用甲醛5毫升和高錳酸鉀10克密封熏蒸24小時之後使用。目前採用的配方有:(1). 棉籽殼45%、桑樹木屑32%、麩皮15%、玉米粉5%,糖、磷肥和石膏各1%;(2).桑樹木屑77%、麩皮15%、玉米粉5%,糖、磷肥和石膏各1%;(3). 棉籽殼77%,麩皮15%、玉米粉5%,糖、磷肥和石膏各1%。在配製栽培料時先將棉籽殼、桑樹木屑、麩皮、玉米粉等料拌均勻,培養料含水量60~65%,以用手攥緊時料成團指縫似滴不滴水為好。料拌好後即可裝袋。塑料袋規格可選用15厘米×35厘米或17厘米×33厘米的聚丙烯或聚乙烯筒袋,每袋裝料400~450克,聚乙烯料袋採用常壓滅菌10~12小時,聚丙烯塑料袋採用高壓滅菌保持2小時,待料冷卻到30℃以下時入無菌室內接種。一瓶栽培種可接種料袋25~35袋。將已接種的菌袋移入消毒好的培養室內,分層排放,一般每排放6~8層高,排架之間留有人行通道,每周上下翻倒一次,這樣做一是可以平衡溫度,二是經過翻動可增加袋內氧氣,使發菌更快。
  • 2.桑黃是喜溫型真菌,在生長發育過程中,要求較高的溫度。菌絲生長溫度以22~26℃為最佳,子實體在18~26℃之間長勢最好。發菌期間,培養室內保持22~28℃,空氣相對濕度要求50~60%,每天通風半小時,當菌絲體發滿2/3時,移入培養棚內,鬆開料袋口,用手輕輕一提,留一點縫隙。棚內以散射光為宜,避免強光直射。一般經25~32天左右,菌絲便可長滿料袋。個別料袋菌絲髮育不勻,可挑出單放。當菌絲長滿後,可用刀片把兩端割成5分硬幣大小的圓形口,以利出黃。出黃時棚溫保持在22~26℃,空氣相對濕度提高到90~95%,並提供散射光和充足的氧氣。保持地面存有淺水層,每天向牆壁四周及空間噴水3~4次。每天上午8時以前及下午4時以後打開門及通風口換氣,氣溫低時在中午12時至下午2時通風換氣。原基膨大3~5天,逐漸形成菌蓋,此時要增加噴水保濕,氣溫過高要噴水控溫。通風不良易出畸形桑黃,出現畸芽要及時割掉。當菌蓋顏色由白變淺黃再變成黃褐色,菌蓋邊緣白色基本消失,邊緣變黃,菌蓋開始革質化,背面彈射出黃褐色的霧狀型孢子時,表明桑黃子實體已成熟,即可及時採收(從割口到採收一般需50天左右)。桑黃採收前一周停止噴水,關閉通風口,通道地面鋪上塑料薄膜,以便把散發的孢子粉收集起來。採收桑黃時從柄基部用剪刀剪下或用手輕摘,有條件的烘乾或曬乾至含水量12%,裝袋置於乾燥的室內保存或出售。採收桑黃後,除去料袋口部的老菌皮,培養袋重新排放於棚內,提高濕度至90~95%,溫度仍保持在25℃左右,一周後,又可在原來菌柄上繼續生長出子實體。[3]

相關視頻

在枯死的楊樹上發現了楊樹桑黃,這種東西現在很少見了!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