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李彥良講小時候的故事(李彥良)

李彥良講小時候的故事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李彥良講小時候的故事》中國當代作家李彥良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李彥良講小時候的故事

老家院子裡的鳳仙花開了,翠葉中一團一團的紅花開在花莖的周圍,引得蜜蜂蝴蝶飛繞着,很美。禁不住讓我想起來小時候搗爛鳳仙花染指甲的故事。美甲,並不是現代的產物,古往今來,一直是女孩子們追求的時尚。在我的童年,也講究美甲,而且十分簡單並環保。我們的美甲,就是用搗爛的鳳仙花把指甲染紅。鳳仙花,俗名「指甲花」,是一種一年生的草本花卉植物。鳳仙花籽的樣子和白蘿蔔的籽兒差不多,圓圓的,呈棕色。春天埋進土裡,不幾天就發芽出苗了。然後,隨天氣的變暖和,很快就長大了。亭亭玉立,端端正正的,紅根,紅莖,綠葉,紅花。那花,就是染指甲的主要原料了。

夏天裡,一入伏,姑娘媳婦們,就開始染指甲了。時間是在睡覺前,方法很簡單。先把鳳仙花搗爛,搗的時候,加入適量的和鹽。炭是為了增色,礬和鹽是為了固色。然後,把搗爛的花泥放到指甲上,用桑葉或豆角葉、牽牛花的葉子裹起來,用麻皮或線不松不緊地纏住,就睡覺了。等第二天早上起來,把裹着的東西一去,翠紅翠紅的指甲就染成了。無論怎麼洗,也不會退色,直到新長的指甲把舊的全頂掉。整個夏秋,那指甲都是漂漂亮亮的。打小,我就染指甲。開始幾年,媽幫助我染。長了幾歲,女孩子們相互幫忙染。再大些了,自己會染了,卻不染了。似乎覺得自己長大了,自認為用搗爛的鳳仙花染指甲是小女孩的事。

年近古稀後,越來越懷舊了,就把自己小時候用搗爛的鳳仙花染指甲的故事講給女孩子們聽,她們都覺得好玩,說:「咱也栽棵鳳仙花,等花開了咱也試一試。」但每到鳳仙花開時,她們還是照舊花錢去街上專業的門店去美甲亮甲。記得前幾年媒體上披露,一個本來就漂漂亮亮時時尚尚的「超女」(恕我叫不來她的名字)在醫院做整容時,還沒有等到她欣賞一下醫生通過手術為自己設計的美貌時,就永遠地走了。真是一場為追求容貌的嬌美而自導自演的悲劇!我聽說後,既為她感到惋惜,也為她感到悲哀:你為什麼那麼不自信呢?寧肯冒死亡的風險,也要去修理自己的臉蛋呢?為別人觀瞻?還是為自己滿意?為金錢?還是為美麗?我總覺得自自然然就是大美,沒有必要和父母的遺傳造化較勁。那樣,失敗的肯定是遭難的自己。美甲也和美容一樣,其實是有風險的,儘管不可能要命,但那化學顏料的毒素長久地通過指甲的滲透也會進入體內的。也會產生不利身體健康的反應的。一個遠方親戚家的小女孩,家境並不貧寒,但就是任性地喜歡美容美甲和美發化妝。初中沒有畢業就偷着去美甲店幫工去了,說她決心立志早點學習點技術,等長大後開個美容美甲店,當老闆賺大錢。可讓她想不到的是當她的同學們大都升學後,她卻得了過敏性皮炎,醫生警告她一定要遠離化妝品。我判斷,可能是因為她年齡太小就接觸了大量的美甲原料所致。

時代的氛圍,環境的印記,獨特的成長經歷,造就了每個人的童年的美。與鋪天蓋地喧囂着的美容整容,美甲亮甲廣告比,自己小時候用搗爛的鳳仙花染指甲的經歷,平淡的如夾在舊皇曆中的一幀用落葉做的書籤。這幀書籤雖然越來越陳舊了,但也顯得越來越古色古香了。我將永遠珍藏着,也希望有孩子們喜歡她。

有個老故事叫《麻殼殼換老婆》,是外婆給我講的。話說有一個到了該娶媳婦年齡的年輕人,家裡只有他和媽媽相依為命,因為他爹下世早,母子兩個除了有一眼破土窯外什麼也沒有。有一天,他告別媽媽說自己要出門給媽娶一個媳婦回家來。臨走時,他媽把家裡僅有的半升麻殼殼給他裝到捎禡(前後有袋,可以搭在肩膀上)里,他就出門了。

