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示療法
暗示療法是利用言語、動作或其他方式,也可以結合其他治療方法,使被治療者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積極暗示的影響,從而不加主觀意志地接受心理醫生的某種觀點、信念、態度或指令,以解除其心理上的壓力和負擔,實現消除疾病症狀或加強某種治療方法效果的目的。 暗示療法是心裡療法的一種。
產生的歷史
暗示療法產生的歷史古老而悠久。麥斯默的催眠表演,引起了人們對其奧妙的探究。夏科、巴甫洛夫、弗洛伊德等對暗示現象都有許多精闢的論述。巴甫洛夫說過:「暗示乃是人類最簡單、最典型的條件反射。」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James)於本世紀30年代撰寫了《暗示心理學》[1]一書,而英國著名心理學家麥獨孤在臨床的應用,則堪稱獨步,聲譽蜚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前線戰場上流行着一種因受炸彈爆炸的震驚而患的心理恐懼症——「彈症病」,嚴重者四肢癱瘓。此病無藥可治,蔓延較快,令英國當局頭痛。這時,麥獨孤參加了戰時治療,經了解後他發現這是種「心病」,於是憑藉以往的社會聲望成功地進行了暗示心理療法。他用筆在下肢失去知覺的士兵膝蓋以下若干寸的地方畫了一圈,然後以無置疑的口吻告訴求治者,明天線圈以下部位一定恢復正常。第二天,這個士兵果然恢復了知覺。這樣日復一日地提高畫圈的位置,直到士兵痊癒。
簡介
暗示治療的具體方法很多,臨床常用的有言語暗示、藥物暗示、手術暗示、情境暗示等。此外,心理醫生對患者的鼓勵、安慰、解釋、保證等也都有暗示的成分。
暗示療法可分他人暗示和自我暗示兩類。他人暗示是施治者利用患者對他的信賴和順服給予暗示以改變患者的心理狀態,減輕或消除其心理的或生理的症狀。自我暗示是患者通過自己的認識、言語、思維等心理活動調節和改變其心身狀態。暗示療法常用於治療神經症、癔病、強迫症、運動障礙、口吃以及其他一些心身疾病。
概述
心理暗示是心理學的術語,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願望、觀念、情緒、判斷、態度影響的心理特點。
我們在生活中無時不在接收着外界的暗示。比如,電視廣告對購物心理的暗示作用。在無意識中,廣告信息會進入人們的潛意識。這些信息反覆重播,在人的潛意識中積累下來。當人們購物時,人的意識就受到潛意識中這些廣告信息的影響,左右你的購買傾向。
人們為了追求成功和逃避痛苦,會不自覺地使用各種暗示的方法,比如困難臨頭時,人們會相互安慰:「快過去了,快過去了。」從而減少忍耐的痛苦。人們在追求成功時,會設想目標實現時非常美好、激動人心的情景。這個美景就對人構成一種暗示,它為人們提供動力,提高挫折耐受能力,保持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
人都會受到暗示 。受暗示性是人的心理特性,它是人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形成的一種無意識的自我保護能力,當人處於陌生、危險的境地時,人會根據以往形成的經驗,捕捉環境中的蛛絲馬跡,來迅速做出判斷。這種捕捉的過程,也是受暗示的過程。因此,人的受暗示性的高低不能以好壞來判斷,它是人的一種本能。 [1]
一般原理
生理學家巴甫洛夫認為,暗示乃是人類最簡單、最典型的條件反射。實驗證明,人的生理活動和心理活動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暗示所以能夠對人的軀體和心理行為產生巨大影響,是因為暗示是一種人類所固有的普遍的心理特性,通過言語的聯想過程轉化為情緒狀態,並產生心理衝動,直接作用於機體的各種機能和行為活動而發揮其作用。
