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李自成起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李自成起義,歷史故事。[1]

故事內容 

原圖鏈接李自成起義


明朝末年,封建統治階級無休止地對人民橫徵暴斂,僅「遼餉」、「剿餉」、「練餉」等加派,一年就達一千幾百萬兩,超過正賦幾倍。再加上天災頻繁,使廣大勞苦大眾陷於水深火熱之中。


特別是土地貧瘠的陝西北部,連年大旱,顆粒無收,農民吃糠、草樹皮而不可得,只好吃石粉,不幾天就腹脹而死。擺在廣大農民面前的道路只有兩條:不從鬥爭中求生,就只有坐等死亡。


1627年天啟七年,白水縣農民王二,率眾反抗澄縣知縣的苛征暴斂,很快就得到府谷、漢南等地群眾的響應。起義軍以飢餓的流民為基本隊伍,以失業的驛卒和反抗軍官壓迫而逃亡譁變的「變兵」為骨幹。他們由陝西進入山西,再由山西到河南。經過幾年的反覆鬥爭和鍛煉,起義軍中闖王高迎祥的聲望地位逐漸提高。在他部下作「闖將」的李自成,也逐漸成長起來。


李自成是陝西米脂人,從小給地主放過羊,當過驛卒。因無錢償還惡霸地主艾舉人的高利貸,被縣官抓去嚴刑拷打。出獄後,他殺死艾舉人,參加了起義軍。他先在王左掛和張存孟部下,王、張叛變投降,他便投奔了高迎祥。他謀略過人,英勇善戰,屢建奇功。這時天啟帝已經死去,由他的弟弟朱由檢即位,改元崇禎。農民軍繼續發展。


1636年崇禎九年,高迎祥犧牲,餘眾共推李自成為闖王,領導農民軍繼續鬥爭。他們突破敵人的圍攻,在陝西、四川甘肅等地與明軍周旋。由於力量懸殊,未能擺脫被動局面。特別在張獻忠等起義軍重要將領接受明朝招撫,李自成部下的祁總管等叛變投敵後,起義軍益形孤立。在這革命低潮中,李自成毫不氣餒,積極組織群眾,準備反攻。


1639年崇禎十二年五月,李自成得到張獻忠在谷城再次舉兵反明的消息後,率眾衝出商雒山,突入河南。[河南]]饑民紛紛加入起義隊伍,起義隊伍很快又發展到幾十萬人。


為了適應革命形勢發展的需要,進一步組織和動員群眾推翻明王朝的封建統治,李自成為首的農民軍,除了在軍事上打擊統治者外,還針對當時河南亟待解決的問題,提出了「均田免糧」、「割富濟貧」、「平買平賣」等鬥爭口號,贏得人民群眾的熱烈擁護。中原地區廣泛流傳着「殺牛羊,備酒漿,開了城門迎闖王,闖王來時不納糧」等歌謠。


1641年崇禎十四年,李自成攻占了洛陽。洛陽是河南軍事、政治和經濟中心。遠義軍活捉了福王朱常洵,當眾歷數了他的罪狀後,將他殺死。起義軍又打開官府糧倉、金庫,將幾萬石糧食、數十萬金錢和大量衣物分給貧民。起義軍很快發展到100多萬人。從此,起義軍由弱轉強,由被動變為主動,開始了大規模殲滅明軍主力的運動戰。


農民軍在河南痛擊明軍取得勝利後,又南下攻占了湖北重鎮襄樊及周圍各縣,很快地控制了南至澧州、常德,北到黃河沿岸,東起麻城、黃州,西到光化、均州的廣大地區,革命形勢迅速發展。


1643年崇禎十六年三月,李自成改襄陽為襄京,籌建政權。起義軍擁戴李自成為新順王,設上相、左輔、右弼組成內閣,下轄更、戶、禮、兵、刑、工六政府,地方上設府尹、州牧、縣令等官員。不久,李自成率軍北征。十月,占領西安,農民革命政權的中心由襄陽移到西安。


1644年崇禎十七年正月初一日,李自成在西安稱王,正式宣布建國,國號大順,年號永昌。他改西安為西京,調整並加強了政權機構,以天佑殿為最高行政機關,添設了六政部尚書,建立了軍功爵位,鑄大順錢幣,造甲申歷,廢除八股文取士,採用散文體的策論考選天下官吏等,並進一步貫徹打擊官僚豪紳的政策。一面免除勞動人民的賦稅,發放銀錢糧米販濟,招撫安置流民;一面勒令官僚富戶交出錢財糧米,充作軍需,並處死了作惡多端的大官僚地主南企仲、南居益等人。


1644年崇禎十七年二月,李自成親率百萬大軍東渡黃河,占領太原,然後分兵兩路,直搗北京。一路由劉宗敏率領,經固關、真定、保定北上,一路由李自成統率,經大同、宣化入居庸關。三月十七日,南北兩路大軍在北京城下會師,包圍了北京。


三月十九日,農民軍攻破內城,明朝最後一個皇帝朱由檢吊死煤山景山。統治中國276年的明王朝,終於被推翻了。


大順軍進京以後,採取措施,釋放明朝政府關押的犯人,將勛戚貴族和作惡多端的大官僚關押追贓。同時,李自成還派遣農民軍去鎮守各要鎮重地,掃蕩明朝殘餘勢力,並在一些地方建立政權機構。


這時,長江以南還有50萬明朝軍隊圖謀報「君父之仇」,山海關還在擁有重兵的吳三桂手中,關外的滿族貴族正在虎視眈眈地想入侵中原。農民軍占領區的地主階級,有的公開組織地主武裝,有的暗中搗亂破壞。在新的考驗面前,農民軍的一部分將領,被勝利沖昏了頭腦,滋長了嚴重的驕傲自大、和平麻痹思想。有的人甚至追求生活安逸,喪失了農民軍的本色。李自成又在戰略和策略上犯了錯誤,在準備不足的情況下,倉促向山海關進軍。這時駐守山海關的明軍將領吳三桂已投降清朝,與滿族貴族勾結,聯合向農民軍進攻。李自成軍遭到阿濟格、多鐸的率軍突襲,作戰失利。4月26日,撤回北京。29日,李自成即皇帝位,30日,撤離北京,向陝西方面敗退。


李自成退出北京後,由於沒有鞏固的根據地立足安身,常常是倉促應戰,戰敗即退,軍事上極其被動。這時清軍分兩路追擊,李自成在腹背受敵的情況下,從陝西退到湖北。在農民軍節節失利的情況下,牛金星等人無恥降清,各地地主武裝也紛紛蠢動,大順軍處境極其困難。1645年順治二年閏六月,李自成在湖北通山縣九宮山,遭到地主武裝的襲擊,壯烈犧牲,年僅39歲。


李自成犧牲後,大順軍餘部在李自成妻子高氏和李過、高一功等人領導下,繼續堅持鬥爭,直到1664年康熙三年才告失敗。


參考資料 

  1. 李自成起義 中國歷史故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