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雪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暴雪鸌 |
暴雪鸌(學名:Fulmarus glacialis)為鸌形目鸌科下的一種中型海鳥,有3個亞種。體長45-48cm,體重0.5kg-1kg。外形和體色很像鷗,頭、頸和下體白色,眼前有一黑色斑點,背、翅和尾珠灰色或淡褐灰色,嘴短,灰綠色或黃色。暴雪鸌和鷗的區別在於它呈管狀的鼻和由數枚角質片構成的嘴以及較鷗窄而長的翅。不過在野外只要看到它那強直的翅和在緊貼海面上空時而兩翅迅速地鼓動,時而又長時間地在海面上空滑翔,就不難將它從鷗群中指認出來。
多分布於北半球中高緯度地區,性喜集群,常成群覓食、休息和繁殖,棲息於懸崖石壁或者地洞中,捕食海洋無脊椎動物,也吃腐肉。善飛行而不擅行走,膽大不怕人,遇危險時會噴吐一種黃色液體自衛。繁殖期5-8月。種群數量龐大,2012年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無危物種。
簡介
暴雪鸌雌雄相似。嘴側扁,長度中等,上嘴先端向下彎曲成鈎狀,較銳利,嘴由數枚角質片構成,其間界限明顯。鼻孔呈管狀,較長,左右鼻管連成一體,但中間有隔,鼻管沿嘴峰中線位於上嘴基部。兩翅寬而長,先端較尖。初級飛羽11枚,第一枚最長。尾較圓,尾羽14枚,中等長度。腳短而強壯,跗跖側扁,前後緣較銳,被網狀鱗,跗跖長度稍較中趾為短。趾較細,外趾幾和中趾等長,後趾存在,但較短,前3趾間具全蹼。爪窄而銳利。
暴雪鸌身上羽毛厚密而硬,僅在下體較軟。體色有兩種類型:淡色型頭頸和下體白色,偶爾綴有一點污灰,上體灰色,有時帶有一點褐色,飛羽和翅上覆羽暗灰色,初級飛羽尤暗,翅下覆羽和腋羽淡灰色,偶爾亦有為白色的,眼周和眼前斑黑色;暗色型為煙灰色,稍綴有灰色或褐色,初級飛羽較暗。
虹膜褐色。嘴黃褐色,尖端黃色。跗跖和趾暗黃色,蹼黃色並具黑色帶斑。
大小量度:體重665-880g;體長450-480mm;翅300-350mm;嘴峰35.5mm;尾177.5mm;跗跖45mm。
評價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相關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波動範圍<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下降,種群規模<10000,分布區域碎片化等)。
據2004年國際鳥盟的估計,在歐洲,有280萬-440萬對成鳥,相當於840萬-1320萬隻個體。歐洲擁有的暴雪鸌種群數量約占全球的25%-49%,所以初步估計其全球種群規模為1500萬-5000萬隻。1992年有學者估計為800萬-3200萬隻,而2004年有學者估計約有700萬對成鳥,相當於2100萬隻。因此修正後的全球種群數量約為1500萬-3000萬。
部分國家數量統計:有50-1000隻暴雪鸌往中國遷徙並有不超過此數目的暴雪鸌在中國越冬;不超過50隻暴雪鸌遷往韓國並在韓國越冬;另有10萬-100萬對成鳥和不低於10000隻暴雪鸌遷徙到了俄羅斯。[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