暗示的作用可以分為兩個過程:一是通過語言或動作的刺激,使受暗示的人產生觀念的過程;二是在這種觀念的基礎上引起行動的過程。暗示作用的發揮必須經過這樣兩個過程。第一個過程是給予患者以一定的刺激即他人暗示,是暗示作用發揮的前提條件;而暗示作用的真正發揮,還必須經過第二個過程,把外界刺激轉變為自我觀念,並把這種觀念付諸行動即自我暗示。暗示如果是他人所提供的暗示,只有在受暗示者接受其語言或動作後形成觀念,並產生效果,暗示的作用才能得到實現。如果在別人給予刺激的場合下,受暗示者沒有接受這種刺激或沒有轉變為自我觀念,暗示也就不會產生效果。因此,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暗示的本質是自我觀念轉變為行為的過程。
在自我暗示的作用下,一個人可以突然變得耳聾眼瞎。但這種情況下的視力和聽覺喪失並不是因為視神經、聽神經受損,而僅僅是因為大腦管理視覺、聽覺的那個區域的機能受到了干擾,形成了一個病態性的抑制中心,使神經細胞喪失了正常工作的功能。它們不再接受傳來的信息,當然不能對這些信息作出反應。這樣的患者,心理醫生用催眠、暗示療法進行治療,可以很快治好,往往使旁觀者大吃一驚。
自我暗示不僅有致病和治病的作用,還能把人置於死地。據說,一個人走進了冷藏間,被無意關在裡面。開始他並不介意,也並未感到寒冷,後來當他抬頭看到"冷凍"二字時,頓時心裡緊張起來,一種死亡的威脅籠罩在他的心頭。他越想越怕,越想越冷,最後蜷縮成一團,在驚恐中死去。事後,人們對冷庫進行了檢查,發現冷凍機並未打開。他完全是由於自我暗示的作用,因恐懼而導致腎上腺素分泌劇增,心血管系統發生障礙,心機能嚴重被破壞而死亡。由此可以看出,暗示有着巨大的作用。 [2]
適應症
目前,臨床上普遍認為暗示療法的使用範圍是很廣的,其適應症除了癔病和其它神經症(如恐怖性神經症、焦慮性神經症)外,對疼痛、瘙癢、哮喘、心率過速、過度換氣綜合症等心身障礙和心身疾病,陽痿、性冷淡等性機能障礙,遺尿、口吃、厭食等行為習慣障礙等均有療效。暗示療法的治療效果往往取決於患者的感受性和對暗示的順從性,患者對心理醫生的信任是暗示治療的基礎。癔病是暗示療法的傳統適應症。古代人就掌握了如何應用暗示治療癔病的方法,雖然當時還不能給予科學的解釋,蒙上了一層迷信和神奇的色彩,但是作為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已經為人們所接受。現在,關於癔病的病因學研究認為,癔病患者本身的性格特點就具有高度的暗示性,很容易接受別人的語言、態度、行為和觀念的影響。因此,患者的症狀表現與暗示和自我暗示有密切關係,尤其在癔病的發作、症狀的改變或消失上往往起重要作用。19世紀中葉,法國精神病醫生沙可就已經發現了這個問題,他強調暗示在癔病發病機理中的作用,這個觀點以後又得到巴賓斯基和伯恩海姆的支持。某些神經症,如恐怖性神經症、焦慮性神經症等,在發病中各種精神因素有直接影響。因此,其心理治療的原則也大致相同。皆需要醫生對患者給以權威性的說明和解釋,讓患者對疾病的原因、性質和轉歸有所了解,加上醫生的鼓勵和指導,使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從而解除恐懼或焦慮的心理狀態,這些都離不開暗示治療。
此外,大量臨床觀察和實驗研究證明,暗示對疼痛有明顯的影響,在足夠的暗示作用下,配合使用安慰劑能使術後傷口疼痛顯著減輕;用噪音刺激的方法進行拔牙,其中也有暗示作用。同理,暗示療法對哮喘等心身疾病也有療效。
