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村落的背(廖清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村落的背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村落的背》中國當代作家廖清華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村落的背

村落是何時形成的,父輩們也說不清。只是代代相傳,傳說是清朝康熙年間,從福建省龍巖市武平縣,有幾戶人家遷到此地,經過三百多年的繁衍生息,才形成了今天兩百多戶的一個村落。因一個大型企業將搬到此處,在當地政府妥善處理好土地費、青苗費、房屋費、墳包費後,在區上一排排高聳的安置房建成後,村民們也就痛痛快快地離開村落,歡歡喜喜地搬進了新居。他們的臉上,絲毫讀不出安土重遷的味道來。 村子消失了,但村裡的人還在,他們還會繼續繁衍。燈亮處,人就在。人在,各自的村落也就活着。人們會依稀地見到村落的背影,有關村落的故事就會繼續下去。

放養

辦公室兩個年輕媽媽,對孩子的養護只能用「精緻」來形容。孩子的吃、穿、學,被她們安排得有條不紊。吃啥穿啥學啥,什麼時候吃什麼時候穿什麼時候學,那個精細化,讓我這個即將奔五的老男孩敬佩之餘多少有點嫉妒。就遺憾當年自己成長發育的時候咋沒有這樣的媽媽。

在生產隊,父母是要拚命去掙工分的。付出勞力掙了工分,換回一點可憐的口糧聊以糊口。他們哪有時間精力護理孩子呢,於是在出工的時候,父母就隨手把孩子放在地里。兩歲的、三歲的、四歲的娃,散布在麥壟間、玉米地里、苕藤叢中,爬着摸着哭喊着,腿上身上臉上全是泥,嘴裡也不知吃了多少泥、螞蚱、蜻蜓、豬兒蟲。地里的玉米、麥子、高粱靠天生長,我們這些濫賤的小命也是靠天生長的。也許在父母眼裡,這在田地間滾爬的娃還真不如他們收割的玉米麥子高粱。娃們在天地間敞敞亮亮地自由自在地生長,老天爺多少有點憐憫這些卑微的小生命,因了老天爺的庇佑,倒也不見那個娃被人販子抱走或被狼叼走的。伴着地里的莊稼,娃們也稀里糊塗地長高長大。

正月初一,村裡的人們早早起床,穿得整齊,說話客氣,各自備了蠟燭錢紙鞭炮去祭祀先人。娃們歡天喜地地跟在父母后面去上祖墳,他們倒不是有多麼的思念高祖父曾祖父或祖父,因為這些祖父對他們而言只是一個概念而已。孩子們熱衷於上墳,多半是衝着鞭炮去的。給老輩子們點了蠟燭燒了紙錢,然後假吧意思地叩頭作揖,眼睛卻一刻不離大人手裡的鞭炮。鞭炮在墳頭噼噼啪啪地響起,娃們就在墳尾歡天喜地地跳着。鞭炮餘音未了,孩子們就湧上墳頭,去爭撿還沒有引爆的「炸彈」。慌裡慌張地,也不管那引線是否亮着,見了「炸彈」就撿。結果,有些鞭炮就在手裡爆了。傷得輕的,父母最多說兩句,因為正月初一忌口,無論如何是不能爆粗口的。有的炸了手指,鮮血直流,這就得給村裡的赤腳醫生送去。這天上午,赤腳醫生格外忙碌。他有好多年,都是正月初一下午才去上墳的。

村裡有個與我一樣大的孩子,他從娘胎里出來時,就與別人不一樣。他右手的大拇指上還生了一個小手指,我們都叫他六指兒。六指兒很自卑,他想不通,為什麼別人都是五根手指,自己卻是六根,他吵着鬧着要把那個小手指砍掉。父母沒有辦法,帶着他進醫院。醫生捏着我們六指兒的那根小手指瞧了半天,眉頭皺得老高,許久才扔下一句:「這手指不能割!割了,小命就沒了。」一年的正月初一,六指兒跟着父母去上墳,照例撿未爆的鞭炮玩。一個小鋼炮,就在六指兒的右手爆了。事情就那麼巧,那個小鋼炮竟把六指兒右手大拇指上的小手指給炸掉了。手指飛掉,六指兒也沒有像醫生所說的沒有了小命。現在,六指兒活得漂漂亮亮的,只是不再撿鞭炮玩了。大人們都說,這是因為給祖宗們上墳,感動了墳包里的老人家。這鞭炮才把六指兒炸成了五指兒,把他炸成了一個正常人。

我家草房背後,有一口堰塘。堰塘雖小,但深兩丈許,是能夠淹死人的。一天,堂兄帶了同村的兩個半大孩子去塘里洗澡,我只穿了一條搖褲兒,屁顛屁顛地跟在他們後面。堂兄他們在堰塘里嬉戲,我就在岸上傻痴痴地看着。洗了半天,堂兄像是記起了我,他從水裡探出腦袋:「看啥子!下來呀,這水裡安逸得很!」「哥,我游不來。」年齡還小,但我已有基本的認知,知道這堰塘是能取自己小命的。「怕啥,有哥呢,哥教你。」於是,我脫了搖褲兒,一步步地踩進塘里。堂兄教了我一會兒,見沒有任何的起色,就有些不耐煩:「你自己多刨刨,多吃幾口水就會了。」不知不覺地,堂兄他們游向了遠方。我在水裡撲騰着,也不知不覺地撲進深水區。還沒反應過來,連自己腦袋頂上最後一根頭髮也被水埋了。嗆了幾口水,在生命沒有完全喪失之前,我的小手本能地亂抓着。抓抓抓,好像抓着了樹根!對了,我記得堰塘四周長滿了桑樹。再往上,是塘壁。暈沉沉地,我不知怎麼爬上了堰塘。我站在搖褲兒旁邊放聲大哭,堰塘里的三個人伸着脖子好奇地看着我,不知道我又在發什麼神經。

事後,堂兄威脅我,讓我不准告訴父母,否則他以後就不帶我出來耍了。為了能屁顛屁顛地跟着堂兄混,到現在我也沒告訴父母我私自下塘洗澡的事。可憐的父母,你們還不知道吧,四十年前,你們的兒子差點被閻王爺收了去。那次在堰塘里,我的小手若抓錯了方向,也就沒有這些記憶了!

簸箕里蠕動的嫩蠶,籠子裡悅耳的畫眉,養得精細,卻少了那麼一點筋骨。俗話說:生死有命富貴在天。人世間,能夠求得富貴的,畢竟是少數。可老天給了你生命,你不在陽光下曬曬,不在風雨中浸浸,不在田野里瘋長,那這生命多少顯得有些狹隘。其實,每一個微小的生命背後,都有一尊默默守護他的觀音。因此,不要抱得太緊,試着放下。[1]

作者簡介

廖清華,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市勞動模範。出版專著《精短哲理故事感悟》《詩意旅行》《生活中的讀與寫》。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