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月色(莫泊桑短篇小說)

《月色》是法國作家莫泊桑寫的短篇小說。描寫了一位保守固執的天主教神父馬里尼昂長老被皎潔月色下少男少女美好愛情打動的浪漫故事。 小說諷刺了當時天主教會奉行的禁欲主義,表達了愛情是聖潔的這一主題。

目錄

原文

馬理尼央長老是配得上用「馬理尼央」這個戰役名稱做姓的。這是一個瘦長而篤信宗教的教士,性情雖然激烈,卻是正直不阿。他的種種信仰都是堅定不移的,而且從不動搖。他真誠地自以為認識了他的上帝,窺透了上帝的種種計劃,種種意志,種種目的。

他在他那所鄉下禮拜堂堂長住宅的樹蔭小徑上邁開大步散步時,有時候頭腦里湧出一個問題:「上帝為什麼造了這東西?」於是他固執地尋覓答案,替上帝設身處地,結果幾乎一定是尋得着答案的。世上有些人在一種虔誠的謙遜狀態中,免不了喃喃地說:「主,你的計劃是深不可測的!」而他卻不如此;他想的是:「我是上帝的僕人,我應當認識他做事的理由,倘若不認識,我應當去猜度。」

他以為無論什麼,總是帶着一種絕對而又可讚賞的邏輯在自然里被創造出來的,種種的「為什麼」和種種的「因為」素來彼此互相平衡。曙光是為了叫睡醒的人快樂而設,白晝是為了禾苗的成熟,雨是為了禾苗的滋潤,黃昏是為了預備瞌睡,而黑夜是為了睡覺。

四季對於農事的種種需要是完全相應的;這教士從來不會懷疑到自然原是沒有目的的,也就是絕沒有懷疑到一切有生命的東西,相反都得服從時代和氣候以及物質的必然需要。但是他卻恨女人,他不自覺地恨女人,並且由於本能作用看不起女人。他時常講述基督的話,「女人,在你和我之間,可有相同的處所?」末了他還加上一句:「可以說上帝自己也不滿意於這種作品。」在他看來,女人比詩人所談的孩子還不純潔十二倍。她誘惑了第一個男人拖累了他,並且永遠繼續她這種墮入地獄的工作,這真是軟弱的、危險而又神秘地擾亂人心的生物。並且他憎恨她們那種具有愛力的靈魂,尤甚於憎恨她們那種沉淪 了的肉體。

他時常覺得她們向他表示溫 和親愛,他雖然知道自己是攻不破的,不過卻痛恨那種整日在她們身上顫動的戀愛需要。在他看來,上帝之造女人不過是為了引誘男人和考驗男人。所以非帶着種種防禦性的以及因為陷阱而起的恐懼是不好和她們接近的。在事實上,女人的那向着男人張開的嘴唇和伸出的胳膊簡直就是陷阱。

僅僅對於那些因為虔信宗教而變成沒有害處的女教士,他才存寬大之心;不過卻一樣強硬地對付她們,因為他覺得,儘管他是一個教士,在她們那顆鎖住了的心的深處,在她們那受了委屈的心的深處,那種向他表示的永恆的溫 和親愛,依然始終是活躍的。

他覺得在她們那種比男教士的眼光格外被信仰潤濕的眼光里,在她們那種以異性的身分來參加的對上帝的陶醉里,在她們對於基督而施的熱愛里,都有溫 和親愛的存在,這些事都是使他生氣的,因為這是女性的愛情,肉體的愛情;就是在她們的柔順態度里,在她們和他說話而用的聲音的和婉意味里,在她們低垂的眼睛裡,在她們因為遇着他用強硬態度相待而忍住的眼淚里,無處不有這種可咒罵的溫 和親愛的存在。

並且,每逢他抖着道袍從女修道院的門裡出來,就伸長了腳步急急走開了,如同逃避危險一樣。

他有一個外甥女兒,她和她的母親同住在鄰近一所小房子裡。他專心指望她能夠做一個服務於慈善事業的童貞女。她是美貌的,天真的和愛嘲笑的。每逢這位教士說教,她就笑起來;而每逢他對着她生氣,她就熱烈地擁抱他,緊緊地箍住他,於是他便不知不覺地極力設法來解脫這樣的包皮圍,然而這樣的包皮圍,卻使他嘗着了一種甜美的快樂,在他心裡喚醒了那種在世上男人心裡沉睡了的父性感覺。

