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晉文公火燒介子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晉文公火燒介子推元雜劇作家狄君厚的《晉文公火燒介子推》是一部謳歌春秋時期晉國大臣介子推忠義品性的一部雜劇。從這部雜劇的誕生起,直到現今,都被人們所傳頌。這部雜劇取材於春秋時期晉文公重耳上台前後與其諫議大臣介子推相處的情況.劇情有的地方如晉文公焚燒綿山逼介子推出仕一事,雖無歷史依據,但卻有民間傳說。因此從整體上看,此劇基本是真實的、可信的,是依據史實而編寫的一部歷史劇。 [1]

簡介 綿山地勢險要,歷來兵家必爭。隋末唐初李世民曾在綿山下雀鼠谷大敗宋金剛,收降尉遲恭。一百二十回《水滸傳》留下了田虎帶領農民起義軍與官兵對壘的故事。綿山還記載有南宋有李武功、李實領導義軍抗擊金兵入侵的事跡。明末太原武總兵也曾依託綿山收復失地,以圖再起。抗戰初期,馮玉祥將軍所屬方振武部在綿山舉行了震驚中外的抗日誓師。之後介休縣長張德含、犧盟會特派員李志敏在綿山組建抗日民主政府,堅持了長期的敵後游擊戰爭。綿山又比其它名山多了一道「可藏甲上萬」和愛國主義的特殊風景線。

介子推(—公元前636年),又名介之推、介推,後人尊為介子,春秋時期晉國人,因「割股奉君」,隱居「不言祿」之壯舉,深得世人懷念。死後葬於介休綿山。晉文公重耳深為愧疚,遂改綿山為介山,並立廟祭祀,由此產生了「寒食節」(清明節前一天),歷代詩家文人留有大量吟詠緬懷詩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