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曾垵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曾垵村位於福建省東南沿海洛陽江東岸,居惠安縣洛陽鎮洛江半島中段,與泉州市豐澤區城東街道鳳嶼社區、金嶼社區隔江相望,傍江而建,風景秀麗,環境宜人。[1]

中文名:曾垵村

外文名:Zeng'an Village

別 名:增垵村,曾安村

行政區類別:建制村

所屬地區:福建泉州

電話區號:(+86)0595

郵政區碼:362121

地理位置:福建省東南沿海洛陽江東岸

面 積:1.13平方公里

人口數量:1700多人

方 言:閩南語

氣候條件: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

人文古蹟:陳氏宗祠、三姓宮、安峰古廟

行政區劃代碼:350521104207

地理區位

曾垵村位於福建省惠安縣洛陽鎮洛江半島中段,北依石任軍墾農場,南連本鎮西吟頭村,東至洛陽至白沙公路,毗鄰後亭村,西臨洛陽江,與泉州市豐澤區城東街道鳳嶼社區、金嶼社區隔江相望。介於東經118゜69ˊ、北緯24゜92ˊ之間。

地名由來

據說,元末明初,曾氏先祖遷居於此,建居於坡地崎嶇處,形似馬鞍,便以姓氏及地形命名,諧稱曾垵。

歷史沿革

元明時期屬惠安縣行滿鄉民安里十九都。清時屬十八都陳莊鋪。1928年(民國十七年)屬洛陽區公所。1943年(民國三十二年)屬洛陽鎮西安保。1949年冬屬六區(洛陽)西安鄉,1952年6月改為八區西安鄉。1956年5月並區並鄉後歸東園區轄。1958年9月屬惠安縣上遊人民公社。1961年10月屬洛陽人民公社。1964年與西方村、西吟頭村合併為西安大隊。1980年析置曾垵大隊。1984年10月改為曾垵村民委員會。

行政隸屬

隸屬福建省惠安縣洛陽鎮(2010年6月起由泉州台商投資區託管)管轄,下轄一個曾垵自然村,設有8個村民小組。

人口概況

全村總戶數500多戶,總人口1700多人,旅外僑胞、港澳同胞2000多人,區域流入人口100多人。村民以曾、黃、陳三姓為主,絕大多數為漢族。

氣候特徵

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日照充足,雨季集中在5~6月份,10月以後雨量偏少,夏秋季節有颱風,多發於5~10月份。

地形地貌

地貌以平原、台地和灘涂為主,地勢平緩,擁有耕地面積330畝,灘涂面積1900畝,洛陽江沿村域西面流經。

交通運輸

村主幹道路與縣道洛陽至白沙公路連接,距離鎮區6.5公里路程,距離國道324線5公里路程,距離後渚大橋2.7公里路程。

基礎設施

村內大街小巷已基本實現水泥硬化,並進行了綠化、美化和亮化,村主要道路已實現全面亮燈,村內各角落安裝有照明路燈100多盞。通信設施、有線電視完全覆蓋村域,絕大多數家庭安裝了電話和有線電視,並在全縣率先實現電氣化,村民用上了電氣化的生產生活配套設施,為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08年起,全村着力實施「六千」人飲機井及供水工程,進一步解決村民的安全飲水問題,該供水工程將使全村大多數村民、企業受益。全村協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量力而行,充分考慮本村財力和群眾的承受能力,不搞盲目攀比、急於求成,更不通過加重村民負擔來搞新農村建設。

經濟發展

曾垵村已基本達到寬裕型小康村水平,村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轄區內有民營企業十多家,主要為箱包、服裝類的生產和加工企業,這些民營經濟的發展一定程度地解決了村民就近就業問題,帶動了整個村域經濟的產業提升和發展活力。全村農業生產以糧油經濟作物的種植生產為主,兼有漁業捕撈、養殖。有很多村民在外經商、務工,並以自願捐款、義務投勞、投資服務設施等形式積極參與家鄉建設,影響和帶動了廣大村民建設家鄉的積極性,推動了村域經濟的發展。全村經濟因地制宜,經濟發展活力不斷增強,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得到了發展和完善,農戶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受到切實保護。改革開放以來,廣大村民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建設自己的家園,村經濟工作多次獲得先進稱號。

社會事業

村民集資建立了村幼兒園、村小學(後並校於鄰近的樹人小學),全村學齡兒童入學率達100%。轄區內建有燈光籃球場、室外健身器材、門球場、老年人活動中心、棋牌室等多個文體活動場所,並在村里不同區域分別建立多個戲台,滿足群眾文體活動需求。村民自發成立了籃球隊、門球隊、腰鼓隊、舞蹈隊等多支文體隊伍,定期不定期地開展籃球賽、門球賽、象棋比賽、拔河比賽等體育比賽及戲劇表演、腰鼓表演、集體舞表演等文藝表演,同時,積極開展文藝下鄉、普法宣傳教育等活動。2009年由泉州盛榮集團有限公司出資設立曾垵村老年人活動基金,支持村老年人文體事業發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