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高山榕

中文名稱:高山榕

拉丁學名:Ficus altissima

別稱:馬榕、雞榕、大青樹

門綱: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

目科:蕁麻目、桑科

亞科亞屬:波羅蜜亞科、榕亞屬

屬族:榕屬、榕族

種:高山榕

高山榕(學名:Ficus altissima)屬桑科榕屬大喬木,高25-30米,胸徑40-90厘米;樹皮灰色,平滑;幼枝綠色,粗約10毫米,被微柔毛。

高山榕為陽性樹種,四季常綠,樹冠廣闊,樹姿豐滿壯觀,生性強健,耐乾旱瘠薄,又能抵抗強風,抗大氣污染,且移栽容易成活,是極好的城市綠化樹種。高山榕的根和枝的柔韌性很強,易於曲折或編織,適宜各種造型,所以諸多園藝工作者都以它為盆景製作的首選材料。經過精心加工,合理養護,一盆盆高山榕盆景作品顯得千姿百態,意境奇美,觀之令人心曠神怡,愛不釋手。

目錄

形態

葉厚革質,廣卵形至廣卵狀橢圓形,長10-19厘米,寬8-11厘米,先端鈍,急尖,基部寬楔形,全緣,兩面光滑,無毛,基生側脈延長,側脈5-7對;葉柄長2-5厘米,粗壯;托葉厚革質,長2-3厘米,外面被灰色絹絲狀毛。

高山榕花序頂部有被苞片所覆蓋的口,為榕小蜂等昆蟲進入的通道。高山榕的花均為單性花(有些花序內有少數兩性花),花小,着生於封閉囊狀的肉質花序軸內壁上形成聚花果。榕果成對腋生,橢圓狀卵圓形,直徑17-28毫米,幼時包藏於早落風帽狀苞片內,成熟時紅色或帶黃色,頂部臍狀凸起,基生苞片短寬而鈍,脫落後環狀;雌雄同序,每個花序內有雄花和雌花,雄花散生榕果內壁,花被片4,膜質,透明,雄蕊一枚,花被片4,花柱近頂生,較長;雌花無柄,花被片與癭花同數,雌花有三種,無花柄,短仡柄,長花柄;無花倆的雌花仡被為3,花柱較長,子房由花被包住,分布在底層;短柄的雌花和長柄的雌花花被為4,花柱較短,子房由花被包住,分布在中一上層。

高山榕的果實成熟後相當長一段時間仍留在母樹上,種子無休眠期,在果實內就萌發。首先是胚根突破種皮生長,豐富的根毛能夠吸收隱頭花序腔內潮濕空氣中的水分。由於花序苞口的存在,花序腔邊緣的濕度高於中央部分,因此胚根伸展到一定長度後,受水分的吸引,反折向花序腔邊緣伸展,根尖插進層層疊疊的花叢中(甚至花序托中)能夠吸收到充分的水分和營養,然後子葉從種皮中脫離,不久花序凋落,只要落在適應的環境就能長成幼苗。瘦果表面有瘤狀凸體,花柱延長。花期3-4月,果期5-7月。[1]

生長環境

陽性,喜高溫多濕氣候,耐乾旱瘠薄,抗風,抗大氣污染,生長迅速,移栽容易成活。

榕樹屬於熱帶樹種,可能不太適合北京地區的冬季氣候。榕樹喜高溫潮濕環境,夏季勤澆水,可生長良好,但在上海的冬季,由於室內一般無暖氣,過冬始終是個問題。[2]

分布地域

產海南、廣西、雲南(南部至中部、西北部)、四川。生於海拔100-1600(-2000)米山地或平原。尼泊爾、錫金、不丹、印度(安達曼群島)、緬甸、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也有分布。

價值

[3]

城市美化

高山榕樹冠大;葉厚革質,有光澤;隱頭花序形成的果成熟時金黃色。極好的城市綠化樹種。樹冠廣闊,樹姿穩鍵壯觀。只是樹體量太大,根系過於發達不太適宜作路樹。非常適合用作園景樹和遮蔭樹。又為優良的紫膠蟲寄主樹。適應性強。極耐蔭,適合在室內長期陳設。江南常做行道樹及孤植樹。

盆景製作

榕樹四季長青,榕蔭冬暖夏涼,自古以來,人們除了利用曠野、庭院廣為種植外,還利用榕製作盆景,經過精心加工,一盆盆榕樹盆景顯得千姿百態,令人心曠神怡,深愛歡迎。

植物文化

自古以來,人們就有「獨木不成林」的俗語。可在熱帶雨林里,這一說法就站不住腳了。據有關資料記載,形成獨樹成林景觀最大的單株高山榕占地數十畝,直徑十厘米以上的氣生根就有上千條。

在雲南省西雙版納地區,多處高山榕所形成的獨樹成林景觀在旅遊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成為當地旅遊觀光的重要內容之一,同時'它們也為當地居民提供了理想的休閒娛樂場所。當地居民尤其是信仰南傳上座部佛教的傣族、布朗族等少數民族,都將高山榕看作神樹,倍加崇拜,所以特別喜歡將它種植在村寨或寺廟周圍,精心養護,嚴禁損毀,而當地的年輕人或孩子們則都喜歡在這寬敞陰涼的樹下聚會活動。

參考資料

  1. 高山榕,園林植物,2017-05-16
  2. 高山榕,園林植物,2017-05-16
  3. 高山榕,園林植物,2017-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