第一天住店時,年輕人對店掌柜說:「我這半升麻殼殼裡還有沒有軋完的油,你給放好,千萬別讓你家的老鼠偷吃了。」店掌柜並不在意,第二天清早起來一看,那半升麻殼殼果然被老鼠偷吃了。年輕人執意要讓店掌柜賠那半升麻殼殼,店掌柜賠不出來。可賠錢,賠別的東西,年輕人都不要。店掌柜說:「那就把偷吃了你麻殼殼的老鼠賠給你吧!」年輕人說:「行。」店掌柜就逮了一隻老鼠給了年輕人。年輕人就帶着那隻老鼠上路了。

第二天住店時,年輕人對店掌柜說:「俺這是一隻錦毛鼠,你可得給看好,千萬別讓你家的貓給偷吃了。」店掌柜並不在意,第三天清早起來一看,那隻老鼠果然被貓偷吃了。年輕人執意要讓店掌柜賠那隻老鼠,店掌柜賠不出來,賠錢,賠別的東西,年輕人都不要。店掌柜只好說:「那我只好陪你那隻吃了老鼠貓了。」年輕人說:「行。」店掌柜就逮了一隻貓賠給了年輕人。年輕人就帶着那隻貓上路了。

第三天住店時,年輕人對店掌柜說:「我這是一隻神狸貓,你給看好,千萬別讓你家的狗咬死了。」店掌柜並不在意,第四天清早起來一看,那隻貓果然被狗咬死了。年輕人執意要讓店掌柜賠那隻貓,店掌柜賠不出來,賠錢,賠別的東西,年輕人都不要。店掌柜說:「難道你是非讓我陪你那隻咬死貓的狗?」年輕人說:「對。」店掌柜就逮了狗賠給了年輕人。年輕人就帶着那隻狗上路了。

第四天住店時,年輕人對店掌柜說:「我這是一隻賽虎犬,你給看好,千萬別讓你家的馬給踢傷了。」店掌柜並不在意,第五天清早起來一看,那隻狗果然被馬踢傷了。年輕人執意要讓店掌柜賠那隻狗,店掌柜賠不出來,賠錢,賠別的東西,年輕人都不要。店掌柜說:「難道你是想讓我陪你那匹踢傷了狗的馬?」年輕人說:「是。」店掌柜只好把馬賠給了年輕人。年輕人就帶着那匹馬上路了。

第五天,年輕人騎上馬,走啊走。看見一支送葬的隊伍,他悄悄地問了問路邊看熱鬧的人:「死人是男的,還是女的?」路邊的人告訴他,死人是個女的。他就下馬跪倒在棺材旁大哭「姑姑呀」,當事人家以為是人主家來啦,就讓他到了墳里,看着把「姑姑」下了葬。到了晚上,他把下了葬的「姑姑」刨了出來,綁到馬上,就去找店坊住了。他對店掌柜說:「這是俺姑姑,年歲大了。你給安排個單間,讓她老人家休息好,明天一早好趕路。」黑更半夜的,店掌柜並不在意,就安排他們住下了。

到了第六天清早起來一看,年輕人的姑姑死了。店掌柜一看傻眼了。年輕人要告官,店掌柜怕事,想私了。就說:「你要錢賠錢,要地賠地,要財寶賠財寶,千萬不要告官。」年輕人表示什麼都不要,就是只要他的姑姑。店掌柜說:「你的姑姑死了,難道你想逼我陪你一個活人不成?」年輕人說:「成。」沒有辦法,店掌柜就把自己的閨女賠給年輕人做了媳婦。為了息事寧人,店掌柜還留年輕人住了一夜。

等第七天吃罷早飯,店掌柜給女兒帶了不少吃喝穿戴,年輕人讓媳婦騎在馬上,他體體面面地跟着回了家。進門就喊:「媽,接媳婦來哇。」從此,一家人,過起了好日子。

除了這個老故事,還有什麼《狐精老婆吃孩》《狐仙幫喬尚書念書》《貓給老虎當師傅》等等,那種迴環式的童話故事,讓我百聽不厭。小的時候,不知道那就是民間故事,等我有了一定的文學知識後,才知道,各地方的俚語笑話(瞎話或者昔話),是民間文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中的寓意和哲理,也許傳它的人在理論上說不出個子丑寅卯,但一代一代的口頭傳承,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周圍人的思維和教養。

[1]

作者簡介

李彥良,山西昔陽人,1948年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