他時常帶着她在身旁從田地里的小路上走,一面老是對她談到上帝,談到他的上帝。她幾乎沒有聽見他的話,只去望望天色和花草,眼光里顯然露出一種由於生活而起的幸福。有時候她為了追趕一個飛的蟲兒就跑起來,隨後把蟲兒帶回來一面喊着:「看呀,舅舅,這東西真好看,我很想吻它一下。」末了這種想和蜜蜂兒或者花苞兒吻一下的熱望,竟使這教士不放心了,生氣了,激怒了,原來他又從這些地方,發現了這個無法除根的溫 情總要在所有女人的心裡萌發出來。

後來,某一天,教堂里看守法器的職員的妻子——她是替馬理尼央長老管家務的——小心地告訴他,說是他的外甥女兒有了一個情人 。

他當時正在家裡刮鬍 子,聽見那句話,他感到了一種可怕的驚慌,板着那張塗滿了肥皂的臉好半天透不過氣來。等到他的心鎮定下來能想能說的時候,他就嚷着:「這是假的,你說謊,梅拉尼!」

但是那個鄉下女人把自己的手擱在胸前:「上帝應當審判我是不是說假話,堂長先生。我告訴您,每天晚上,她只等您姐姐睡了覺便去找他。他們總在河邊上會面。您只須在!」0點到!」2點之間到那裡去看一看就夠了。」

他不刮臉了,激動地走着,如同他平常有重大的思慮時候所表現的動作一樣。到了他後來重新着手刮鬍 子的時候,一連在耳鼻之間割破了三刀。

在整個白天,他一直不說話,滿肚子怒氣。因為對着不可克制的愛情,他作為教士已經動了暴怒,此外,他又是道義上的家長、保護人和精神指導者,現在一個女孩子欺騙了他,搶劫了他,玩弄了他,所以他的暴怒更其過度了;這種自私自利氣得說不出話來的情形,正是父母遇着女兒不等父母參預又不聽父母勸導而徑自宣言選擇了配偶時所常有的。

吃過了晚飯,他想勉強去看一點兒書,但他沒有能夠達到目的;終于越想越氣。到了報過!」0點鐘以後,他拿了他的手杖,一根粗大的榆木棍子,一根每逢他在夜裡去看病人必定帶着防身的粗棍子。隨後他那隻粗大結實的手掌拿起粗棍子像風車兒一般有威有勢地掄起來,一面瞧着它微笑。末了,他忽然擎起了它,咬牙切齒用它敲着一把椅子,那椅子的靠背開了坼,倒在地板上了。

為了到外面去,他拉開了門;但是走到檐前便停住了腳步,看見了那片幾乎從沒有見過的月色清輝,他竟因此吃驚了。

因為他生來就有一種激動的聰明,一種為教會裡的古代聖哲們——夢想派的詩人——所應有的聰明,這時候,他忽然覺得這片空明夜色的壯麗的美景教自己分心了,教自己感動了。

在他這個被清輝浸透的小園子裡,成行的果樹,在小徑上映出它們那些剛剛長着綠葉子的枝柯的纖弱影子;那叢攀到他住宅牆上的肥大的金銀花藤,吐出一陣陣的美妙甘芳的清氣,使一種香透了的情感在這溫 和明朗的夜色里飄浮。

他深深地呼吸着,如同醉漢飲酒一般吸着空氣,並且從容地信步往前走去,心曠神怡,幾乎忘了他的外甥女兒。

一徑走到了田地里,他便停住腳步去玩賞那一整幅被這種溫 情脈脈的清光所淹沒的平原,被這明空夜色的柔和情趣所浸潤的平原。成群的蟾蜍不住地向空中放出它們的短促而響亮的音調,遠處的夜鶯吐出它們那陣使人茫然夢想的串珠般的音樂,吐出它們那陣對着誘人的月色而起的清脆顫音,簡直像是為了擁抱親吻而唱出的歌聲。

