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李根(中藥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李根
bf3b1beda82349c48ef3074c454e6a3e.jpeg
圖片來源 https://www.sohu.com/a/291395419_120007400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李根

漢語拼音:Lǐ Gēn
別名:山李子根、李子樹根
性味:味苦;性寒;無毒
歸經:歸脾;胃經
功能:清熱解毒,利濕
主治:瘡瘍腫毒,熱淋,痢疾,白帶

李根,中藥名。為薔薇科植物李的根。性味苦;寒;無毒;歸經歸脾;胃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濕的功效。主瘡瘍腫毒,熱淋,痢疾,白帶。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李根

拼音名:Lǐ Gēn

英文名:Root of Japanese Plum

別名:山李子根、李子樹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runus salicina Lindl.

出處

出自《本草經集注》。

來源

藥材基源:為薔薇科植物李的根。

採收和儲藏

全年均可採收。

原形態

喬木,高達9-12m。樹皮灰褐色,粗糙;小枝無毛,紫褐色,有光澤。葉柄近頂端有2-3腺體;葉片長方倒卵形或橢圓倒卵形,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楔形,邊緣有細密淺圓鈍重鋸齒。花兩性;通常3朵簇生;萼筒杯狀,萼片及花瓣均為5;花瓣白色,雄蕊多數;排成不規則2輪;雄蕊1,柱頭盤狀,心皮1,與萼筒分離。核果球形或卵球形,直徑3.5-5cm,栽培品種可達7cm,先端常稍急尖,基部凹陷,綠、黃或帶紫紅色,有光澤,被蠟粉:核卵圓形或長圓形,有細皺紋。花期4-5月。果期7-8月。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400-2600m的山溝路旁或灌木林內。

資源分布:除內蒙古新疆西藏外,全國各地多有分布和栽培。

性狀

根呈圓柱形,長30-130cm,直徑0.3-2.5cm。表面黑褐色或灰褐色,有縱皺紋及鬚根痕,質堅硬,不易折斷,切斷面黃白色或棕黃色,木質部有放射狀紋理。氣微,味淡。

性味

苦;寒;無毒

歸經

脾;胃經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利濕。主瘡瘍腫毒,熱淋,痢疾,白帶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外用:適量,燒存性研末調敷。

各家論述

  • 1.《藥性論》:苦李根煮汁止消渴。
  • 2.日華子本草》:主赤白痢,濃煎服。
  • 3.《滇南本草》:治膏淋膿閉,馬口疼痛,秧草為使,用根點水酒服,但服後膿止,管中癢,方好。
  • 4.《本草綱目》:治小兒暴熱,解丹毒。
  • 5.《重慶草藥》:清火解毒。用於熱淋,血痢,牙痛。[1]

摘錄

中華本草

參考資料

  1. 李根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