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春遊·久不出門心已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春遊·久不出門心已灰》是宋朝朱翌的作品之一。

朱翌幼年承家學,善且頗為人稱道。徽宗政和八年(1118)登進士第,賜同上捨出身;紹興八年(1138)遷校書郎、兼實錄院檢討官、起居舍人;紹興十一年(1141)為中書舍人,後謫居韶州十四年;起復為左承議郎、充秘閣修撰,出知嚴州、宣州、太平州[1]。朱翌著作頗豐,著有《鄞川志》五卷,《五制集》一卷及《猗覺寮雜記》六卷等。

春遊·久不出門心已灰

茶人朱翌

朱翌嗜,加之宋代時期茶風流行,以致茶成了詩作中不可或缺的題材。如記載飲茶的有《離臨安日范伯達送茶約至釣台烹之正月十八日》詩曰「已攜敗絮來投宿,記有珍茶旋啟緘[2]。」《元日登城》詩曰:「香聚椒盤縈彩字,春生茶碗結瓊花。」《華干攜茶入園晚坐柔桑下》詩曰:「且與鳳雛桑下坐,共烹龍焙雨前茶。」朱翌詩中記載茶與泉水的有《宣城書懷》詩云「泉甘黃薜舊,茶雋白雲腴。」《簡韓仲朋》亦云:「野人無酒可留公,一酌山泉薦佳茗。」另有《書雪》亦云:「認香尋梅亦不惡,敲冰煮茗寧皆非。」而在《書事》詩中的「洗硯諦觀鸜鵒眼,焚香仍揀鷓鴣斑。」則是記載了飲茶使用的「鷓鴣斑」茶盞。

「鷓鴣斑」是因茶盞上布滿類似鷓鴣斑點的花紋,故而得名。宋人楊萬里《和羅巨濟(山居)》詩曰:「自煎蝦蠏眼,同淪鷓鴣斑。」元人白樸《梧桐雨》詩中也有「茶點鷓鴣斑。」

朱翌的茶詩中屢屢出現了「南華寺」之名,如《南華具素飯烹茶詩》曰:「頗有客倉卒,初無具咄嗟。家貧難辦素,人眾不烹茶。此老來修供,茲辰並拜嘉。小船橫一笛,風引入荷花。」詩中的「南華寺」位於韶州曲江的曹溪之畔,是禪宗六祖慧能弘揚南宗禪法之地。其時,也是朱翌被放逐曲江的歲月,所以他常去「南華寺」與僧誦經,吃齋烹茶,以致其詩中少見哀情,不作囚山之嘆。想來,這個時期於他是有着諸多通透之語,除了對自身境遇的漸悟,參禪南華也當為一個重要的契機,以致修煉為「心有山河日月,落筆浩然生風。」

視頻

春遊·久不出門心已灰 相關視頻

市領導專題調研「中華詩詞文化傳承與發展」工作
5歲萌娃王恆屹竟是行走「中華詩詞庫」,一起來看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