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智性與激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內容簡介

「我是一個流浪者,我從發現事物、相逢與交流中得到樂趣。」——蘇珊·桑塔格

 法國棕櫚教育騎士勳章獲得者 | 法蘭西學院傳記大獎得主力作,顯影雄心勃勃的女性知識分子的傳奇人生

 直面「公眾良心」的時代之思, 勾勒20 世紀下半葉西方文化界思想圖譜

 援引桑塔格離世後開放的大量檔案(桑塔格生前捐贈給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大量個人文件 | 桑塔格生前身後出版的大量作品),為讀者了解桑塔格提供了珍貴的資料,開啟了多種認識和理解的可能性


蘇珊·桑塔格是當代西方最重要的女性知識分子之一,多次榮膺國際文學大獎。作為一個時代的標誌性人物,桑塔格的著作是為了尋求對所處時代的理解。她的人生經歷,也折射着20世紀30 年代至21 世紀初期西方知識界、文化界的思想圖譜和文藝風潮。

法國文學史學者貝阿特麗絲·穆斯利藉助桑塔格生前身後的檔案文件、出版作品,以時間為軸,以桑塔格人生各階段的重要事件為聚焦點,將桑塔格的藝術評論、文學創作、政治見解與精神歷程置於歷史中加以考察,勾勒出這個「包羅萬象的靈魂」一生的智性之旅。

作者簡介

貝阿特麗絲·穆斯利(Beatrice Mousli ),法國文學史學者,1993年索邦大學20世紀文學專業博士畢業,現任南加州大學法語與意大利語系系主任、法語國家與地區研究中心負責人。她著有《弗吉尼亞·伍爾芙》《馬克斯·雅各布》《菲利普·蘇波》等多種文學家傳記。曾獲法蘭西學院傳記大獎、法蘭西學院安娜·德·諾阿伊獎等,被授予法國教育部頒發的棕櫚教育騎士勳章。

原文摘錄

她貪婪地閱讀着,按照她的習慣。對這個習慣,她長期以來是有所警惕的。她發現這種貪慾已經不僅僅是為了求知和求解,甚至也不再僅僅是為了追求樂趣:「閱讀占去了過多的份額。我成了癮君子——我需要解毒……閱讀是一種寫作的替代品。無怪乎近來我如此焦慮。」自從桑塔格學會認字,也就是說從稚齡開始,閱讀對她來說既是逃避塵世喧囂——以及她的家庭——的完美避難所,又是一扇通向宇宙的窗子,她已經等不及要去探索了。在滿足自己無窮無盡的好奇心的同時,她有了一個可以藏身甚至可以築起高牆的「處所」。在她與愛德華·赫希為《巴黎評論》所做的對談中,她將小說閱讀定義為一種「創造內在」的行為:只要坐擁書城,她就不再需要任何東西,尤其是不再需要任何人。她由此變得自足,靈與肉都同樣得到滋養:「我閱讀的時候,我總有種仿佛正在進食的感覺。而閱讀的欲望(等等)就像是一種可怕的、貪婪的飢餓。於是我經常嘗試同時讀兩三本書。」用閱讀代替寫作,這就是危險所在:這年春天,她陷入了「一種無症狀的抑鬱消沉,在隨筆寫作方面」,她需要克服那些已經印好的書頁的召喚,才能寫出自己的……

書評

蘇珊桑塔格,很顯然是一個早慧的人,1933年的1月16日她出生了,可她那皮毛批發商的父母親,卻在她出生後沒幾個月便離開了她,回到了他們的主要商務經營地天津。早慧的孩子會有什麼外界的客觀條件的影響嗎?還是說這些孩子真的擁有某些天賦。我想家庭並沒有給桑塔格建造什麼好的條件或者做出什麼具有影響力的榜樣作用,有時候真的說不清楚,她從小就養成了那種喜歡思考問題,認真思考問題的本性,因為勤于思考而顯得十分自律,玩耍之心,怠惰之心就被自律死死的壓住了,也許真的是一種天賦的賜予。將將不到16歲的時候她就完成了全部的高中課程,並且貪婪的閱讀者,康德尼,采弗洛伊德和托馬斯曼的作品,她尤其的喜歡托馬斯曼的作品,不知疲倦的重讀了磨山。在她14歲的時候,就已經對托馬斯曼的小說寫出了解析性的文章。

這些對她的思想的形成,對她的創作的形成,都有很大的影響作用。後來幾乎成了半隱居狀態的托馬斯 曼,還真的接見過蘇珊桑塔格。

從小就看出來蘇珊 桑塔格的氣質和風格,是屬於一種可以獨立思考

的智慧型女性的,智慧的女性可不全都像現在的那些高學歷女性那樣會成為大齡剩女,蘇珊 桑塔格結婚還挺早的。

在牛津大學聖安妮學院,桑塔格師從哲學家A·J·艾爾和小說家艾麗斯·默多克,她的博士論文的選題是價值與倫理方面的,看來及早就奠定了她的智性女性的風格了!


在1964年春天,那是她待在哥倫比亞大學的最後一個學期的,隨即她被邀新澤西州的羅格斯大學,邀請做了駐校作家。寫出了布羅迪小姐的青春而大火成功的繆麗爾 斯帕克,就和她同期在這所學校做駐校作家。蘇珊桑塔格也特別想通過寫作小說,而能一夜成名,揚名立萬。但往往事與願違,反而是他創作的隨筆,令她成了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

下一年她便上了英國的電視台,她的口才和容貌,可以說幾乎讓整個倫敦都為她傾倒了。這讓她也結識了更多名人。期間她還發表了更多的文章和書評,這些後來集結成集就是他的第一部評論集《反對闡釋》

蘇珊桑塔格的成功也是靠着自己的勤奮和努力而換取來的。她也同樣經歷過很多的焦慮挫折。她的第一部作品《恩主》發表於1963年,作為一個新手,你說她的作品一下就一鳴驚人嗎?那顯然不是的。她也同樣經歷着和許多新作家一樣的糾結的心理歷程,那些剛出道的大多數作家都夢想着「被發現」,夢想着用不着自我推銷,夢想着有個出版商馬上接受他們,把他們視為前途光明的候選人。蘇珊 桑塔格也經歷過這些階段。不過在尋找賞識自己的邊際上,蘇珊 桑塔格明顯屬於主動出擊型的,還是那句老話,成功啊,始終屬於那些時刻有準備的人的。


《智性與激情》和別的那些講述作者生平事跡的那些傳記有不同,她除了這些內容更多加入了一些蘇珊桑塔格生平中一些看似微不足道,但是往往對人生可能起到一定決定性的一些瑣事。也偏注重於一些在蘇珊桑塔格人生當中她所遇到的,和她的事業生命產生過交集的一些重要人物的出場。可以看到,其實命運其實對所有人來說相對都是公平的。誰也不能說自己的一生都是幸運的,但是有一條一定要對自己的人生目標有一個確定的方向,即使在這個方向的奮鬥過程中,我們仍然要學會堅守一些東西,放棄一些東西。得失之間,盈缺互補這也許才是一個真正的協調的人生吧。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