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春生(黎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春生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春生》中國當代作家黎樂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春生

很多人都有那麼一個情境,某人說過:待春來,我們就……可以出外流浪,可以十里紅妝,可以換個環境,可以弄個清荷養養,一起做點什麼事,小到一起看個春天吧,還有許多來年的心愿。到底是一樣沒有做成,春卻依然而生。

是想着要走細水長流的路的,至於迎不迎得來草長鶯飛,當時年輕,真沒有想過。等到想到,隔着萬千人群,已經走出了很遠很遠,回不去了。春天依然會來,聽到人在心在,多麼溫暖與妥帖。人們永遠不知道,哪次不經意說了再見之後,就真的不會再見。而春生萬物起,永世循環。

有一些地方的民俗里,立春時人們常要「咬春」,是「咬得草根斷,則百事可做」的咬,吃些蘿蔔、薺菜什麼的新鮮野味。據說這麼一咬,就埋下一年吃得了苦的韌勁兒;據說是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但特別喜歡潛下來的台詞,據說咬春後,沉睡的人可以甦醒,傷心的人兒能走出陰霾,跌倒的人兒立馬能夠從頭再來。這就是春生。

春里有一道春雷,向來最是讓人可敬畏。只要春雷這麼一聲霹靂,歲月新生,節日歡鬧,人間自然有那麼些聚散。時光感慨,一下子都擁擠而來,會在情緒上跌宕起伏。又不管是處於怎樣的氣象狀態之下,春生至少是明顯的喜怒無常。這春生的脾氣怪戾,震醒大地,將所有與生機無關的幾乎通通要避退三舍,農者披上了蓑衣擇了日子耕種,有志者將出發闖蕩四海。切膚之愛是這春生讓大地成為主角,笑逐顏開的令人尊慕。

春生,是有那麼一點不動聲色的大氣象。莊稼春生秋熟,春生相當於歷史之因,秋熟相當於歷史之果,春來秋去的循環就是時間,而時間的循環就是歷史。所以古代把「歷史」叫做「春秋」。

春生停住案牘之勞形,偷得歲月幾日閒,心情一番自在怡然。春生而起,還要走很長的一截路。那遙遠的詩和遠方,更適合安靜的細水長流,要看一彎月色棲在小軒窗,那裡是真的有關於春天的訊息。

樹葉兒綠了,花兒紅了,樹梢、檐下,不知何時呼啦一下多出了一群鳥兒,扯着嗓子開一個盛大的沒完沒了,然後籌劃一年之計。植物萌芽,動物繁殖,農夫下地播種,就這麼躡手躡腳不露聲色地。而一邊也有青苔點點,搖曳着舊年風光。那些離別的痕,看過去都是一派和藹慈安,也有一些無法掬起的斑駁轉角。一些人一些事,尋了路徑,快要隱入春天的河流。有白駒掠過,平平仄仄的石子路上,絲雨濛濛的煙雲里,雖殘寒猶存,但初春的氣息、初春的味道已撲面而來,清淡而舒爽。時光的箭羽,又一次斬斷舊疾。是的,春生再一次不動聲色,停在某個點上,像是可以歇腳的驛站,像是要等春風和煦吹來時,便可啟程。想起你說,要和我去遠方。那一段錯過的緣,是話猶在耳邊。

人們叫這些為傷春。春一念及,或許是散落在天涯的距離,或許是偶然經過窗前的微雨,又或許是不經意填寫的詩句,喜怒不形於色。唯一的清晰,是不管從容、瑣碎喜悅,那心緒,都是關乎你。文詞語句,循着草木生長的間隙,寫在清風明月的靜寂里,寫在花香滿徑的歡愉里,寫在明媚如許的思念里。春生有那一些不管不顧,只管點點滴滴的寫滿,倘若某一天淺淺的憶起,就是篆刻在歲月上的禪意

春生有那麼些「我自風情萬種與世無爭」。竹籬青青乳燕呢喃,春是輕移蓮步走到心尖兒上一頁翻舊的句子;一拂袖,純白與粉紅就炸開如一段泛黃的故事;一頓足,蜂飛蝶鬧,鳥鳴枝梢,如江南一季煙雨飄搖的花期;那些煙火纏繞的情意,安放在深邃的記憶里;藏在花蕊里的美麗心事,讓含羞的早春欲滴着動人的媚色。靜止的美悅目,流動的美賞心。只有那一顆春心啊,亂了……

[1]

作者簡介

黎樂,安徽人,出生在五十年代,是一個愛好文字的老退休工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