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木洞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木洞鎮位於巴南區北部,東靠雙河口、豐盛鎮,南連東泉、二聖鎮,西與南岸的廣陽、迎龍鎮毗鄰,北臨長江。木洞鎮駐地木洞,距區政府所在地68公里,居重慶下游水路35公里,水陸交通十分便利。木洞鎮人傑地靈,推翻滿清王朝的革命先驅楊滄白、新中國建立後中國第一位女大使丁雪松等均出生成長在這裡。明清以來,木洞鎮就是四川省商賈雲集的名鎮之一,是連接川黔、商品出川入川的重要集散地。「木洞蜜棗」、「木洞榨菜」因傳統加工獨到,口感極佳,是木洞鎮歷史悠久的名特產品。[1]

2018年5月24日,木洞鎮入選最美特色小城鎮50強。2019年1月9日,憑藉木洞山歌入選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名單。

鄉鎮概況

全鎮面積104.3平方千米,其中城區面積1.05平方公里。轄區內有牆院、海眼、楊家洞、保安、廟埡、中壩、土地垴、松子、水口寺、土橋、錢家灣、棟青、景星、桃花島共計14個行政村和木洞一社區、木洞二社區、木洞三社區3個社區居委會及107個村民小組。截至2017年底,常住人口33849人。2012年全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9億元,固定資產投資24.7億元,工業總產值8.8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107元。

木洞地靈人傑,推翻滿清王朝的革命先驅楊滄白、新中國建立後我國第一位女大使丁雪松等均出生成長在這裡。

木洞鎮依山傍水,有豐富的自然景觀可供旅遊項目開發。緊靠城鎮東南的尖頂坡、山王頂,可鳥瞰城鎮全貌,現已由外商投資興建阿里山育樂城;位居城鎮西部的青年湖,水域面積300多畝,湖中水島四季常青,白鶴成群棲息;相距城鎮1.50公里的中壩島,位於長江之中,是自然形成的江心島,地勢平坦,面積近千畝,是開發旅遊休閒的好去處。

歷史沿革

木洞鎮位於巴南區北部,東靠雙河口、豐盛鎮,南連東泉、二聖鎮,西與南岸的廣陽、迎龍鎮毗鄰,北臨長江。木洞鎮駐地木洞,距區政府所在地68公里,居重慶下游水路35公里,水陸交通十分便利。

木洞鎮歷史悠久,作為重要的水碼頭,是南來北往商賈、名士的必經之道,自古以來,直接以木洞為題的詩詞歌賦就屢見不鮮。明代,木洞設有水驛,並置有木洞裡。清初驛廢,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改編,木洞屬仁里九甲。清雍正九年(1713年),在此設巡檢一員,清末設木洞鎮。1911年至1928年,先後名木洞場、木洞裡。1929年6月又置木洞鎮。1946年為紀念楊滄白先生,易名滄白鎮。解放後改稱木洞鎮。1952年11月劃木洞鎮、棟青鄉部分轄區建水口鄉,12月劃木洞鎮部分轄區建長坪、豚溪、仰山鄉。1954年4月仰山鄉併入。1956年1月水口、長坪、豚溪鄉並建木洞鄉,11月恢復水口鄉。1958年9月木洞鎮、木洞鄉、水口鄉並建木洞公社。1959年恢復木洞鎮,撤木洞公社分設木洞、水口、長坪管理區。1960年12月管理區改稱公社。1966年「文革」初,木洞鎮改名上游鎮,次年恢復原名。1982年公社改為鄉。1993年12月撤木洞、長坪鄉併入木洞鎮。2001年7月,青山鎮併入木洞鎮。

資源環境

木洞鎮位於東經105°13'—110°18'、北緯28°06'—32°19'之間的青藏高原與長江中下游平原的過渡地帶。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年平均氣候在18℃左右,冬季最低氣溫平均在6-8℃,夏季平均氣溫在27-29℃,日照總時數1000-1200小時,冬暖夏熱,無霜期長、雨量充沛、溫潤多陰、雨熱同季,常年降雨量1000-1400毫米,春夏之交夜雨較多。隨着三峽工程開始蓄水,庫區水位升高,木洞鎮中壩、蘇家浩、桃花島的開發潛質更趨顯明,現已形成商貿大街6條,街道寬24米,綠化轉盤街心花園2個,農貿市場1個。城區內公共設施齊備,電話普及,水電供應量充足,街道整潔,環境優美,昔日古鎮煥發了新姿。

