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楊振寧(中國科學院院士、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楊振寧,男,1922年10月1日(護照上為9月22日)生於安徽合肥,物理學家,香港中文大學博文講座教授兼理論物理研究所所長,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名譽院長、教授,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榮休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英國皇家學會外籍院士、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香港科學院榮譽院士、俄羅斯科學院院士,195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楊振寧(中國科學院院士、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
圖片來自 清華大學

[1] 1942年畢業於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44年獲清華大學碩士學位;1945年獲穆藕初獎學金 ,赴美留學;1948年獲芝加哥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後任芝加哥大學講師、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研究員;1955年任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教授;1966年任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愛因斯坦講座教授兼理論物理研究所所長;1986年任香港中文大學博文講座教授;1993年任香港中文大學數學科學研究所所長 ;1997年,國際小行星中心將編號3421號小行星命名為「楊振寧星」 ;1998年任清華大學教授 ;2022年被評為「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

楊振寧在粒子物理學、統計力學和凝聚態物理等領域作出里程碑性貢獻。20世紀50年代和R.L.米爾斯合作提出非阿貝爾規範場理論;1956年和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定律;在粒子物理和統計物理方面做了大量開拓性工作,提出楊-巴克斯特方程,開闢量子可積系統和多體問題研究的新方向等。楊振寧還推動了香港中文大學數學科學研究所、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南開大學理論物理研究室和中山大學高等學術研究中心的成立

人物經歷

早年經歷 1922年10月1日,楊振寧生於安徽省合肥縣(後來他的出生日期在1945年的出國護照上誤寫成了1922年9月22日) 。4歲時,母親開始教楊振寧認字,一年多的時間楊振寧學了3000個字。

1928年,楊振寧父親自美國歸來。同年隨父赴廈門大學,進小學二年級。

1929年,其父應聘清華大學,舉家赴北平,居於清華園西院十一號;入讀教員子弟學校成志小學三年級。

1933年,小學畢業,入讀城內絨線胡同天主教聖公會崇德中學。

1937年,日軍發動七七事變,北平不穩,隨母攜弟妹返回合肥。

1938年,受日本侵華戰爭影響,全家逃難,經廣州、香港、越南河內輾轉抵昆明,楊振寧入讀昆華中學高中二年級。同年秋天,以高二學歷參加統一招生考試,被西南聯大錄取,先遵父命報化學系,後改物理系。

1942年,楊振寧畢業於昆明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本科論文導師為北京大學吳大猷教授,後考入該校研究院理科研究所物理學部(清華大學物理研究所)讀研究生,師從王竹溪教授。

與他同室居住的有凌寧、金啟華和顧震潮,黃昆和張守廉也偶爾來住幾天。

1944年,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研究生畢業,碩士論文導師是王竹溪教授。

社會任職

楊振寧攝於2004年

楊振寧攝於2004年

1966年,任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艾伯特·愛因斯坦講座教授兼理論物理研究所所長。

1982年,出任香港中文大學物理系榮譽講座教授。

1995年,應聘擔任華僑大學名譽教授。

1997年,出任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榮譽主任。

2004年11月,受聘海南大學特聘教授。

2009年,兼任廣東東莞理工學院名譽校長。

2018年4月,擔任西湖大學校董會名譽主席。

2020年8月,受聘擔任安徽大學紐約石溪學院名譽院長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