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紅毛斑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朱紅毛斑蛾 學名:Phauda flammans Walker 類屬:鱗翅目 斑蛾科
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13~13.5毫米。頭、胸紅色,腹部黑色,兩側有紅色的長毛。翅紅色,臀區有1片大的深藍色斑。卵扁橢圓形,長1.4~1.6毫米,淺黃色。老熟幼蟲體長17~19毫米,頭小,常隱藏在前胸下。體背面赤褐色,兩側淺黃色,氣門上線和基線白色;每體節有4個白色毛突,每個毛突着生1根棕色毛。幼蟲體上能分泌出一種粘液而使其體表粘稠。蛹紡錘形,長11~12毫米,腹部背面黑褐色,其餘均為淡黃色。繭扁橢圓形,長16~18毫米。[1]
發生規律
朱紅毛斑蛾每年發生2代。以老熟幼蟲結繭越冬。翌年3月化蛹,4月羽化成蟲。第1代幼蟲出現在4月下旬至6月下旬,成蟲於6月下旬至7月中旬羽化;第2代幼蟲出現在7月中旬至10月中旬,9月下旬開始結繭越冬。成蟲多在白天8~12時羽化,羽化後3~4天進行交配,翌日產卵。卵多產於樹冠頂部的葉片上,平鋪塊狀,每卵塊7~42粒,卵期13~14天。初孵幼蟲咬食葉表皮,隨蟲齡增大,將葉片食成孔洞或缺刻,猖獗時把植株葉片吃光,僅剩光禿枝幹。老熟幼蟲在樹幹基部附近雜草、石縫和樹根間隙結繭化蛹。自然寄生天敵有絨繭蜂(Apanteles sp.)和花胸姬蜂(Gotra octocincta Ashmead)。
分布與危害
分布於廣東、雲南等省。為害榕樹、高山榕、氣達榕、花葉橡膠榕、印度橡膠榕、青果榕、美麗枕果榕、菩提榕等榕屬花木。以幼蟲食葉為害,大發生時,可把樹木葉片吃光,嚴重影響城市景觀。[2]
防治方法
1. 結合庭園樹木冬季管理,鬆土滅蛹。 2. 注意保護天敵。當幼蟲大發生後處於為害低峰時,不宜噴化學農藥,以免殺傷天敵。 3. 化學防治:儘量選擇在低齡幼蟲期防治。此時蟲口密度小,危害小,且蟲的抗藥性相對較弱。防治時用45%丙溴辛硫磷(國光依它)1000倍液,或國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樂克(5.7%甲維鹽)2000倍混合液,40%啶蟲.毒(必治)1500-2000倍液噴殺幼蟲,可連用1-2次,間隔7-10天。可輪換用藥,以延緩抗性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