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曲遊春·禁苑東風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曲遊春·禁苑東風外

來自古詩文網 的圖片

作品名稱:曲遊春·禁苑東風外

創作年代:宋朝

文學體裁:詩 詞

作者:周密

曲遊春·禁苑東風外是南宋詞人、文學家、書畫鑑賞家周密的作品之一。

周密 (1232年—1298年或1308年),字公謹,號草窗,又號霄齋、蘋洲、蕭齋,晚年號弁陽老人、四水潛夫、華不注山人。祖籍濟南,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宋末元初詞人、文學家、書畫鑑賞家。

宋德右間為義烏縣(今年內屬浙江)令。入元隱居不仕。自號四水潛夫。他的詩文都有成就,又能詩畫音律,尤好藏棄校書,一生著述較豐。著有《齊東野語》、《武林舊事》、《癸辛雜識》、《志雅堂要雜鈔》等雜著數十種。其詞遠祖清真,近法姜夔,風格清雅秀潤,與吳文英並稱「二窗」,詞集名《頻洲漁笛譜》、《草窗詞》。[1]

正文

後則盡入里湖,抵暮始出,斷橋小駐而歸,非習於游者不知也。故中山極擊節餘閒卻半湖春色之句,謂能道人之所未雲 禁苑東風外,餳暖絲晴絮,春思如織。燕約鶯期,惱芳情偏在,翠深紅隙。漠漠香塵隔。沸十里、亂弦叢笛。看畫船,盡入西泠,閒卻半湖春色。 柳陌。新煙凝碧。映簾底宮眉,堤上游勒。輕暝籠寒,怕梨雲夢冷,杏香愁冪。歌管酬寒食。奈蝶怨、良宵岑寂。正滿湖、碎月搖花,怎生去得。

注釋】:

原序:禁煙湖上薄游,施中山賦詞甚佳,余因次其韻。蓋平時游舫,至午後則盡入里湖,抵暮始出,斷橋小駐而歸,非習於游者不知也。故中山極擊節餘「閒卻半湖春色」之句,謂能道人之所未雲。

該詞是和拖岳「清明湖上」之韻而作。寫的是南宋末期尚未危之時西湖春遊的盛況。詞中盡情刻畫都人士女春遊西湖的情致 ,在一派歌舞昇平的景色中,也寫出了詞人自己的情趣和心情,拖岳十分欣賞該詞中「閒卻半湖春以」一句,所以以在詞前小序中,周密將別將亡拈出,並說明所以如此寫的根據。

詞首三句,「禁苑東風外」是說春風由宮苑吹到西湖;「愾暖絲晴絮」,柳絮如遊絲般飄揚,起讓人感到一絲暖意——絲和思 ,絮和緒,是諧音雙關語,即惹起人們春日的思緒,同時絲和絮又是可以紡織之物,因而說「春思如織」用法巧妙令人擊節。歐陽修《春日西湖寄謝法曹歌》:「西湖(此是許州西湖)春色歸,春水綠於染。⋯⋯參軍春思亂如雲,白髮題詩愁送春」,意思與之相同。「織」千絲萬緒交織一起 ,難以名狀 。「燕約鶯期,惱芳情、偏在翠深紅隙」,「惱」,撩撥之義,承接春思一句。看樹底花間,鶯燕婉轉,撩起自己對春之愛憐,這正是詞人的遊春之願。以上幾句融情於景,幾寫盡清明時節西湖春色。下面轉入寫遊人特別是遊船。

「漠漠香塵隔」,是寫紅塵帶着香氣籠罩着西湖。韋莊《河傳》:「香塵隱映,遙望翠檻紅樓。」張先《謝池春慢》:「塵香拂馬,逢謝女城南道。」二詩詞可作參證 。詩詞中慣以香塵指代士女出遊景象 。「隔 」,言香塵之盛 ,幾以隔障。「沸十里亂弦絲笛」,「歌歡簫鼓之聲,振動遠近」,卻是入耳如沸。兩句反映出南宋都城節日的歡慶熱鬧的場面。在極熱極鬧之時,詞人卻筆鋒突轉,寫出「看畫船盡入西泠,閒卻半湖春色」的極冷極清之句。依《武林舊事》所述,此時日已至午。以上之熱鬧,是午前情事。至午後畫船盡入里西湖,外西湖「幾無一舸」。「閒卻半湖春色」,是詞人極得意之句。此句是「紀實」,詞人自己的審美情趣也盡在其中表露。此「半湖春色」之「閒卻」,不是為遊春的如雲士女而惜,卻是為自己的得以從容賞析湖邊春色而慶幸,包含詞人真正的愛惜春天之情。

