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晉翼魯豫革命紀念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晉翼魯豫革命紀念館冀魯豫邊區革命紀念館於1998年4月在山東省菏澤市奠基,2000年5月建成開館。占地198畝,建築面積11700餘平方米,總投資4000餘萬元,集展廳、畫館、廣場建設於一體。主體建築由展廳和全景畫館組成。展廳分為序廳和星星之火、浴血抗日、逐鹿中原、革命兒女四個大廳,全面而又系統地反映了三、四十年代冀魯豫邊區黨政軍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不怕犧牲、前赴後繼、不屈不撓、英勇奮進的革命精神。畫館內全景畫面高17米,周長123米,繪畫[1]、地麵塑形和燈光音響相互交融,堪稱國內一流。

簡介

真實地再現了1947年夏,我人民解放軍由戰略防禦轉向戰略反攻,劉鄧大軍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強渡黃河,打響魯西南戰役的第一仗——鄆城戰鬥的壯觀場面。廣場內綠化面積54000平方米,栽種高檔樹木60餘種20000餘棵,設有多處意境豐富的景點,既是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的基地,又是人們休閒娛樂的良好場所。

它是在楊得志、段君毅、趙健民等老同志的倡導和組織下,經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批准,由河北、山東、河南三省共同籌資,菏澤社會各界大力奉獻,並得到國家和貴州省資助而興建的一座大型跨省革命歷史紀念館。江澤民總書記親筆為紀念館題寫館名。朱鎔基總理為紀念館批撥了專項資金。

江澤民總書記親自為紀念館寫了館名。展廳內有國內最大的室內陶板壁畫[2],也有珍貴的歷史文物、圖片資料;畫館內全景畫面高17米,周長123米,繪畫、地麵塑形和燈光音響相互交融,真實再現了1947年劉鄧大軍強渡黃河,發起魯西南戰役的第一仗——鄆城戰鬥的壯觀場面。廣場綠化面積54000平方米,栽種60多種珍貴樹木20000多棵,設有多處意境豐富的景點,是人們休閒娛樂的良好場所。

位置

冀魯豫邊區革命紀念館位於菏澤市城區趙王河畔。

歷史人物

楊得志,湖南醴陵縣人,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第115師第344旅代旅長,冀魯豫支隊司令員、冀魯豫軍區司令員,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察冀野戰軍司令員,華北軍區第2兵和第19兵團司令員。曾多次參與指揮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建國後,他多次提出並醞釀建立冀魯豫邊區革命紀念館的問題。

段君毅,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共泰西特委書記,鰓西區黨委八路軍第115師獨立旅副旅長,解放戰爭時期任冀魯豫行署主任,晉冀魯豫後方戰勤總指揮部司令員,是建設紀念館的倡導人之一。

趙健民,山東冠縣人,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先後任中共濟南市面上委書記,中共魯西特委書記,冀魯豫區黨委副書記等要職,多次參與,指揮作戰,於1944年8月1日在冀魯豫分區支隊兩次收復莘縣城的戰役中任總指揮。繼楊得志之後,多次與段君毅同志到冀、魯、豫三省走訪、商討、督促建設事宜,對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做出了很大貢獻。

展廳介紹

星星之火廳

主要反映1921年7月——1937年7月,在冀魯豫邊區這塊土地上,中共黨組織的創建及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革命活動,展示了共產黨人在白色恐怖下,雖屢遭挫折,但從未停止過鬥爭,保存發展了力量,為以後冀魯豫邊區革命根據地的建立奠定了深厚的基礎——這一時期的光榮歷史。

浴血抗日廳

主要展示1937年7月——1945年9月,冀魯豫邊區中共黨組織與八路軍主力

部隊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廣泛發動群眾,開展民主民生活動,創建抗日根據地;堅持游擊戰爭,與日偽、頑軍進行艱苦卓絕的鬥爭,進過八年抗戰最後取得偉大勝利的光輝歷程。

平原逐鹿廳

主要展示1945年10月——1949年10月,在全國解放戰爭時期冀魯豫邊區軍民在黨的領導下,廣泛開展游擊戰爭,踴躍參軍參戰全力支援和配合劉鄧大軍及陳粟大軍作戰,勝利的揭開了全國戰略進攻的序幕。在全區解放後,大力支援淮海戰役大決戰,並派出大批邊區幹部南下西進,為全國的解放做出巨大貢獻。

革命兒女廳

在漫長的革命歲月里,冀魯豫邊區的大批優秀兒女,為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灑盡了熱血,獻出了生命。這裡展示的是邊區236位重要領導人的簡略水平和208位着名烈士事跡。

視頻

晉翼魯豫革命紀念館 相關視頻

冀魯豫邊區革命紀念館位於山東省菏澤市,帶你去看看
菏澤旺子學校走進冀魯豫邊區革命紀念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