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漏子·金雀釵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更漏子·金雀釵》 |
作品名稱: 《更漏子·金雀釵》 創作年代: 唐代詩人、詞人 文學體裁:詩、詞 作者:溫庭筠 |
《更漏子·金雀釵》唐代詩人、詞人溫庭筠詩。
溫庭筠詩詞俱佳。溫庭筠詩詞,在藝術上有獨到之處,歷代詩論家對溫庭筠詩詞評價甚高。王拯《龍壁山房文集懺庵詞序》雲,詞體乃李白、[1]王建、溫庭筠所創,"其文窈深幽約,善達賢人君子愷惻怨悱不能自言之情,論者以庭筠為獨至"。周濟《介存齋論詞雜著》雲:"詞有高下之別,有輕重之別。飛卿下語鎮紙,端己揭響入雲,可謂極兩者之能事。"又載張惠言語云:"飛卿之詞,深美閎約,信然。飛卿蘊釀最深,故其言不怒不懾,備剛柔之氣。""針縷之密,南宋人始露痕跡,花間極有渾厚氣象。如飛卿則神理超越,不復可以跡象求矣。然細繹之,正字字有脈絡。"劉熙載《藝概》更雲:"溫飛卿詞,精妙絕人。"溫庭筠在詞史上的地位,確是非常重要的。
詩詞正文
“ | <金雀釵,紅粉面,
花里暫時相見。 知我意,感君憐, 此情須問天。 香作穗,蠟成淚, 還似兩人心意。 山枕膩,錦衾寒, 覺來更漏殘。 > |
” |
— <《更漏子·金雀釵》>,<詩詞名句網> |
譯文
那時我頭插金釵,面帶微紅的羞赧,在花叢中與你短暫相見。你知道我對你的情意,我知道你對我的愛憐,上蒼可以作證。[2]
香已燃成灰燼,紅燭只剩下蠟淚一灘,恰似你我二人心境。枕上的清淚漣漣,我感受着錦衾的清冷,難耐更漏聲聲的敲打。
賞析
這闋詞寫的是夢醒之後的感覺和追憶,和另一首《更漏子·柳絲長》的手法近似又不似。近似的是都是在最後一句點明是夢。那裡「夢長」是明說,而這裡「覺來」則是暗示。但都是從夢中醒來的這一點則是無疑的。所不同的是:《更漏子·柳絲長》沒有寫夢境,只寫夢醒後的苦苦難眠;而這一首卻是專寫夢境,而把醒時的苦況則輕輕一筆帶過,章法極具變化。
此詞以女子的身分和口吻描寫其心理和感情,十分細緻地表現了女子對男方的一往情深,以及對愛情的始終不渝。
詞的上片描寫女子與男方的花里相見。開頭三句,描寫女子整妝而往,在花叢之中與自己的情人相見。「暫時」兩字,透露出此種相見乃私相約會,故只能一時而不能長久。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金雀釵,紅粉面」,應當是指夢中於「花里暫時相見」的人,不像是說自己。因為人不好自己夸自己是「紅粉面」的。所以詩人緊接着用醒時的口吻說:「花里暫時相見」。「暫時」是過後的衡量,是追敘的回憶,也是對於夢的一番惆悵。他們在花里暫時的、也就是匆匆的又見了一面了。這是自我安慰,因為聊勝於無;但也充滿了惆悵,因為畢竟是夢。相見在夢中,而又匆匆地醒了,所以詩人要突出地點明「暫時」二字,以示惆悵。正因為寫的是暫時在花中相見的一段情景,所以「金雀釵」、「紅粉面」當是相見時見到的那人的模樣。這種重複夢中的情景,正是在回味,在念念不忘。
上三句寫夢中之景,下三句寫夢中之情。「知我意,感君憐。」這裡分明有一椿冤事在。憐,是包括愛與哀的意思。唯其愛,是以哀。這兩者有連帶關係。正因為人好而被冤,這才所以愛而哀。唯其知道愛而哀,所以詞人才要說:「知我意。」是表示對對方「知我」「憐我」的感激,這是寫情之深。「此情須問天」是對天盟誓,指天以明心的意思,這是寫情之堅。由此可見,女子在會見時的感情是何等熾熱強烈。
詞的下片,描寫女子對男方的執着的愛情。從時間上看,寫的是「暫時相見」之後;從內容上看,則是對女子內心感情的進一步描寫。「暫時相見」之後,女子回到了自己的房間。剛才花里相會時的情景,以及會見時燃燒在女子心中的愛情的火焰,不但沒有消失、減弱,反而更加鮮明、強烈了。於是,女子將這內心的感情,化成了默默的誓言。「香作穗,蠟成淚」,是女子回房時看到的情景。香盡蠟滅,說明時已深夜。但更重要的是,這是一種見景生情,托物寄情手法的運用。在女子看來,這香作之穗,蠟成之淚,「還似兩人心意」,是「兩人心意」相合的心心相印的象徵。「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是李商隱的傳世名句。它以諧音雙關和形象的比喻,述說了對所愛者至死不渝的情思和無窮無盡的恨別,表明了自己的一往情深,愛之極至:若要不相思流淚,除非像蠶蠟一樣,身死灰盡。詞人此處的描寫,或許是對李詩的化用。
值得注意的是,這裡說得是「兩人」面不是一人,是兼及男女雙方的,其特點是,男方的心意不是由男一方自己說出,而是由女子代為說出的。這樣寫,當然是以女子親身體驗到男方的憐愛為基礎的,但卻更是以女子本身的感情為基礎的。代男方言其心意,更可以見其自己的心意。
