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李明瑞韋拔群烈士紀念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李明瑞韋拔群烈士紀念館

中文名稱;李明瑞韋拔群烈士紀念館

外文名稱;Li Mingrui s Revolutionary

Martyrs Memorial Hall

位置;廣西

所屬;中國

展廳;320多平方米

文物;234

李明瑞、韋拔群烈士紀念館坐落在碧波蕩漾、風景如畫的廣西南寧市南湖公園南岸。1999年1月,經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同意,命名為廣西壯族自治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84年經中央批准建造的李明瑞、韋拔群烈士紀念館是一幢具有壯族民居風格的建築。展出了李明瑞、韋拔群烈士的生平事跡,陳列了234件文物、圖片和史料,真實生動地再現了70多年前中國工農紅軍的優秀將領,紅七軍、紅八軍總指揮李明瑞和壯族人民的優秀兒子、卓越的農民運動領導人韋拔群英勇戰鬥的光輝革命歷程。

2019年4月,空軍南方基地贈送給公園七座人民解放軍英雄銅像,用於豐富李明瑞、韋拔群烈士紀念館的展陳內容。使廣大人民群眾更深入了解軍中模範及豐富國防知識,激發愛國情感、培育民族精神,具有愛國主義、國防教育的意義。

序言介紹

1984年為紀念百色龍州起義55周年而建的李明瑞、韋拔群革命烈士紀念塑像和陳列館,又稱百色起義烈士紀念館坐落處,前方是風光旖旎的南湖碧波,背後不遠便是古老巍峨的名勝之地青秀山,可謂得天獨厚的風水寶地。

1929年12月11日,鄧小平張雲逸及韋拔群等領導廣西右江地區的一部分革命士兵和農民,在百色舉行武裝起義,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和右江工農民主政府。鄧小平任前敵委員會書記兼第七軍政治委員,張雲逸任第七軍軍長,李明瑞任紅七、紅八軍總指揮,韋拔群任紅七軍第三縱隊司令,在鄧小平的領導下,開闢和保衛左右江革命根據地。"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英雄壯士們赴湯蹈火,出生入死,進行艱苦卓絕的武裝鬥爭的光輝篇章,永載史冊。

1984年12月11日,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經報請中共中央、國務院同意,在南寧建立李明瑞、韋拔群和百色起義、龍州起義烈士紀念碑。

紀念館占地總面積740多平方米,房屋為中國傳統懸山式建築風格,藍色琉璃瓦、石米柱。分正廳、曲廊、側廳,周邊鋪設大理石階,館前種有四棵名貴珍稀的人參果樹枝繁葉茂,佳果纍纍。館前方兩側各種一棵高挺的木棉樹,紅棉競放,睹之如見當年革命志士的偉岸身軀和英雄氣概。整個建築顯得十分莊嚴肅穆。[1]

紀念碑

陳列館正前方高聳着一座革命烈士塑像紀念碑,大理石碑座呈四方形,高4.5米,上塑李明瑞、韋拔群等烈士群像,烈士們高大英武、豪氣凜然,雙目炯炯有神,直視遠方,展望革命勝利的曙光。

碑座刻有鄧小平1991年12月11日書題的紀念詞:"紀念李明瑞、韋拔群等同志百色起義。革命先烈!永垂不朽!"表達了全國特別是廣西各族人民對烈士的緬懷及敬仰。

自治區黨委和人民政府所立的碑誌載有:"百色起義和龍州起義,是在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決議指引下,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推動和影響下,廣西各族人民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實現工農武裝割據的偉大革命鬥爭"之述,評價極高,讓革命忠烈的壯舉昭示於世,傳誦千秋萬代

館內陳列

紀念館內陳列着革命烈士的生平事跡和部分文物、照片。李明瑞、韋拔群以及同處展出的在百色、龍州起義中犧牲的俞作豫、陳豪人、宛旦平、陳洪濤、何世昌、李謙、沈靜齋、嚴敏、黃治峰等都是共產黨黨領導的民主革命鬥爭中湧現出來的卓絕的共產主義戰士,他們的偉大業績,光耀人寰。

