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晉書·周玘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晉書·周玘傳出自於《晉書》,中國的二十四史之一,唐房玄齡等人合著,作者共二十一人。記載的歷史上起三國時期司馬懿早年,下至東晉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劉裕廢晉帝自立,以宋代晉。該書同時還以「載記」形式,記述了十六國政權的狀況。原有敘例、目錄各一卷,帝紀十卷,志二十卷,列傳七十卷,載記三十卷,共一百三十二卷。後來敘例、目錄失傳,今存一百三十卷。 [1]

原文

周玘,字宣佩,周處長子,強毅沈斷有父風。閉門潔己,不妄交遊,士友咸望風敬憚焉,故名重一方。弱冠,州郡命,不就。刺史初到,召為別駕從事,虛己備禮,方始應命。累薦名宰府,舉秀才,除議郎。

太安初,妖賊張昌、丘沈等聚眾於江夏,殺平南將軍羊伊,鎮南大將軍、新野王歆等。昌別率封雲攻徐州,石冰攻揚州,刺史陳徽出奔,冰遂略有揚土。玘密欲討冰,潛結前南平內史王矩,共推吳興太守顧秘都督揚州九郡軍事,及江東人士同起義兵,斬冰所置吳興太守區山及諸長史。冰遣其將羌毒領數萬人距玘,玘臨陣斬毒。攻冰於建康。冰北走投封雲,雲司馬張統斬雲、冰以降,徐、揚並平。玘不言功賞,散眾還家。

陳敏反於揚州以玘為安豐太守加四品將軍玘稱疾不行密遣使告鎮東將軍劉准令發兵臨江己為內應剪髮為信。准在壽春,遣督護衡彥率眾而東。玘與顧榮、甘卓等以兵攻敏,敏眾奔潰,單馬北走,獲之於江乘界,斬之於建康,夷三族。東海王越聞其名,召為參軍。初,吳興人錢璯亦起義兵討陳敏,越命為建武將軍,使率其屬會於京都。璯至廣陵,聞劉聰逼洛陽,畏懦不敢進。帝促以軍期,璯乃謀反。殺度支校尉陳豐,焚燒邸閣,帝遣將軍郭逸、郡尉宋典等討之,並以兵少未敢前。

玘復率合鄉里義眾,與逸等俱進,討璯,斬之,傳首於建康。玘三定江南,開復王略,帝嘉其勛,以玘行建威將軍、吳興太守,封烏程縣侯。吳興寇亂之後,百姓饑饉,盜賊公行,玘甚有威惠,百姓敬愛之,期年之間,境內寧謐。帝以玘頻興義兵,勛誠並茂,乃以陽羨及長城之西鄉、丹陽之永世別為義興郡,以彰其功焉。時中州人士佐佑王業,玘內懷怨望,復為刁協輕之,恥恚愈甚,遂憂憤發背而卒,時年五十六。將卒,謂之勰曰:「殺我者諸傖子,能復之,乃吾子也。」吳人謂中州人曰「傖」,故云耳。贈輔國將軍,諡曰忠烈。

譯文

周玘,字宣佩,是周處的大兒子。勇毅、果斷有他父親的風範。他常在家獨處,潔身自好,不隨便與人交往,士人朋友都景仰而敬畏他,因而在當地很有名望。二十歲時,州郡委任他官職,他沒有就任,刺史徵召他擔任別駕從事,刺史本人謙遜虛心,禮節周全,他才答應接受任命。他多次被推薦到宰相府任職,被舉薦為秀才,授予議郎的官職。

太安初年,妖賊張昌、丘沈等在江夏聚眾作亂,殺死平南將軍羊伊、鎮南大將軍、新野王歆等人。張昌又分別帶領封雲攻打徐州,石冰攻打揚州,刺史陳徽棄城出逃,石冰於是占領了揚州。周玘密謀想討伐石冰,秘密與前南平內史王矩結盟,共同推舉吳興太守顧秘統領揚州九郡軍務,等到江東人士共同發起義兵時,殺了石冰所安排的吳興太守區山及其下屬各官員。石冰派遣他的將領羌毒率領幾萬人抵抗周玘,周玘在陣前斬殺了羌毒,在建康攻打石冰。

