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夕遂宿太函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是夕遂宿太函》作者胡應麟,父僖,歷官刑部主事、湖廣參議、雲南僉事。5歲讀書成誦,9歲從鄉間塾師習經學,特愛古文辭。稍長,能撰各體詩篇。16歲入庠為秀才[1]。明萬曆四年(1576)鄉試中舉。會試不第。曾隨父北上南下,沿途吟詠,見者激賞。所交皆海內賢士豪傑。大司空朱衡過蘭江,求與晤面,泊舟三日以待。應麟感而見之,賦《崑崙行》680言答謝。朱衡稱之為「天下奇才」。時王世貞執詞壇牛耳,對其推崇備至,列為暮年所交五子之一。世貞卒,乃入戲曲家汪道昆主持的白榆社。道昆卒,即主持詞壇,大江以南皆翕然宗之。性孤介,厭薄榮利,自負甚高。晚年益肆力於學。於縣城內思親橋畔築室號「二酉山房」,藏書4萬餘卷,專事著述。詩文主張復古模擬,後由重視格調轉向於神韻。
“ |
金碧檐楹護翠嵐,郁蔥雲霧繞東南。 頻年司馬懸高榻,此夕元龍臥太函。 古檜飛霜盤絕壑,疏梅翹雪點空潭。 水晶簾外千家月,細酌天池佐夜談。 |
” |
— [明朝]胡應麟 |
代表作品
胡應麟最為著名的著作是《詩藪》,共20卷,分內外兩編。內編是分體總論,外編(包括雜編與續編)則是自周至明,依時代為序,對作家、作品進行評論。《詩藪》頗為完整、系統地表述了作者的詩學思想,遠遠超越了詩話發展前期的那種隨筆、散論的性質,是集本體建構和作家作品批評為一體的詩學專論。胡應麟篤信嚴羽之主張,卻不墨守嚴氏針對」以議論為詩」、「以文字為詩」、「以才學為詩」之弊病,而把詩歌[2]與禪宗聯繫說詩之法,其說詩比較切實,在於其對用事之探討,形獨特且系統之看法。胡應麟論詩,從方法論上受嚴羽之影響。運用此種方法,糾偏黃庭堅之「脫胎換骨」、「點鐵成金」,得出全新之結論。綜其《詩藪》全篇,可見胡應麟有關「用事」完整理論體系由以下三個方面構成:
1、除以情景為詩歌模寫之對象,用事亦另一之重要手段。
2、指出宋、明人在用事上之偏差失誤,將情、景、事三者聯繫,並統攝在「工」、「巧」下論述,以」風調」、「神韻」為用事之極致標準。
3、論「用事」貴淺顯、易懂,或用句,或用意,咸臻化境;或減字,或添字,並無礙事。
其他著作有《少室山房筆叢正集》《少室山房類稿》等37種347卷。
視頻
是夕遂宿太函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明代文學家胡應麟,梧桐子
- ↑ 詩歌對人類有哪些好處,它究竟給人們帶來了什麼? ,搜狐,20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