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小院時光(曹王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重新導向自 曹王平(小院时光))
前往: 導覽搜尋
​​小院時光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小院時光》中國當代作家曹王平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小院時光

從西往東,村中一條長長的街本是順直的,不知什麼時候起,這本是寬寬闊闊的街道就從我家的小院門前分了開來,一塊莊稼地分割成了南北兩條只能容一輛大馬車走的窄窄的路。兩條窄窄的路直到小院斜對着的戲台那裡才又重新匯合一起,從西往東延綿到村口。

小院沒有牆,因此,在莊稼沒有長高的時候,兩條路上來來往往的人大可穿過無牆的小院看到我家的屋子,甚至,屋門大開的時候,屋內穿衣鏡的玻璃能明晃晃地照着路人的眼,也因此,我們也不必刻意往外看,誰人上上下下,有時在屋子裡就順帶的一清二楚。通透的小院,實在空曠的可以天馬行空。

奶奶和母親經常會在院子裡做活,鄰里鄉親不知什麼時候就在小院子裡冒了出來,就連過路的人說着說着也會朝着小院走來。尤其夏日的中午,飯時一到,小院大杏樹的蔭涼下就圍滿了大大小小的人,或坐着、蹲着、站着。小院從來就是熱鬧的,即使冬天也不寂寞,一家人在屋內圍着煤火取暖的空檔,忽的就能聽到屋外的腳步聲,或遠遠的就傳來叫喊聲,或沒有叫喊聲和腳步聲,忽的屋門就拉開,進來了人。

奶奶總愛好客,因為小院離戲台近的緣故,外村的人來看戲,認識的和不認識的人,總會把看戲坐的板凳放在我家小院幾天。因此,小院因奶奶就有了聲名,三里五村說起戲台後的那個小院,幾乎人人皆知。

小院說小,其實並不小。聽奶奶講,小院曾是很氣派的四合院,院裡七八戶人家、家家人丁興旺,大大小小几十口人,曾是小院昔日的榮耀。小院的南面,是和大門連在一起一排七間大的灰磚大瓦房;東邊,是一排整整齊齊的五六孔窯洞。後來,走的走,搬的搬,小院裡就留下了奶奶,奶奶剛五十歲多歲,爺爺就撒手離開了,小院也就變得日漸清寡,直至姑姑們出嫁,父親的兄弟三個都成了家,小院才重新有了生機。

生機勃勃的小院,其實是個破院,不但無牆無門,還倒塌了大半。奶奶和叔叔家連在一起的三孔土窯洞的東邊,就連着一個塌掉的窯巷子,窯身歷歷在顯,窯頂卻成了一個大大的、透天的、不規則的圓,窯頂塌下的土,在經年的歲月里被無數的腳步走成從院到窯頂的一條光溜溜硬實實的羊腸小道,西面則是我們一家住着的兩孔土窯洞,和由父母親後來搭建的一間簡易的小飯棚。整個院落在村莊裡顯得老舊而單薄。

我從沒想過奶奶口中那曾經輝煌的大院,我只知道,奶奶所說的七間大瓦房的地方分明是長着一顆高大的、能讓人遮陽蔽涼的麥黃杏樹。麥子黃的時候,我們小孩子爬樹摘杏,被奶奶看到,她惦着小腳,邊走邊吆喝:「小祖宗呀,跌下來怎弄呀……」在奶奶的吆喝中,母親就會從家裡跑出來朝着樹上的我們喊道:「怎又上樹了?看我不打你們才怪?」母親的火氣把我們幾個嚇得,哧溜溜的從樹下滑下。

還有,奶奶說的小院東邊,哪有什麼整齊的五六孔窯洞?高高的黃土,堆的小山似的結實,是我們學着電影裡打仗最好的地方,大大小小的土塊亂飛,雙方敵戰的灰頭土臉,滿院追趕着、嬉鬧着,於是,小院裡就滿院狼藉。不過,只要不是爬樹,奶奶和母親是不會打罵的。

當靠近土堆偏西的方向,那同樣長着一棵茂盛的大樹——桑葚樹。桑葚還是發綠的時候,我們就偷偷地爬樹去摘,一直偷爬到令人垂涎欲滴、紫黑色的時候,把每個孩子的小嘴都染成藍莓的顏色了,才被奶奶和母親發現,也就免不了一頓挨打了。

儘管這樣,小院裡仍少不了我們的歡樂,尤其冬天來臨時,我們沒有了蝴蝶去追,沒有了雨中赤腳踩泡,沒有了偷偷爬樹摘果子,穿上了臃腫的棉衣棉褲,在小院的土地上畫上一道一道的大方格,踢着沙包,踢着瓦片。太陽暖暖地射下來時,奶奶便坐在院子裡的向陽處張着滿口無牙的嘴看着我們,笑盈盈的,不知笑的是啥?

忽然有一天,奶奶躺下了,隨同連我母親也沒見過面的爺爺,永遠離去了。於是,我們也有了奶奶有過的感受,覺得小院清冷起來。

奶奶走後沒幾年,劃分了宅基地,在七規八劃後,破院被一道又一道的牆隔開了,厚重的鐵大門隔住了路人的眼也隔住自己的眼,更隔住了奶奶曾經的窯洞。其實,奶奶的窯洞早已不復存在,幾經修復的沒了一點原來的痕跡。

小院就這麼走過了長長的時光,成了破院後,又經過時光的再次洗禮,最終分割成幾個更小的院。小院的歷史,刻下了一輩又一輩的故事,也記下了我無憂無慮美好的童年,父母親從奶奶走過了一輩子的小院裡走出,在自己獨有的小院裡蓋起了自己的紅磚瓦房。相比之下,精緻而美麗。院內,水泥鋪就的地面,平平展展直通大門外,和街道上的水泥路融為一體。院內的東南角,一小塊四四方方的菜畦,春有花開,秋有菜收,有鳥飛過,有風吹起,有雨飄灑,有雪降落,小院擁有一年四季不同的色彩,變得熠熠生輝

母親聽奶奶講又講給我們,追溯前三四輩,我們這個院子裡曾走出一位軍中大將、一個光宗耀祖很出息的人物。還有,那曾經趕着騾馬拖銀兩的晉商、至今仍未解開、謎一樣的人物之一,也是從我們小院東邊的五六孔窯洞裡走出,這不能不說是小院裡的一個傳奇!

有時候,我在想:是不是我們曾經在那人傑地靈的小院子裡,多多少少是借了先輩的靈氣和力量?

因為,我的父輩——伯父和父親、以及我們這代人,都是從這個小院走出。 [1]

作者簡介

曹王平,女,山西長治人,文學愛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