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樸素唯物主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樸素唯物主義

來自 搜狗網 的圖片

樸素唯物主義又稱"素樸 唯物主義",自發唯物主義。

基本簡介

樸素唯物主義 ,用某種或某幾種具體物質形態來解釋世界的本原的哲學學說。唯物主義發展的最初歷史形態。它否認世界是神創造的,把世界的本原歸根為某種或某幾種具體的物質形態,試圖從中找到具有無限多樣性的自然現象的統一。

又稱自發的唯物主義。產生髮展於古代的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在其萌芽時期就十分自然地把自然現象看作是無限多樣性的統一,並且在某種具有固定形體的東西中,在某種特殊的東西中去尋找這個統一。如古希臘哲學家泰利斯認為,萬物產生於水,並經過各種變化之後又復歸於水。中國古代的五行說認為,水、火、木、金、土五種物質是世界的本原等。[1]

隨着人們實踐範圍的擴大和理論思維能力的提高,樸素唯物主義逐步擺脫了把世界本原歸結為某種具體物質形態的局限性。歐洲出現了德謨克利特、伊壁鳩魯的原子唯物論,認為一切事物都是由不能再分的物質微粒原子組成的,開始從物質結構上研究世界的本原。中國古代唯物主義者則認為宇宙萬物是由一種極細微的流動的物質「氣」構成的,氣是世界的本原,提出了氣一元論。如戰國時期荀子認為,物質性的、統一的氣構成自然界的萬物,而人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荀子還提出了「形具而神生」的可貴命題。春秋的老子對於世界也提出了關於道的思想東漢王充提出:「天地合氣,萬物自生。」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范縝在說明神形關係時說:「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也。」北宋張載認為:「太虛不能無氣,氣不能不聚而為萬物。」這些都是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的唯物主義思想的樸素反映。樸素唯物主義往往和樸素辯證法結合在一起。中國古代唯物主義在把五行當作世界的本原時,還以它們之間相生相剋的關係來說明世界的聯繫和發展。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則用「火」說明世界發展的辯證景象。

樸素唯物主義是依據直觀經驗和比較粗淺的自然知識所作的理論概括,缺乏一定的科學論證和嚴密的邏輯體系,帶有一些猜測的成分。因此,它有直觀性的特點。

基本釋義

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肯定世界的物質性,並力圖從某種具體的實物中尋找世界的本原,如《管子》一書中指出「水者,何也?萬物之本原也」;荀子的「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天行無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王充的「天地合氣,萬物自生。一天一地,並生萬物,萬物之生,俱得一氣」;張載的「太虛即氣」、「凡可狀皆有也,凡有象皆象也,凡象皆氣也」成為明代偉大的唯物主義者;劉禹錫的「五行之氣」、「天與人交相勝」;古希臘泰勒斯的「水是萬物的始基」;赫拉克利特的「原子是世界的共同基礎」;古代歐洲德謨克利特和伊壁鳩魯的原子論,中國古代的氣一元論,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把世界的本原歸結為某種或某些具體物質形態的局限性,但仍屬於樸素唯物主義的範疇。等。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往往和樸素的辯證法結合在一起,對世界抱有整體的觀念。由於歷史條件的局限,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存在着直觀性、猜測性和非科學性的缺陷,缺乏科學的論證。

相關認識

古希臘哲學家泰勒斯認為,萬物產生於水,並經過各種變化之後又復歸於水。中國的「五行說」認為,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構成世界的本原。印度古代的「四大」說認為宇宙萬物是由水、風、地、火構成的。這些都是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的唯物主義思想的樸素反映,在總體上是正確的。而且,樸素唯物主義往往和樸素辯證法結合在一起。中國古代唯物主義在把「五行」當作世界萬物的本原時,還以它們之間的「相生相剋」的關係來說明世界的聯繫和發展。

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用「火」來說明世界發展的辯證景象。他說:「世界是包括一切的整體,它不是由任何神或任何人所創造的,它過去,現在和將來都是按規律燃燒着的、按規律熄滅着的永恆的活火。」由於受到社會實踐和科學發展水平的限制,樸素唯物主義是依據直觀經驗和比較粗淺的自然知識所作的理論概括,缺乏一定的科學論證和嚴密的邏輯體系,帶有猜測的成分,帶有直觀的、樸素的性質。它的產生和發展經歷了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屬於奴隸主民主派和新興地主階級或地主階級進步階層的世界觀。隨着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和資本主義的產生,樸素唯物主義就不可避免地為形而上學唯物主義所代替。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