石冰向北逃跑投奔封雲,封雲手下的司馬張統斬殺了封雲、石冰,最終投降,徐州、揚州一起平定。周玘不說論功行賞之類的話,遣散兵眾讓他們回家。陳敏在揚州謀反,任命周玘為安豐太守,加封四品將軍。周玘以生病為藉口不接受任命,秘密派人報告鎮東將軍劉准,讓他出兵逼近長江,自己做內應,剪下頭髮作為信物。劉准在壽春,派遣督護衡彥率領兵眾向東進發。周玘和顧榮、甘卓等人率兵攻打陳敏,陳敏的軍隊奔逃潰散,自己單人獨馬往北逃跑,在江乘邊界被抓獲,在建康被斬首,三族被誅殺。

東海王司馬越聽說周玘的聲名,召他任參軍。當初,吳興人錢璤也起義兵討伐陳敏,(朝廷)越級提拔任命錢璤為建武將軍,讓他率領他的部署在京都與官兵會和。錢璯到達廣陵,聽說劉聰逼近洛陽,他膽怯懦弱而不敢前進。皇帝按行軍日期催促他進軍,錢璯於是謀反,殺死度支校尉陳豐,放火焚燒歷史重鎮邸閣。皇帝派遣將軍郭逸、都尉宋典等討伐錢璯,郭逸、宋典等都因為兵力太少而不敢進軍。周玘又再次率領鄉里的義兵,和郭逸等人一起進軍,攻打錢璯,斬殺了他,將首級傳送到建康。周玘三次(幫助官軍)平定江南,為朝廷開闢統一天下的戰略,皇帝嘉獎他的功勳,按周玘的功勞任命他為建威將軍、吳興太守,封為烏程縣侯。吳興地區賊寇作亂之後,百姓遭受飢餓之災,盜賊公開橫行,周玘大力推行恩威並施的政策,僅一年的時間,吳興境內安寧和諧。

皇帝因周玘多次興起正義之兵,功勳和忠誠都很顯著,於是把陽羨以及西鄉、丹楊等地永遠改名為義興郡,用來表彰周玘的功德。當時幾個中州人士輔佐君王大業,周玘內心很是不滿,再加上被那幾個掌權的中州人刁難、脅迫、輕慢,恥辱和憤恨的情緒愈發深重,於是憂慮憤恨過度而引發背瘡(背部疾病)去世。享年五十六歲,臨死前,周玘對兒子周勰說:「殺我的人,是那幾個掌權的中州人,你能報復他們(為我報仇),才是我的兒子。」吳興人把中州人稱為「傖」,所以他這麼說。周玘死後,皇帝追贈他為輔國將軍,諡號忠烈。[2]

作者簡介

房玄齡(579年~648年8月18日),名喬,字玄齡齊州臨淄縣(今山東省淄博市)人。

唐朝初年名相、政治家、史學家,隋朝涇陽令房彥謙之子。善詩能文,博覽經史。十八歲,舉進士出身,授羽騎尉、隰城縣尉。晉陽起兵後,投靠秦王李世民後,積極出謀劃策,典管書記,選拔人才,成為秦王府得力謀士之一。在隨李世民征戰時,凡王府書檄,駐馬即成,言簡意盡,不需起草。唐武德四年曾被招為「十八學士」之一。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封房玄齡為梁國公。官任中書令、尚書左僕射、司空等職,總領百司,掌政務達20年。參與制定典章制度,主持律令、格敕的修訂,監修國史,又曾與魏徵同修唐禮;調整政府機構,省並中央官員;善於用人,不求備取人,也不問貴賤,隨材授任;恪守職責,不自居功。同時負責國史館,先後監修成《高祖實錄》、《太宗實錄》、《晉書》。去世後,諡號「文昭」,後配享太宗廟廷。

武德九年(626年),謀劃「玄武門之變」,隨同杜如晦等五人居於首功。執政期間,房玄齡善於謀略,杜如晦處事果斷,並稱「房謀杜斷」,成為良相典範,累遷尚書左僕射、司空,受封梁國公,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貞觀二十二年(648年),病逝,追贈太尉,諡號文昭,配享太宗廟廷,陪葬昭陵。[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