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春晦送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春晦送客》

作品名稱: 《春晦送客》

創作年代: 中唐

文學體裁: 詩

作 者:雍裕之

《春晦送客》中唐詩人雍裕之的詩。[1]

初唐:提倡建安風骨,痛斥齊梁詩風;盛唐:大詩人湧現,風格紛呈,題材廣泛;中唐:詩歌數量、流派最多。嚴峻、冷酷的現實使詩歌的主流轉向現實主義;晚唐:這一時期現實主義詩歌繼續發展,李商隱、杜牧等人的詩里充滿遲暮黃昏的夢幻情調,溫庭筠代表了濃艷纖巧的形式主義詩風。[2]

詩詞正文

作品賞析

古人把每月最後一天叫晦日。這一天,人們到野外遊玩、宴飲,臨水祓除不祥,故寫晦日宴遊的詩很多。這首詩題為《三月晦日送客》,說明詩的主旨不在宴遊,而在送客,是把送別規定在晦日這一特定時間裡,所以全詩始終把送別和送春聯繫起來寫。

首句寫野酌的情景。飲宴,有所謂「酒過三巡」的說法。「亂無巡」表明這次飲宴與一般飲宴不同,你一杯,我一杯,主客都很隨和,現在已到了酒酣耳熱、杯盤狼藉的時候。為什麼會這樣呢?第二句便點明,是因為「送君兼送春」。知已朋友,相聚多時,一旦別離,自是依依難捨,怎能不頻頻舉杯、殷勤相勸?何況今天恰恰是暮春的最後一天,又是送春的日子呢!只一「兼」字,便把惜別、傷春自然地粘合在一起,從而表現出雙重悵惘之情。這裡送君是主體,送春是陪襯。但因為是在送春的時候來送君,傷春之意都融合到送別之情裡面去了,這就大大加強了送君的離情別緒。古典詩詞中也不乏以春末景物來渲染離情的佳篇。如「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揚子江頭揚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等等,至於宋人的「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就更加纏綿了。崔櫓在這裡沒有具體描寫落花、柳絮之類,而是將送別、送春直接聯繫在一起,看起來很顯露,實際上容易引起讀者聯想、揣摩和玩味,從而把惋惜、悵惘之情表現得濃烈而深摯。

接下去,作者匠心獨運,把依依難捨之情,幻化成美好的希望,希望和春天一同離去的友人,也能和明年的春光一道歸來。「明年春色至,莫作未歸人。」這裡沒有直接寫送別場景,而一幅執手相送、頻頻叮嚀的畫面,清晰地浮現在我們面前。其友情之真摯,讀者自能領會。再仔細體味,這話中還有話。春天是美好的,朋友們應該歡聚,所以希望友人明年春日再來,但現在不正是春天麼?為什麼卻要別離呢?惋惜中又含有挽留之意,這又為「送君兼送春」作了補筆,增強了感情的濃度,這真是只有高手才能得之,好!就此詩的結構而言,三、四句與一、二句之間的跳躍,由送春想到迎春,由別離想到重聚,亦能切合情景,脈絡分明。清人徐增說:「作詩用意用字,須要一時興會湊泊得好,此作雖淺,然卻有致。」(《而庵說唐詩》)說此詩淺露,未必妥當,但指出其「有致」,信是如此。

作者簡介

雍裕之(約公元八一三年前後在世),字號、生平、生卒年均不詳,蜀人。約唐憲宗元和年間前後在世。有詩名、工樂府,極有情致。貞元後,貞元後,數舉進士不第,飄零四方。著有詩集一卷, 《新唐書藝文志》傳於世。[3]

雍裕之,中唐詩人,存詩一卷。他的所有作品:雜曲歌辭·自君之出矣,遊絲,柳絮,殘鶯,江上山,聽彈沈湘,蘆花,豪家夏,冰詠,農家望晴,了語,折柳贈行人,題蒲葵扇,贈苦行僧,兩頭纖纖,早蟬,秋蛩,江上聞猿,不了語,宮人斜,曲江池上,宿棣華館聞雁,江邊柳,剪彩花,春晦送客,四氣,四色,大言,細言,山中桂。[4]

視頻

蔣勛說唐詩之一:初唐盛世

..

參考資料

  1. 《春晦送客》 詩詞名句網
  2. 唐朝詩歌四個時期風格特點 品略網
  3. 雍裕之簡介 名人簡歷
  4. 淺論中唐時期的詩歌發展(一) 個人圖書館 ;發布時間;2019.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