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伯高三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杜伯高三詞》明代楊慎的作品之一。楊慎(1488年12月8日 -1559年8月8日),字用修,初號月溪、升庵,又號逸史氏、博南山人、洞天真逸、滇南戍史、金馬碧雞老兵等。後人論及明代記誦之博、著述之富,推楊慎為第一[1]。他又能文、詞及散曲,論古考證之作範圍頗廣。其詩沉酣六朝,攬采晚唐,創為淵博靡麗之詞,造詣深厚,獨立於當時風氣之外。著作達四百餘種,被後人輯為《升庵集》。
“ |
杜旟,字伯高,蘭亭詩為世所傳,樂府亦佳。酹江月賦石頭城云: 江山如此,是天開萬古,東南王氣。一自髯孫橫短策,坐使英雄鵲起。 玉樹聲消,金蓮影散,多少傷心事。千年遼鶴,並疑城郭非是。 當日萬駟雲屯,潮生潮落處,石頭孤峙。人笑褚淵今齒冷,只有袁公不死。 斜日荒煙,神州何在,欲墮新亭淚。元龍老矣,世間何限餘子。 摸魚兒湖上賦云: 放扁舟,萬山環處,平鋪碧浪千頃。仙人憐我征塵久,借與夢遊清枕。 風乍靜,望兩岸群峰,倒浸玻璃影。樓台相映。 更日薄煙輕,荷花似醉,飛鳥墮寒鏡。 中都內,羅綺千街萬井。天教此地幽勝。仇池仙伯今何在,堤柳幾眠還醒。 君試問,問此意只今,更有何人領。功名未竟。 待學取鴟夷,仍攜西子,來動五湖興。 驀山溪賦春云: 春風如客,可是繁華主。紅紫未全開,早綠遍江南千樹。 一番新火,多少倦遊人。纖腰柳,不知愁,猶作風前舞。 小欄杆外,兩兩幽禽語。問我不歸家,有佳人天寒日暮。 老來心事,唯只有春知。江頭路,帶春來,更帶春歸去。 |
” |
— [明]楊慎 |
研究活動
楊慎於2017年入選四川省十大歷史名人。新都區成立了32個區級相關部門為成員的「新都區升庵文化研究傳承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新都區升庵文化研究傳承實施方案》,以打造升庵文化文獻中心、升庵文化研究中心、升庵文化體驗中心、升庵文化傳承中心為載體,大力推進升庵文化研究傳承工程的實施。2017年7月,成都市新都區成立了楊升庵文化研究中心,在人員、政策和資金上給予支持。
2018年,成都市新都區深入實施升庵文化研究傳承工程,啟動了楊升庵文獻中心建設,利用數字化手段推動學術研究工作,建立了楊慎專題文獻數字資源庫,目前收錄80000餘條文獻信息;完成了楊升庵文化研究中心和楊慎研究會網站建設;楊升庵博物館對館藏的3000餘冊(件)古籍文獻[2]進行了整理上架,對館藏的105部楊慎的古籍文獻進行了整理和部分數字化建設,為楊慎的古籍複製再造工程打下了基礎;加強了升庵文化研究合作,與雲南昆明、保山、安寧、大理等博物館建立了楊升庵文化研究傳承館際合作(聯盟)。
2018年1月16日,楊慎研究中心由四川大學古籍所牽頭成立,是四川省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研究中心成立後出版了《楊慎學術研究叢書》,創辦了《升庵研究》學術期刊,開辦了「楊慎研究中心網」「楊慎學術交流網」「楊慎資料中心網」等網站。
2018年4月18日,四川省楊慎研究會在成都市新都區正式成立。首屆理事會由24名理事組成。現任會長為倪宗新,王炎、舒大剛、譚平、朱力為副會長,朱力為秘書長。56名會員涵蓋了哲學、文學、歷史、經濟、管理、教育、新聞、書法、美術、歷史等眾多領域。
視頻
杜伯高三詞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明代三才子之首,著名文學家楊慎書法鑑賞,搜狐,2020-11-09
- ↑ 「古典文獻」與「古籍」究竟區別何在? ,搜狐,2017-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