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曲周縣第一實驗中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曲周縣第一實驗中學河北省邯鄲市曲周縣實驗中學創建於1995年,位於曲周縣城育才路中段,是全縣唯一的一所縣辦完全中學[1]

學校規模

學校於實現與只有一牆之隔的鄉鎮中學—-城關中學的合併。新的實驗中學占地105.6畝,建築面積32000多平方米,現有初中38個教學班,高中18個教學班,在校生2900名,教職工303名。學校建有初中教學樓兩棟、高中教學樓一棟,圖書樓、實驗樓各一棟,男生、女生宿舍樓各一棟,能同時容納3000名學生就餐的大型餐廳一座,運動場兩個,即標準400米跑道的塑膠運動場[2]和各種球類活動及體操鍛煉所組成的和興運動廣場。

學校概況

整合背景

曲周縣實驗中學作為全縣一所完全中學,原有初中教學班24個,初中階段學生將近2200人。十幾年的紮實工作,學校在教育教學方面取得了顯著業績,成為邯鄲東部一所品牌學校,得到了父老鄉親的認可,展示了自己的實力,為上一級學校和區域經濟建設輸送了大量人才。良好的社會聲譽,讓眾多學生慕名而至,學校班容量不斷地增大,最多的班級達到110人,造成學校實驗設備、活動場地等教育資源嚴重不足,教師疲憊不堪,教室異常擁擠,學生住宿高度緊張等等問題。學校的音體美、實驗課開不全,不能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學生的素質不能全面的提高,面對這些問題,我們深感困惑、迷茫。

和我們實驗中學只有一牆之隔的城關中學,卻是另外一番景象。學校有教學樓、實驗樓、圖書樓各一棟,有教室24個,107名教師。由於是鄉鎮中學,沒有良好的社會聲譽,造成學校僅有390餘名學生,每個班級只有二十幾個學生。由於兩種不同的辦學體制,和縣辦實驗中學相比,城關中學教師教學信心不足,學生更是感到升學無望,真是一牆之隔兩重天。

2009年11月,乘借全國均衡教育的東風,為打造均衡、協調、優質、特色的曲周教育,縣委、縣政府、縣文教體局領導果斷決策,實現了實驗中學與城關中學的順利合併。堅持實行「三個統一」,即資產使用統一、人員安排統一、校長分工統一,班級學生高度融合。

學校現況

整合之後曲周縣實驗中學,學校初中部教學班由原來的24個擴展到38個,實現了每班50人左右的標準班教學。教師由原來的196名增至303名,師資力量雄厚,業務技術精湛,教學理念新穎,工作負責,勇於進取。我們制定了以「校長統領、分部管理、年級自治、處室督導、人人參與、整體推進、全面提高」的工作方針,成功實現了融合無縫隙、齊心抓質量、合力鑄輝煌的初步目標。初中部38個班級全部在東院上課,高中部18個班級在西院上課,整合後的新實中,工作運行規範,教學秩序井然,廣大師生精神風貌煥然一新,幹勁充足,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打造全新實中品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與此同時,我們在縣委、政府和縣文教體局的正確領導和支持幫助下,投資800餘萬元,致力於「三園兩場兩廳一區」建設,為再譜曲周教育「均衡、協調、優質、特色」的教育新篇章注入了強勁動力。

「三園」即綠色樹人園、生態育人園、書香園;「兩場」即和興運動場、現代運動場;「兩廳」即博藝廳、餐廳;「一區」學生休息區。校園每一處景觀、每一尊造型、每一個角落,都能感受到實驗中學特有的文化滲透、精神薰陶。可以說,實驗中學的校園成了文化的樂園、綠色的校園、園林式校園,更是學生快樂成長的搖籃。

1、綠色樹人園:位於學校前院,面積15000平方米,包括果林園、休憩園、綠化區、三棟教學樓(智遠樓、博遠樓、修遠樓)、一棟實驗樓(探遠樓)。

2、生態育人園:生態育人園位於主教學樓(智遠樓)後面,是學校花園綠化區。主要有題寫「肩擔天下」的風景石、紫薇架、體育快樂園地、荷花塘、文化牆、櫻花園、梅花園、海棠園。

3、書香園:為新裝修裝備的圖書閱覽樓,現配備圖書四萬餘冊。

4、和興體育廣場:包括原城關中學與原實驗中學整合標誌建築-和興門、六個籃球場、二個排球場、二個羽毛球場、10處乒乓球檯。

5、現代運動場:投資400餘萬元,建設高標準400米塑膠跑道和足球場,建設塑膠操場、領操台、國旗台,並更新了全部體育器材。。

6、博藝廳。投資60餘萬元,對原來的電教室進行改造和裝備,是師生展示才藝的舞台

7、餐廳:整合後,學校投資160餘萬元,在西院新建一座可容納3000名師生就餐的大型餐廳。

8、學生休息區:包括寧遠樓(男生宿舍樓)、靜遠樓(女生宿舍樓),是學生休息的場所。生活區實行軍事化管理,有利於學校的管理,而且提高了學校的辦學品位。

整合後,硬化了校內各條路面,成人繼續教育中心擴大規模,培訓出了各種行業的人才,深受當地百姓的讚譽。

辦學思想

學校辦學思想是:張揚個性、全面發展、培養時代新人。

學校堅持全面貫徹party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我們秉承「礪志、博學、善思、尚德」的人才培養目標,堅持實施「三維教育」、「雙自主」和「教、學、練」三元課堂模式,始終致力於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和教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