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最後的日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最後的日子》是由美國HBO電影公司製作的97分鐘傳記影片。該片由格斯·范·桑特執導,邁克爾·皮特、盧卡斯·哈斯、艾莎·阿基多、Scott Patrick Green等主演,於2005年5月13日在法國上映。

作為美國流行文化的重要符號[1],美劇不拘泥於熟固的選材與類型,以精良的製作、多元的表達和對藝術的不懈追求,持續吸引着全球尤其是中國的觀眾[2]

劇情梗概

布雷克(邁克爾·皮特飾)一個通身充滿憂鬱氣質、內心敏感纖細的音樂人。商品社會和都市喧囂已經讓他精疲力竭,他從大都會逃脫,躲在森林中的別墅。穿着怪異的他每日喃喃自語在林中穿梭遊蕩,榮譽和金錢,地位與名望在這一刻全部失去了意義。即便如此,周遭的世界仍不斷侵犯着布雷克最後的領地。朋友、經紀人、錄音室、陌生人,你來我往,不絕如縷,而沒有幾人真正關心布雷克內心的嬗變。

幾日的獨處後,布雷克獨自在地下室演奏最後一支曲子,隨後仰望天堂,不再回還。

幕後花絮

影片拍攝僅耗時4周。

在影片中,聲音與畫面往往不能相配,比如有車經過,卻聽不到引擎聲,還有在結尾布萊克坐在溫室里,聲音卻出自德國音景作曲家希爾德加·威斯特坎的作品《Doors of Perception》。導演格斯·范·桑特希望藉此表現人物的心理。

導演格斯·范·桑特與涅槃樂隊主唱科特·柯本只有一面之緣。

在開拍的7年前,影片原定主演是14歲(1997年)的丹麥男孩霍爾格·塔魯普(Holger Thaarup),他不會英語,范·桑特打算讓角色一言不發。後來Holger Thaarup被邁克爾·皮特取代了。

片中黃頁推銷員的扮演者Thadeus A. Thomas確實是位黃頁推銷員,一天他遊蕩進片場,企圖向演職人員推銷黃頁上的廣告信息發布專區,看中他的范·桑特於是決定讓他出現在影片中。

創作背景

雖然該片的創作靈感源自涅槃樂隊主唱科特·柯本生命的最後時光,但其中的人物和事件都是虛構而成的。范·桑特早在1996年便開始構思影片劇本。與此同時,范·桑特開始着手拍攝電影《心靈捕手》,因此《最後的日子》被擱置了一段時間。1997年,范·桑特遇到了初涉影壇的邁克爾·皮特,儘管他與范·桑特構思的人物相比有點老,但他非常貼近人物,而且當時皮特已經能熟練的彈奏吉他,並能自己作曲。於是范·桑特決定讓皮特來扮演主人公,並一同討論影片,劇本隨即逐漸成形。

在1989年電影《迷幻牛郎》之後,范·桑特在波特蘭買下了一所大房子。不過,這所房子並沒有帶給他想象中的美好,他開始覺得有點荒唐,因為總有人打擾,不是求租地下室,就是要求籤名留念,即使出門散步也會遭遇大呼小叫。於是范·桑特將自己的經歷也寫進劇本中,布雷克就住在古老而空曠的大房子裡。

視頻

最後的日子 相關視頻

2020評分最高的十部英美劇1
《攻殼機動隊》 斯嘉麗與邁克爾·皮特終會面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