女子雖然知己之心,也知君之意,但畢竟只能「暫時相見」的現實,給她的心情罩上了一層陰影。「暫時」之外的時間是多數的,大量的,而在這些時間裡是不能相見的,這不能不使女子感到陣陣愁思襲來。故結末三句,詞人以枕膩衾寒,更殘漏盡,夜不能寐,來寫女子在「暫時相見」之後的孤獨和寂寞,這是非常符合女子此時此地的心理狀態的。也許,深夜難眠,孤寂難挨的女子,還在回憶着剛才「暫時相見」的情景;或者,正在想着下一次的「暫時相見」從這個角度說,此一結尾又是含蓄有味,餘韻不盡的。
這闋詞很為前人所稱讚。它妙就妙在首先給人一個極美的意境,然後一下讓人落於冷寂的現實,造成感情上的巨大落差。而在這巨大的落差之間,如瀑布一樣的不是空的,不是一片漆黑,而是充滿感情的芬芳,濺射出忠貞的奇姿異彩。是以給人以感情上的純潔化,這在技術上較之從頭說起,有着極大的震宕。其實,如果按詞的內容來排列,恰好應當調過頭來,把末句放在開頭。更殘、夢醒,一個人睡在冰冷的被子裡,想到剛才居然還夢見了情人。她還是那樣的漂亮,從服飾到顏色,然後想到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夢,從而想到彼此之間的深情厚意。詞人為了在寫法上突破一般化,是很懂得蒙太奇的手法的,一下把主人公最美的情景推到讀者的眼前,然後再夾以回敘。通過現實情與物的化入,最後才使人知道:啊,原來竟是一個夢!不由人不升起一縷惋惜之情而對於現實的理解。
由於溫庭筠的詞幾乎是完全訴之於視覺,溫庭筠只是加以組合,通過這畫面的組合變化,使讀者去理解詩人的創傷及思想。因此,這倒很合乎當代的電影語言。
作者簡介
溫庭筠[3](約812-866),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唐初宰相溫彥博之後裔,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
然恃才不羈,多犯忌諱,屢舉進士不第;又好譏刺權貴,取憎於時,唐宣宗朝試宏辭,溫庭筠代人作賦,因擾亂科場,貶為隋縣尉,後襄陽刺史署為巡官,授檢校員外郎,不久離開襄陽,終生潦倒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客於江陵。溫庭筠,為唐太宗時宰相溫彥博裔孫。《新唐書》雲:"彥博裔孫廷筠。"唐憲宗元和七年(812),生於太原。[4]
唐憲宗元和十五年(820),溫庭筠父親去世,溫庭筠兄弟姐妹四人隨母親生活。
唐穆宗長慶四年(824),溫庭筠父親生前好友段文昌由雲南征拜刑部尚書,對溫家施以援手,帶溫庭筠至杜陵(今陝西西安市三兆村南)與其子段成式結伴共讀。
唐敬宗寶曆二年(826),段文昌出鎮淮南,溫庭筠與段成式隨之到江淮吳中一帶。
唐文宗大和四年(830),段文昌調任荊南節度使,溫庭筠與段成式隨之到荊楚之地。
唐文宗大和五年(831),溫庭筠朋友李遠登進士。溫庭筠集中有《春日寄岳州從事李員外二首》《寄李員外遠》。
唐文宗大和六年(832),溫庭筠有詩《送渤海王子歸本國》。
唐文宗大和九年(835),段文昌在西川去世。不久之後,溫庭筠告別段成式離開西川北上長安(今陝西西安)。
溫庭筠,為唐太宗時宰相溫彥博裔孫。《新唐書》雲:"彥博裔孫廷筠。"唐憲宗元和七年(812),生於太原。
唐憲宗元和十五年(820),溫庭筠父親去世,溫庭筠兄弟姐妹四人隨母親生活。
唐穆宗長慶四年(824),溫庭筠父親生前好友段文昌由雲南征拜刑部尚書,對溫家施以援手,帶溫庭筠至杜陵(今陝西西安市三兆村南)與其子段成式結伴共讀。
唐敬宗寶曆二年(826),段文昌出鎮淮南,溫庭筠與段成式隨之到江淮吳中一帶。
唐文宗大和四年(830),段文昌調任荊南節度使,溫庭筠與段成式隨之到荊楚之地。
唐文宗大和五年(831),溫庭筠朋友李遠登進士。溫庭筠集中有《春日寄岳州從事李員外二首》《寄李員外遠》。
唐文宗大和六年(832),溫庭筠有詩《送渤海王子歸本國》。
唐文宗大和九年(835),段文昌在西川去世。不久之後,溫庭筠告別段成式離開西川北上長安(今陝西西安)。
視頻
參考資料
- ↑ 唐代著名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生平簡介 快資訊,發布時間;2020-03-02 08:00
- ↑ 《更漏子·金雀釵》 古詩文網
- ↑ 《溫庭筠簡介 古詩文網
- ↑ 溫庭筠此詩平淡深情,寫出了世上最奇特的友情,熱愛生活的人才懂 快資訊,發布時間;2019-10-20 0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