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李良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李良臣(728-763年),本姓阿跌,朔方軍雞田州(今蒙古國肯特省)人,鐵勒族。唐朝時期將領,名將李光進李光顏父親。 [1]

  • 寬厚勇敢,部下推服,襲封雞田州刺史。安史之亂後,跟隨回紇兵馬進入中原,參與收復兩京,平定叛亂。
  • 憑藉赫赫功勞,拜開府儀同三司、朔方先鋒左廂兵馬使,依附於太尉郭子儀,遷御史中丞。[2]
  • 唐代宗寶應二年,薨於河中府,時年三十六歲,遷葬於太原府東南孝敬原。憑藉兒子的功勞,追贈太保、燕國公。[3]

基本信息

姓名    李良臣  
別稱    阿跌氏      
民族    鐵勒     
官職    雞田州刺史 開府儀同三司 朔方兵馬使 御史中丞  
爵位    燕國公  
追贈    太保     
出生地   雞田州
出生時間  728年  
去世時間   763年 
所處時代   唐朝   
主要成就   平定安史之亂 鎮守河中    

人物生平

李良臣,其先黃帝之子曰昌意,封於若水之北,因其夷狄而王之,其後子孫世世為大人,號阿跌部,遂以為氏。至太保王父,諱賀之,雄武而多大略,諸部君長爭歸之,嘗思因事立功,以顯名中夏。當此時,唐初受命,太宗文皇帝(李世民)已即大位。公率其所統,南詣靈武,請為內臣。太宗召見與語,奇其材能,拜為銀青光祿大夫、雞田州剌史,充定塞軍使,賜車服器用以寵之,命築城邑以居,始有宮廟、官屬之制。而族部滋益大矣,當西戎北虜之間,甚有威聲,卒。皇考,諱䢑豐嗣立,襲雞田州剌史,以功加開府儀同三司、太常卿、上柱國,卒贈工部尚書。太保素以寬厚勇敢,為部下推服。既襲位,每謂其將校曰:「自吾祖歸國,蒙唐厚恩,願憑諸君,期以上報。」未幾,安祿山用幽燕勁卒反,濟河陷洛,而崤函不守,玄宗幸巴蜀,肅宗幸靈武。公聞之,慟哭請於眾曰:「吾生平志業,嘗已布於諸君。今王室多故,是吾死節之日,諸君能從我乎?」眾皆感激許諾,乃馳詣行在。肅宗嘉之,委以腹心。王師收兩京,平劇賊,公之功居多,拜開府儀同三司、雞田州剌史,充朔方先鋒左廂兵馬使,事太尉汾陽王。汾陽王(郭子儀)愛公沉默多斷,軍中之事,壹以咨公。尋遷御史中丞,別職如故。以寶應二年七月二十三日,薨於河中理所。享年三十有六。以貞元十一年八月,葬於太原府城東南孝敬原。

太保少為阿史那可汗所重,以其貴女妻之,實生三子。長曰光毗,為朔方都將,不幸早夭。次曰光進,朔方節度使、刑部尚書,薨贈左僕射。少。即司徒也。元和中,憲宗章武皇帝(李純)以僕射司徒功在第一,賜姓李氏,屬籍於宗正,追封公為太保。夫人史氏為燕國太夫人。銘曰:

太保之先,蓋出軒轅。奄有北狄,世為大人。綿綿千載,以至光祿。雄材多斷,率眾內屬。是時文帝,初有天下。實命光祿,定居朔野。錫之城邑,車服旌旗。北制獫狁,西當昆夷。尚書承業,克有威令。統部益繁,兵車尤盛。是生太保,兩有忠孝。誓酬國恩,以承祖教。燕盜南叛,肅宗西巡。傾河陷洛,遂擾三秦。公聞慟哭,悉率騎士。馳詣行在,請先致死。帝用嘉嘆,俾雜禁旅。夙夜勤勞,在帝之所。帝收京闕,因定兩河。摧鋒陷陣,公實居多。口口口口,口口口位。品秩威儀,俾同三事。雖受嘉命,未登大臣。不泯其德,乃相後人。僕射繼武,勇如吧虎。桓桓東道,殿茲西土。司徒特盛,為國上公。入持相印,出錫彤弓。(闕十六字)帝嘉元侯,追命祖考。既寵尚書,遂尊口口。推功建德,賜姓命氏。籍於公族,同我宗子。存歿之榮,古今孰比。 參見《大唐故御史中丞贈太保李良臣墓碑》[2][3]

人物關係

  • 祖父:阿跌賀之,銀青光祿大夫、定塞軍兵馬使、雞田州都督。 [2]
  • 父親:阿跌䢑豐,開府儀同三司、太常卿、雞田州都督,贈工部尚書。
  • 夫人:阿史那氏,燕國夫人。[1]
  • 女兒:阿跌氏,嫁給回紇首領舍利葛旃(李奉國)為妻。
  • 兒子:李光玭,朔方都將;李光進,朔方節度使、安定郡王,贈左僕射;李光顏,司徒兼侍中、河東節度使,贈太尉。[3]

參考資料

  1. 1.0 1.1  《新唐書·卷一百七十一·列傳第九十六》.國學網.2020-04-01
  2. 2.0 2.1 2.2  全唐文 第8部 卷七百十四.中華古籍全錄.2020-04-01
  3. 3.0 3.1 3.2  翁小雲 .雞田李氏歸屬大唐時間考——略論《李良臣碑》的史料價值.安陽市:《殷都學刊》,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