對於陽痿、早泄、性冷淡等性機能障礙,以及遺尿、口吃、厭食等行為習慣障礙,由於其病因屬於心因性者為多,也可以應用暗示療法使症狀緩解或達到痊癒。
想要戒酒,就要從心理上認識酒癮的危害性,產生戒酒的欲望。酒精需要肝臟的分解,大量喝酒會使肝臟內分解酒精的酶不足,進而損傷肝臟;乙醇會麻醉了大腦細胞,使思維因酒精幹擾變緩。大量喝酒會損傷胃腸道消化系統。通過對酒精危害的了解,樹立戒酒的信心,達到戒除心癮的目的。
種類
暗示心理治療可以分為他人暗示療法和自我暗示療法兩大類。
他人對求治者施加的暗示
他人暗示即由施治者對求治者施加的暗示。它主要是通過醫生在求治者心目中的威望,把某種觀念暗示給求治者,從而增進和改善人的心理狀態,調節人的行為和機體的生理機能,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他人暗示療法在臨床上應用較為廣泛。有一次,一位求治者到醫院就診,說他如何如何不舒服。醫生對他進行了全面體格檢查,發現他身體各部位都很健康,沒有任何毛病,可是這位求治者確實在一天天消瘦下去,束手無策。後來,一位心理醫生接受了這位求治者,進行了一次煞有介事的徹底檢查,然後對他說:我終於發現了,你患的是綜合症。還告訴他,現在剛試驗成功了一種特效藥,專治這種病症,注射一劑,保證三天後恢復。打針後三天,求治者果然神氣活現地好了。其實,心理醫生注射的僅為葡萄糖水,真正治好病的,是語言的暗示作用。除此之外,在他人暗示療法中還有非語言暗示法,如醫生或醫生髮動求治者的家庭或病友運用姿態、表情及環境施予某種影響等。
自我暗示
自我暗示療法即由求治者通過自己的認知、言語、思維等心理活動過程,以調節和改變身心狀態的一種心理治療方法。自我暗示的力量是非常驚人的。在自我暗示的作用下,一個人可以突然變得耳聾受損,而僅僅是因為大腦管理視覺、聽覺的相應區域的機能受到了擾亂,形成了一個病態性的抑制中心,使神經細胞喪失了正常工作的功能。它們不再接受傳來的信息,當然不能對這些信息作出反應。這樣的求治者可以用催眠暗示療法治療,並且可以一下子治好,使不明真相的人大吃一驚。
他人暗示與自我暗示不僅僅只在病理治療上體現,同時在我們生活中也息息相關。對於孩子教育上面,在上司對下屬的談話中,在自己鼓勵中。既可以影響自己,也可以影響他人,所以,心理諮詢師的引導技巧尤為重要。語言暗示能使訪問者更好的放下戒備,進入催眠狀態,雖然催眠在心理學界有很大爭議。我們也可以把進入狀態的暗示結果稱之為催眠。
方式
運用暗示療法有直接和間接兩種方式。
直接暗示療法
是指讓求治者靜坐在舒適安靜的椅子上,施治者以技巧性的語言或表情,給予求治者以誘導和暗示,使求治者接受暗示從而改變原有的病態感覺和不良態度,達到治療目的。
間接暗示療法
則是藉助於某種刺激或儀器檢查的配合,用語言強化來進行的暗示治療。臨床醫學上可通過對求治者的軀體檢查操作,或使用某一儀器或注射某些藥物,以及使求治者處在某些特定的環境中,再結合施治者的言語態度進行暗示,從而使暗示效果更顯著。例如,在治療癔症性肢體癱瘓時,施治者可用電刺激肌肉,同時以均勻有力的語調,用預先備好的暗示語句,如,「你的肢體已通電,神經電流已逐漸暢通,肌肉開始逐漸有力」等,對求治者進行積極的暗示,從而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
輔助手段
暗示療法通常結合某些輔助手段以提高療效。常用的方法有:給求治者服一些無副作用的「 安慰劑」,10毫升10% 葡萄糖酸鈣靜脈注射,或 蒸餾水 皮內注射; 電針理療等。在臨床應用上,暗示療法主要用於治療 神經症、癔症性截癱、癔症性 黑朦、癔症性失語、癔症性 哮喘、 強迫症、口吃、 運動障礙以及某些身心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