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未必書劍老風塵(姜建發)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未必書劍老風塵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未必書劍老風塵》中國當代作家姜建發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未必書劍老風塵

有這樣一副集句聯一直叫我念念不忘:「會挽雕弓如滿月,豈知書劍老風塵?」

此聯上一句出自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知道的人很多,此處不做贅述;後一句則源於高適的《人日寄杜二拾遺》,相對而言就有些生僻了。在高適這首寫給杜二(即詩聖杜甫)的詩作中,高適於篇尾處不無悽愴地感喟到:「一臥東山三十春,豈知書劍老風塵?龍鍾還忝二千石,愧爾東西南北人。」

不知怎的,我總覺得這四句像是寫給李白的——而李白恰好曾經是高適某一時期的「帶頭大哥」。你看,「會挽雕弓如滿月」於言說間極富自信,符合太白傲岸不羈的個性,而「豈知書劍老風塵」在嘆息中無比落寞,又近似謫仙「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一類的怨懟。當然,同為盛唐名角之一的高適,也當有他自信與自負的資格,只是較之於好友李杜二人,他實則不需要後面那無比沉重的感慨——他的人生,其實是未必書劍老風塵!

高適,字達夫,生於公元704年,小李白3歲而大杜甫8歲。本渤海郡人,雖是官宦子弟出身,卻過早地體驗了生存的艱難與世態的炎涼。《舊唐書·高適傳》有載:「……少家貧,客於梁、宋,以求丐自給。」這等於說,當李白憑着富庶的家產而慷慨仗劍去國時,當杜甫靠着士族的榮耀而輕易四處漫遊時,高適卻正形如乞丐般討生活。

客觀地說,李高杜三人所處的青年時代,是大唐王朝最好的時代,是許多封建朝臣們所渴求的時代——開元盛世。作為親歷者,杜甫後來曾飽含深情地謳歌道:

憶昔開元全盛日,

小邑猶藏萬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倉廩俱豐實。

九州道路無豺虎,

遠行不勞吉日出。

齊紈魯縞車班班,

男耕女桑不相失。

宮中聖人奏雲門,

天下朋友皆膠漆。

百餘年間未災變,

叔孫禮樂蕭何律。

……

那時候的大唐王朝,無論是政治影響還是經濟水平抑或軍事力量,都算得上是處於頂峰狀態。在朝是明君賢相這樣的黃金組合掌舵,在野是四海昇平無事黎庶安樂自在。再加上當時思想的開放與言論的自由,天下讀書士子選擇的是兩條路,或者埋首科舉以期曲江宴飲,或者遠赴邊塞盼望因戰成名。

高適首選的自然是前者。《舊唐書·高適傳》如是說:「及冠始留意詩什,以氣質自高,每吟一篇,喜為好詩者稱誦。宋州刺史張九皋深奇之,薦舉有道科。時右相李林甫擅權,薄於文雅,唯以舉子待之,適拂袖而去,客遊河右。河西節度哥舒翰見而異之,表為左驍衛兵曹,充翰府掌書記……」

[1]

作者簡介

姜建發,八零後,荊州人,現居宜昌。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