經濟狀況

木洞鎮交通方便,有水路、陸路與外界相通,全鎮公路總長124.10公里。設有水運碼頭和汽車站。轄區內有各類企業590家,固定資產擁有量達4447萬元(原值),總產值39200萬元,營業收入33000萬元,利潤481萬元,行業分布主要有建築、化工、機械加工、建材、旅遊。改革開放以來,木洞鎮黨委、鎮政府堅持「富民為本」的指導思想,各項事業取得長足進步。木洞鎮「十五」規劃提出了近期發展目標重點一是化工,二是旅遊。化工方面,以重慶大地化工廠和發源精細化工公司為基礎,促進醫藥化工業發展;旅遊方面,重點發展「一山、一湖、一河、二島」,即搞好阿里山育樂城、青年湖、五布河、中壩島和蘇家浩桃花島的旅遊開發建設,形成集度假、休閒、娛樂、觀光為一體的旅遊景觀地。2005年,全鎮主要經濟指標要實現:農業總產值達8999萬元,鄉鎮企業及非公有制經濟總產值達58300萬元,本級財政收入達53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390元。

麻柳沿江開發區,成立於2011年,在木洞鎮重點布局輕工產業基地和安全產業基地,其中輕工產業基地布局已獲得市發改委等相關部門認可,並着力向市政府申請同意成為輕工產業基地核心區。輕工產業基地一期建設約3平方公里,控制性詳細規劃已於2012年取得市政府批覆,各項目已陸續進行廠房建設,其中新希望、百亞等馳名項目預計2014年建成投產,產值預計可達10億元。

文化教育

木洞鎮轄區內有中學1所:木洞中學。為重慶市重點中學;小學4所:木洞鎮和平路小學、木洞鎮中心小學、木洞鎮青山希望小學、木洞鎮克明希望小學;幼兒園2所;木洞鎮中心小學幼兒園,欣欣幼兒園;成人學校1所,在這些學校中有2所中學,3所小學,2所幼兒園,1所成人學校主要分布在鎮政府所在地附近,其餘學校都分布在鎮內其它地方。木洞鎮轄區內學校現有教職工663人,其中在職教職工392人,退休教職工271人,有中學教職工311人,小學教職工352人。有在校學生5881人(不包括幼兒和成人學校人數),其中有小學生2424人,中學生3457人,共125個班,其中小學65個班,中學60個班。大莊小學:成了農家住房兼村社會議室

歷史名人

丁雪松,女。四川巴縣人。中國第一位駐外女大使。1936年在重慶參加救國會。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8年起,先後入延安抗大、中國女子大學學習。後任陝甘寧邊區政府秘書、中共中央西北局研究室研究員。1946年後在朝鮮任華僑聯合總會委員長、中國東北行政委員會駐朝鮮商業代表,後兼任新華社平壤分社社長。1950年回國。歷任中共中央國際活動指導委員會辦室主任,國務院外事辦公室組長、秘書長,對外友協秘書長、副會長,駐荷蘭、丹麥大使,中國拉丁美洲友好協會副會長。是中共八大、十二大代表,第四、五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原國民革命總統府秘書長楊滄白先生、原任全國婦聯副主席黃啟璪等名人均出生在木洞,原重慶市政協主席張文彬也曾在木洞工作奮鬥過。民國前一度時間稱木洞鎮為滄白鎮,楊滄白生長生活過的街叫滄白街,現木洞鎮正在動工修建楊滄白紀念館。

特色旅遊

明清以來,木洞鎮就是四川省商賈雲集的名鎮之一,是連接川黔、商品出川入川的重要集散地。「木洞蜜棗」、「木洞榨菜」、「木洞豆花」、「木洞油酥鴨」等,生產工藝獨到,口感極佳,是該鎮歷史悠久的名特產品。木洞鎮依山傍水。有豐富的自然景觀可供旅遊項目開發。緊靠城鎮東南的尖頂坡、山王頂,可鳥瞰城鎮全貌,境內的青年湖,緊臨明月山脈,水域面積400餘畝;山清水秀,風光秀麗;相距城鎮1.50公里的中壩島,位於長江之中,是自然形成的江心島,地勢平坦,是開發旅遊休閒的好去處;轄區內的桃花島是武漢至重慶長江沿線的第一大島,面積達5000餘畝,陽春三月,桃花盛開,美不勝收。

木洞鎮小城鎮建設日新月異。隨着三峽工程開始蓄水,庫區水位升高,木洞鎮中壩島、桃花島的開發潛質更趨明顯,木洞古鎮的旅遊、觀光價值將日益提升。經重慶市政府批准,木洞鎮已被確定為三峽庫區移民遷建小區並列入市級試點鎮。木洞鎮的小城鎮建設已初具規模,其布局合理,建築特色突出,現已形成街道寬24米的商貿大街6條,綠化轉盤街心花園2個,農貿市場1個。城區內基礎設施完善,街道整潔,環境優美,昔日古鎮煥發出無限新姿。

所獲榮譽

2019年2月2日,被文化和旅遊部命名為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相關視頻

廖渝川到木洞鎮調研扶貧工作=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