隨後轉筆寫湖堤上情景。上結既已說了畫船盡入里湖,湖面閒卻 ,湖堤上游上便突現出來,寫他們,既是時游湖場面的補寫,又是對湖上畫船的襯筆。堤上楊柳成陰,煙靄籠罩,一片新碧。游賞的士女們香車寶馬,極盡情致,柳如煙車簾里的女子宮眉和馬背上的少年身影,時隱時現,景色朦朧而清晰,畫圖別致 。接下突然轉寫日暮 :「輕暝籠寒,怕梨雲冷 ,杏香愁冪 。」遊人漸散,暮煙生於湖上,西湖寂寞,春亦寂寞,只恐梨花之美如夢一般消逝,杏花之香被將射之愁所籠罩。《高齋詩話》認為梨花雲一語出於王昌齡「夢中喚作梨花雲」詩句,詞人多用梨雲代表梨花,梨雲夢,指梨花或人的香美的夢。蘇軾《西江月》:「高情已逐曉雲空,不與梨花同夢。」劉學箕《賀親郎》:「回首春空梨花夢」,也是指梨花由盛由衰 ,「梨雲夢冷」可茲參證。周密另有《浣溪沙》詞雲「梨雲如雪冷清明」,也反映這種季節景色。這幾句寫春殘的用語冷峭動人。 「歌管酬寒食」一句總結全天的賞游活動。寒食、清明時節連近,游事亦相接,界限不必截然分開。節日在歌管聲中漸漸消逝,無限追之情「奈蝶怨良宵岑寂」來表現。此處是借蝶怨寫人所感到的熱鬧後的淒清,飛繞花叢,翩翩而舞的蝴蝶也怨這樣好的夜晚卻太寂寞了。這裡拓開一筆,似乎減輕了遊人散後句人心情的寂聊無奈。最後用清雅飄逸的筆寫他對人靜後西湖夜色的留戀 ,說 :「正滿湖碎月搖花,怎生去得!」滿湖風動漣漪,碎月層疊,似花簇搖風,——怎能在這西湖最美的時刻離去呢?詞人的審美情趣是深愛寧靜的西湖春色的 ,並不喜歡遊人的喧器熱鬧,而且珍惜將要過去的春天。這兩句正和上片「看畫船盡入西泠,閒卻半湖春色」遙相照應。 周密寫西湖之春,實在處、熱鬧處盡顯美麗,而寫虛靜空靈處更稱美絕。閒卻的半湖春色和「碎月搖花 」的寧靜夜景更使人神往。也只有日暮遊人散盡,才使詞人得以體會到「輕暝籠寒,梨雲夢冷,杏香愁冪 」境界。極熱鬧與極清冷,相反相成,兩相襯映,是這首詞的寫作上的一大特點。歐陽修《採桑子》寫潁州西湖暮春:「笙歌散盡遊人去,始覺春空。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寫春空寫得比較明顯,這首詞卻含蓄雋永,顯示出南北宋詞的不同之處。

周密用字甚精,「愾暖絲晴絮」、「亂弦叢笛」、「輕暝籠寒」、「碎月搖花」,寫景色細緻入微,也反映了詞人心理上的不同感受。但由於是和韻的關係,所以「翠深紅隙」、「杏香愁冪」,用字雖新奇,卻稍顯湊合趨就。

這首詞全是從詞人心目中寫同的。首先是寫眼中整個清明景色與自己的春思情愫,其次就是十里湖面畫船笙歌繁華喧鬧景象,詞人自己的特殊感受和遐思也融匯其中 。逐漸寫出遊人散去,「暝色赴春愁」,又着重寫寂靜清幽的西湖夜色,前後映照,層次分明,時間、空間在不斷移換,這種多彩多變的寫法令人耳目一新擊案叫絕。[2]

簡介

周密出身於五世官宦家庭,從嘉熙四年(1249年)至寶祐四年(1256年)一直隨父遊歷四地。其父周晉逝世後以門蔭入仕,景定四年(1263年)因督買公田一事得罪權相賈似道而辭官。宋度宗咸淳年間(1265年—1274年),先後出任兩浙運司掾屬、豐儲倉檢查。期間他廣泛交遊,參加吟詩結社活動。

宋末任義烏令(今屬浙江)。南宋覆滅後,周密入元不仕,專心著述。

元大德二年(1298年)逝世,享年六十七歲。

周密擅長詩詞,作品典雅濃麗、格律嚴謹,亦有時感之作。能詩,擅書畫。與吳文英(號夢窗)齊名,時人稱為「二窗」。

著述繁富,留傳詩詞有《草窗舊事》《萍洲漁笛譜》《雲煙過眼錄》《浩然齋雅談》等。編有《絕妙好詞箋》,收錄詞家一百多人。

筆記體史學著作有《武林舊事》《齊東野語》《癸辛雜識》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