構成

整個紀念館的建成,樸實大方,肅穆莊重,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紀念館總占地面積6864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600多平方米,陳列面積320多平方米,紀念碑面積152.5平方米,其餘為廣場、草坪,廣場地面和草坪周邊均為花崗岩石板鋪設。

韋拔群和李明瑞烈士紀念碑

南寧市韋拔群和李明瑞烈士紀念館主要由紀念碑和陳列館兩大部分組成,紀念碑座落在廣場中心,碑座為四方形,四周用黑色大理石粘貼,高4.5米,上塑着烈士群像,碑座正面刻有1981年12月11日鄧小平同志題詞"紀念李明瑞、韋拔群等同志、百色起義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碑座背面刻有《碑誌》全文。

韋拔群和李明瑞烈士陳列館

陳列館面積為320多平方米,展廳寬敞明亮,陳列了李明瑞、書拔群烈士以及百色起義、龍州起義、紅七軍、紅八軍的部分文物、圖片、史料等宣傳資料,展品有234多件。

其中有李明瑞烈士在北伐戰爭時期用過的硯台,紅七軍指戰員在百色起義時佩戴的紅領帶和用過的步槍子彈軍號,韋拔群在西山堅持鬥爭時用過的鼎鍋等文物52件;李明瑞、韋拔群烈士遺照、紅七軍軍部及中共紅七軍前委舊址--百色粵東會館、東蘭縣第一屆農講所遺址--北帝岩(列寧岩)等圖片140多幅;有紅七軍建立後發布的布告、印發的《土地革命》宣傳小冊子、韋拔群等於1922年發表的《敬告同胞書》等歷史資料42篇(冊)。這些宣傳資料真實、生動、形象地記載了紅軍優秀將領、紅七軍、紅八軍總指揮李明瑞、壯族人民的優秀兒子、卓越的農民運動領導韋拔群兩位革命先烈的革命歷程和光輝業績,同時也向人們展示了1929年至1931年間,由鄧小平、張雲逸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領導的百色起義、龍州起義、紅七軍、紅八軍及左右江革命根據地的建立和鬥爭這一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

1929年12月11日和1930年2月1日,鄧小平等領導了百色起義和龍州起義,建立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第八軍,開闢了左右江革命根據地,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在百色起義、龍州起義中,李明瑞任紅七軍、紅八軍總指揮,韋拔群任紅七軍第三縱隊司令。他們在創立紅七軍、紅八軍並開闢和保衛左右江革命根據地的鬥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立下了不朽的功績。

館內建築

李明瑞韋拔群烈士紀念館位於廣西南寧市南湖公園南岸。為李明瑞、韋拔群兩位烈士紀念館,1999年1月,廣西區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紀念館是一幢具有壯族民居風格的建築,面積320多平方米的展廳,展出了李明瑞、韋拔群烈士的生平事跡,陳列了234件文物、圖片和史料,真實生動地再現了70多年前中國工農紅軍的優秀將領,紅七軍、紅八軍總指揮李明瑞和壯族人民的優秀兒子、卓越的農民運動領導人韋拔群英勇戰鬥的光輝革命歷程

紀念館廣場中央是一座氣勢雄偉、高達14米的百色起義革命先烈雕像。雕像中間豎立着一面迎風招展紅旗,象徵着大革命時期廣西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英勇奮鬥的革命精神,表現了李明瑞、韋拔群和紅軍戰士以及赤衛隊員勇往直前的精神風貌。

雕像底座正面鐫刻的"紀念李明瑞、韋拔群等同志,百色起義的革命先烈,永垂不朽!"一行遒勁的大字,是鄧小平同志在1981年12月11日的親筆題詞

雕像底座的背面,是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立的碑誌。碑文記敘了李明瑞、韋拔群等百色起義革命先烈的光輝業績,凝聚着廣西各族人民對革命先烈的無限敬意。

相關視頻

李明瑞韋拔群烈士碑園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