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最高限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最高限價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專用名詞。

關於漢字的起源[1],中國古代文獻上有種種說法,如「結繩」、「八卦」、「圖畫」、「書契」等,古書上還普遍記載有黃帝史官倉頡造字的傳說。現代學者認為,成系統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個人創造出來,倉頡[2]如果確有其人,應該是文字整理者或頒布者。最早刻劃符號距今8000多年。

名詞解釋

最高限價是指國家用行政手段規定的價格上限,即政府規定某種產品或服務的價格不得超過某個水平。最高限價也指的是招標人在招標過程中向投標人公示的工程項目總價格的最高限制標準。

最高限價的目的

政府制定最高限價的原因一般是出於對公平的考慮。如在戰爭或饑荒時,政府會為生活必需品制定最高限價,使窮人能夠負擔得起,以利於社會穩定。

然而因此導致的短缺會引起更深遠的問題,如果政府僅僅制定價格沒有採取進一步的干預,就可能會導致以下結果:

(1)基於「先來先得」的分配,可能引起排長隊。某些國家進行的經濟改革允許價格上升,明顯有利於降低或消除排隊的現象,但同時使低收入的人生活非常艱難。

(2)政府被迫採用定量供應的制度,如為每一種配給的產品發給人們一定數量的配給票。

(3)最高價格的主要問題是可能出現黑市,顧客不能在合法市場中買到足夠的東西,可能會轉向黑市,用高昂的價格來購買。

(4)另外一個問題是最高價格減少了已經短缺的商品的生產數量。例如,在饑荒時人為制定的低價可能會降低食物供給。在許多發展中國家,政府為幫助城市貧民,控制食物的價格,結果降低了農民的收入,這些農民就會離開土地湧向城市,從而減少了農作物的生產。

最高限價的適用情形

最高限價是國家指導價的一種形式,是國家規定商品買賣的最高價格。適用於以下情況:

1.限制市場商品零售價格上漲。

2.限制邊遠地區某些工業品的零售價格。

3.對進口商品實行最高限價。

4.浮動價的上限。

最高限價和最低限價的比較

最高限價和最低限價是兩個相對的價格限制,最低限價是國家用行政手段規定的價格下限。政府制定最低價格(又稱最低限價)阻止價格下降到某一水平,可能出於以下原因:

(1)保護生產者的收入。如果某行業的供給波動性較大,或者行業的需求缺乏彈性,那麼供給的變動很可能造成價格嚴重波動,從而影響生產者的收入。最低價格政策會阻止低價格造成的生產者收入下降。例如,許多國家制定農產品保護價格。

(2)避免產品的短缺。對於某些特殊的商品,如糧食,為了避免出現短缺,往往需要儲存一定的數量。藉助於最低限價,政府可以存儲這些商品,以防備未來可能出現的短缺。

(3)保護、扶植某些行業的發展。例如政府在實施農產品最低價限價政策時,通過收購市場上過剩的農產品,以達到扶植農業發展的目的。此外,對於工資制定最低價格可以防止工人收入降到某一特定水平,從而保護該行業的收入。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