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李憶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李憶蘭
女演員
國籍 中國
民族 漢族
籍貫 北京
出生 1925年8月10日
逝世 1992年5月30日
職業 演員 評劇表演藝術家
代表作品 《女教師》
《張羽煮海》
《無雙傳》
《苦菜花》
《鋸碗丁》
《喜神》

人物簡介

李憶蘭(1925年8月10日一1992年5月30日),著名評劇表演藝術家。出生於梨園世家,先從師京劇後演評劇。她的嗓音圓潤,唱腔優美,低音婉轉迭盪,高音清爽激昂,李憶蘭的唱腔典雅中蘊含大家之風範,她的唱腔在評劇發展史中有着極其深遠的影響。是李(憶蘭)派旦角藝術創始人。1992年初夏,李憶蘭在赴戲校講課途中突然患病,5月30日逝世,享年63歲。 祖籍北京,是 河北梆子名老藝人李貴雲的女兒。


藝術經歷

她從小在 梆子班裡長大,15歲改學 京劇,20歲參加 晉冀魯豫第六 軍分區所屬的光明劇社唱 旦角。解放後,她和 愛人、京劇高派傳人 李和曾一起進入文化部直屬的 新中國實驗京劇團。1952年夏,李憶蘭改行學 評劇,加入首都實驗評劇團(後改為 北京市評劇團)。

獲獎情況

1952年,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在北京舉行,李憶蘭以現代戲《女教師》參演並榮獲二等獎。

1986年,據《戲劇電影報》第二期的第一版報道:在全國戲曲觀摩演出中,評劇《高山下的花環》榮獲演出、劇本、導演、音樂、表演等13項獎,北京市文化局,市文聯和劇協向評劇院頒發了獎旗,獎金,並授予著名演員李憶蘭"精神文明獎"的獎狀


藝術特色

李憶蘭雖非 評劇科班出身,但基功紮實,入門快,加之嗓音 高亢激昂,行腔圓潤流暢,同時根據自己的嗓音條件在着重學習喜(彩蓮)派藝術的基礎上廣泛吸收各派名家之長,充分發揮自己掌握京劇、 河北梆子及 抒情歌曲等多種演唱方法的優勢,豐富和發展了評劇 聲腔藝術,形成自己樸實、 真摯、流暢、抒情的表演風格,塑造了一系列生動的人物形象。

代表劇目

  

她主演的劇目有《 張羽煮海》、 《花為媒》、《 樊梨花斬子》、《 祥林嫂》、 《苦菜花》、《 南方烈火》、《 阮文追》、《 拜月記》、《 無雙傳》、《 白蛇傳》、《 櫻花戀》、《 喜神》、《 高山下的花環》、《 多情的河》、《 喬遷之喜》、《 楠竹夫人》等,還主演過故事片《 畫中人》,為電影《 黨的女兒》配唱主題歌。

藝術傳人

李憶蘭的藝術傳人有劉小勤、 孔慶玉、 趙丹紅、 劉慧欣、張紅琴等。

李憶蘭演出劇目


李憶蘭同志1925年生於北京,母親李桂雲是位有名的河北梆子演員。李憶蘭從小隨母親學唱河北梆子和京劇老生唱段,嗓音清脆洪亮,台下觀眾時常為這位扮演娃娃生的小演員喝彩。

她在15歲那年,改學京劇。拜萬寶坤和朱永祥為師,學唱青衣、花旦。她學習很刻苦,每天天不亮就跟着母親到郊外喊嗓子、練基本功。她扮相好看,嗓音圓潤,過不多久就登台演出了。演過京劇《御碑亭》、《寶蓮燈》、《玉堂春》等戲。