長老這時候又開始走動了,心裡失掉了勇氣,但是卻不知其所以然。他覺得自己陡然衰弱了;竟想坐下來,竟想留在那裡不動,竟想從上帝的作品裡去認識去讚美上帝。

遠處,一大行白楊樹隨着小溪的波折向前蜿蜒地伸長着,一層薄靄,一層被月光穿過的,被月光染上銀色並且使之發光的白色水蒸氣,在河岸上和周圍浮着不動,用一層輕而透明的棉絮樣的東西遮住了溪水的回流。

教士又停住自己的腳步了,一陣溫 柔的感覺,一陣越來越擴大而且無法抵抗的溫 柔感覺打進了他的心靈。

一種疑慮,一種泛泛的不安侵入他的心了;他覺得自己心上生了一個問題,這問題就是他有時問自己的那些問題中的一個。

上帝從前為什麼造了這些東西?既然夜是註定給睡眠用的,給停止意識用的,給休息用的,給人忘卻一切用的,為什麼又教它比白晝更有趣味,比黎明和黃昏更柔和?好些過於微妙過於意味深遠的事物對於強烈的光浪既然不相宜,為什麼這個月球,這個態度從容使人感到誘惑而且比太陽富於詩意的月球,竟像是被上帝註定來小心翼翼地照明這些事物一般,把黑暗世界照得通明透亮?

為什麼鳥雀中的那些最善於歌唱的,不像其餘那些一樣同去休息,偏偏在這種使人動盪的陰影里歌唱?

為什麼有這種半明半暗的薄暮投在世界上?為什麼有心弦的顫動,心靈的感慨和肉體的疲勞?

既然人到夜裡都在床 上躺着,為什麼又有這種不被世人看見的誘惑人的東西?這幅無上之美的景物,這種從天上投到地下的無邊詩境,究竟是為誰而設的?

長老終於是一點也不明白了。

但是他看見遠遠的處所,草灘的邊上,那些罩在發光薄靄里的樹叢底下,有兩個並肩而行的人影兒冉冉出現了。

男人比較高大一些,挽着他那女朋友的脖子,並且,偶然還吻一吻她的額頭。那幅罩着他們如同為他們而設的仙境般的景物本來是靜止的,現在突然由於他們而充滿生氣。他們兩人像是一個單獨的生命,那個領着天意來享受這個靜悄悄的夜景的生命;他們對着教士走過來了,儼然像一個活的答案,那個天主向教士的疑問而投下來的答案。

他站着不走了,心臟跳得很急,精神感到彷徨;他相信看見他們的《聖經》上的什麼事跡,如同路得和波阿司的戀愛一樣,那正是《聖經》所談的上帝意旨在一種幕景中的實現。於是《雅歌》中的好些篇章,烈火樣的呼聲,肉體的召喚,那部灼人的溫 柔詩集的全部熱烈篇章,都開始在他的頭腦中間共鳴了。

他向自己說:「上帝也許是為了用理想世界掩護人類的愛情,才造了這種月夜。」

他終於在這一對邊走邊吻的人兒前面向後退卻了。然而那就是他的外甥女兒;於是他問自己:他是否快要違抗上帝。既然上帝明顯地用一幅如此清幽的景物去圍繞愛情,他難道不容許愛情嗎?

他逃走了,精神恍惚,幾乎有些慚愧,如同闖入了一所他不應當進去的異教廟宇中似的。[1]

作者簡介

莫泊桑(Maupassant,G.D,1850~1893)法國作家。莫泊桑的文學成就以短篇小說最為突出,有世界短篇小說巨匠的美稱。他擅長從平凡瑣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義的片斷,以小見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實。他的短篇小說側重摹寫人情世態,構思布局別具匠心,細節描寫、人物語言和故事結尾均有獨到之處。除了《蠻子大媽》這篇短篇小說外,莫泊桑還創作了包括《羊脂球》(1880)、《一家人》(1881)、《我的叔叔于勒》(1883)、《米隆老爹》(1883)、《兩個朋友》(1883)、《項鍊》(1884)等在內的一大批思想性和藝術性完美結合的短篇佳作。莫泊桑的長篇小說也達到比較高的成就。他共創作了6部長篇:《一生》(1883)、《俊友》(又譯《漂亮朋友》,1885)、《溫泉》(1886)、《皮埃爾和若望》(1887)、《像死一般堅強》(1889)和《我們的心》(1890)。[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