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村舍外.古城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村舍外.古城旁出自宋代蘇軾的《鷓鴣天·林斷山明竹隱牆[1]

林斷山明竹隱牆。亂蟬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鳥時時見,照水紅蕖細細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轉斜陽。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涼。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遠處樹林盡頭,有座高山清晰可見;近處叢生的翠竹圍繞在屋舍旁。院落旁有一長滿衰草的小池塘,蟬聲四起,叫聲亂成一團。空中不時有白色的小鳥上下翻飛,滿池荷花,映照綠水,散發出柔和的芳香。

在鄉村的野外,古城牆的近旁,我手拄藜杖徐徐漫步,轉瞬已是太陽西落。昨天夜裡三更時分,天公殷殷勤勤地降下一場好雨,今天又能使漂泊不定的人享受一日的爽心清涼。

注釋

鷓鴣天:詞牌名。

林斷山明:樹林斷絕處,山峰顯現出來。

翻空:飛翔在空中。

紅蕖(qú):荷花。

古城:當指黃州古城。

杖藜 :拄着藜杖。杜甫《漫興九首》其五:「杖藜徐步立芳洲。」藜:一種草本植物,這裡指藜木拐杖。

殷勤:勞駕,有勞。

浮生:意為世事不定,人生短促。李涉《題鶴林寺僧舍》:「偶經竹院逢僧話,又得浮生半日閒。」

賞析

此詞作於作者貶謫黃州時期,是他當時鄉間幽居生活的自我寫照。上片寫景,下片刻畫人物形象,全詞描繪了一幅夏日雨後的農村小景。詞中所表現的,是作者雨後游賞的歡快、閒適心境。詞人先寫游賞時所見村景,接着才點明詞中所寫之游賞和游賞所見均因昨夜之雨而引起,抒發自己雨後得新涼的喜悅。這種寫法,避免了平鋪直敘,讀來婉轉蘊藉,回味無窮。[2]

「林斷山明竹隱牆。亂蟬衰草小池塘。」這首詞開頭兩句是說,遠處鬱鬱蔥蔥的樹林盡頭。有聳立的高山。近處竹林圍繞的屋舍邊,有長滿衰草的小池塘,蟬鳴繚亂。在這兩句詞中,竟然寫出了林、山、竹、牆、蟬、草、池塘七種景物,容量如此之大,堪為妙筆。這裡呈現的景象,是一派幽狹的氣氛。詞人身為罪官,才能無從施展,只有過着幽人的生活。這首《鷓鴣天》即若隱若現的表現出他的此種境遇。

開頭兩句,作者用推移鏡頭,由遠而近,描繪自己身處的具體環境。這所牆院,正是作者的居所。

「翻空白鳥時時見,照水紅蕖細細香。」三、四句是說,空中不時有白色的小鳥飛過,塘中紅色的荷花散發幽香。

三、四兩句,含意更為深邃。意境如此清新淡雅,似乎頗有些詩情畫意。芙蕖是荷花的別名。「細細香」,描寫得頗為細膩,是說荷花散出的香味,不是撲鼻的濃烈的香氣,而是宜人的淡淡芳香。如果不是別的原因,生活在這樣的境界中,的確是修身養性的樂土。然而對於詞人來說,他並非安於現狀,着意流連這裡的景致。在這裡透過此等畫面,便能隱隱約約的看到詞人那種百無聊懶、自尋安慰、無可奈何的心境。詞的下片作者又用自己的形象,對此作了生動的說明。

下片前三句,是寫太陽在即將落山的時候,詞人拄着藜杖在村邊小道上徐徐漫步。這是詞人自我形象的寫照。但他表現的究竟是怎樣的形象呢?是老態龍鍾,還是病後的神態?是表現自得其樂的隱者生活,還是百無聊賴、消磨時光的失意情緒?讀者仔細玩味,自然會得出正確的答案。

最後兩句,是畫龍點睛之筆。詞句的表面是說:天公想得挺周到,昨天夜裡三更時分,下了一場好雨,又使得詞人度過了一天涼爽的日子。「殷勤」二字,猶言「多承」。細細品評,在這兩個字里,還含有某些意外之意,即是說:有誰還能想到幾經貶謫的詞人呢?大概世人早已把我忘卻了,唯有天公還想到我,為我降下「三更雨」。所以,在「殷勤」兩字中還隱藏着詞人的無限感慨。「又得浮生一日涼」,是詞中最顯露的一句。「浮生」,是說人生飄忽不定,是一種消極的人生哲學。《莊子·刻意》篇說:「其生若浮,其死若休。」蘇軾的這種消極思想,就是受莊子思想的影響。「又得浮生一日涼」中的「又」字,分量很重,對揭示主題,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表現詞人得過且過、日復一日地消磨歲月的消極情緒。

總觀全詞,從詞作對特定環境的描寫和作者形象的刻畫,就可以看到一個抑鬱不得志的隱者形象。

創作背景

此詞作於公元1083年(宋神宗元豐六年),當時蘇軾謫居黃州(治所在今湖北黃岡)已經三年,政治打擊和仕途挫折使他的心情不免時感悲涼,產生了隨遇而安的思想。關於這首詞的具體寫作時間,從詞中描寫景物來分析,可知它應是寫於元豐六年夏末秋初之際。

蘇軾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