1945年李憶蘭到河北省南部地區演出,正趕上那裡解放,她在黨組織的啟發引導下,參加了晉冀魯豫答八分區的"光明劇社",成為革命隊伍中的一名光榮的文藝戰士。從此,她的生活有是新的意義,藝術上得到了更充分的發展。她演過現代劇《光榮花》、《四勸》、《求雨》、《兩錠銀子》等等。不論是在硝煙瀰漫的戰場,還是在支前繁忙的地方,她都積極熱情地宣傳黨的方針政策。1949年,李憶蘭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北京解放後,她和丈夫、著名京劇老生演員李和曾同志一起隨"華北平劇社"來到北京。這個劇院後改為中國京劇院。這一時期,她演了《春秋配》、《三打祝家莊》等戲。在《三打祝家莊》里,扮演顧大嫂,1950年在上海演出時很受歡迎。


李憶蘭在演出中

在1952年全國搞第一次戲曲匯演時,當時北京市評劇團要排一個名叫《女教師》的新戲,一時找不到合適的演員,就從中國京劇院借來了李憶蘭。領導聽她試唱了幾句《劉巧兒》,覺得她的大嗓很好聽,就覺得讓她演主角。她是頭一次接受這樣艱巨的任務,思想上壓力很大。她想:有志者事竟成,這回要豁着命幹了。於是她天天吊嗓子,從小嗓改成大嗓,從唱京劇改成唱評劇,一字一字地摳,一板一板地練。她回憶那段經歷時說:"當時我不怕人笑話,整體厚着臉皮唱,擾得街坊四鄰不安"。在大家的熱情幫助下,經過四十天的緊張排練,《女教師》終於和觀眾見面了。她演得很成功,匯演中,劇本得了優秀獎,李憶蘭的了演員二等獎。這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北京市評劇團有了這樣的好演員,怎麼能捨得放走呢?最後決定把她留下來。從中央的國營劇團調到民辦公助的地方劇團來,這對她可是個大考驗,但是在她的腦子了考慮的倒不是這個問題,而是想自己唱京劇已經有十來年了,現在要放棄它改學毫無基礎的評劇,豈不太可惜了;將來萬一哪樣都學不出來,還拿什麼做貢獻?但她又想:自己是個共產黨員,革命需要什麼就幹什麼,不應當只想自己的得失,於是就堅決地表示:我是黨培養出來的,應當服從組織的安排,只要觀眾喜歡,我唱什麼都行。就這樣她離開了相處十年的京劇界,來到了北京市評劇團。

到北京評劇團以後,她干一行,愛一行,鑽一行,精一行,處處嚴於律己,虛心求教。李憶蘭喜歡喜彩蓮的唱腔,就拜喜彩蓮為師。為了把老師鏗鏘有力的演唱技巧學到手,經常連續一上午吊嗓子,練嘴皮子,經過一番勤學苦練之後,不久就初步掌握了評劇藝術的規律。當劇團何合併到中國評劇院以後,她經常與當時許多著名演員同台合作,邊演出邊學習。她根據自己嗓音的特點,在喜派的基礎上,又吸取眾家之長,運用小口落子的唱法,形成自己的風格,使評劇旋律更加豐富,更加抒情。

她在《張羽煮海》一劇里,扮演龍女瓊蓮,生動地塑造了一個熱愛生活、追求自由、反抗壓迫的少女形象,在這齣戲裡,他的演唱和表演都有了很大的突破。在北京市的戲劇匯演中得了獎,反響很大。她和新鳳霞合演的《花為媒》,拍成了電影。她扮演劇中的李月娥,凡是看過此戲的,誰不誇獎張五可和李月娥是一歲香色各異的並蒂芙蓉呢。李憶蘭還在《無雙傳》、《在烈火中永生》、《紅色宣傳員》、《苦菜花》、《金黛萊》等30多出戲裡扮演各種不同類型的主要角色,巡迴演出走遍了多半個中國。經過十幾年的藝術實踐和同台老演員的切磋磨礪,她逐漸成了一名很受觀眾歡迎的藝技純熟的評劇演員。 [1]

熱點視頻

李憶蘭經典唱腔集錦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