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星子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廬山市隸屬於江西省九江市,是江西省第二個以景區命名的縣級市。地處江西省北部,九江市南部。背倚廬山,面臨鄱陽湖,東與都昌縣隔水為鄰,西與九江縣、德安縣、共青城市接壤,北與濂溪區(原廬山區)相連,南與永修縣湖洲相接。境域東西寬35千米,南北長52千米,介於東經115°48′—116°10′、北緯29°8′—29°36′之間,城區 南康鎮系故南康軍、路、府治所在地。

廬山市原名星子縣,源於五代十國楊吳大和年間所設星子鎮,因鎮南湖中有「落星石」而得名。屬中亞熱帶濕潤氣候,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呈階梯走勢。

2016年5月,根據《國務院關於同意江西省調整九江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覆》, 江西省調整九江市部分行政區劃,撤銷星子縣,設立縣級廬山市,市域總面積913平方千米,轄7鎮、3鄉、1國營林場、1濕地,2017年常住人口244755人。[1]

2017年,廬山市完成生產總值118.68億元,財政總收入20.28億元。

歷史沿革

廬山市所屬地域在夏、商、周時,隸屬揚州。

春秋周景王九年(前536),星子逐漸為 楚國所有。周敬王十年(前510年),吳王闔閭攻打楚國,地歸 豫章郡,屬吳國(今吳障嶺,即吳國屏障之意)。

戰國周元王四年(前472年),越王 勾踐滅吳國,故又歸 越國。周顯王三十五年(前334),楚威王 熊商征討越國,殺越王無疆。次年,收回原被吳國占去的全部土地。

秦代,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分天下為三十六郡,廬山地屬 九江郡。

漢代,漢高祖六年(前201年),設淮南國 豫章郡,廬山屬 柴桑縣。

三國魏黃初三年(222年),東吳孫權設 武昌郡, 柴桑屬之。

西晉永興元年(304年),劃武昌郡柴桑縣、廬州郡尋陽縣,設 尋陽郡。

南朝仍循舊制屬尋陽郡。

隋文帝平陳,廢尋陽郡設 江州,廢汝南、柴桑二縣,設尋陽縣。隋 開皇十八年(598年),更名彭蠡縣。隋大業三年(607年),廢江州,改為九江郡,彭蠡更名 湓城。

唐武德四年(621年),復設江州,立 潯陽縣;八年(625年),湓城併入 潯陽。

五代吳楊溥大和年間(929年—935年),於廬山之南立星子鎮,派兵駐守。因境內有石(即 落星墩)浮於水面如星,故得其名。南康保大年間,潯陽改名 德化,星子鎮歸屬德化縣。

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年),升星子鎮為星子縣 ,屬 江州。太平興國七年(982年),設 南康軍,將洪州的建昌(明析安義縣)、江州的都昌、星子,統一管轄,以星子縣為軍治,張南為第一任知軍;隸屬江南路。天禧四年(1020年),江南路分東、西兩路,南康軍屬 江南東路。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南康軍改名南康路,設總管府,隸屬江淮行省。不久改歸江西行中書省。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朱元璋西征,進入江西,將南康路改為西寧府。

明洪武九年(1376年),改名 南康府,隸屬江西布政司。

清雍正九年(1731年),南康府屬 廣饒九南道。自宋至清,星子均屬南康。南康軍、路、府治均設在星子縣。

民國元年(1912年)冬,廢除南康府,保留星子縣,隸屬江西省。民國三年(1914年),江西省劃為四道,星子隸屬潯陽道。民國十五年(1926年)廢道,星子直接隸屬江西省。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江西劃為十三個行政區,星子屬第三行政區(區駐瑞昌)。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劃歸第五行政區(區駐浮梁)。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江西省減至11個行政區,星子劃歸第九行政區(專署駐岷山);縣府一度駐波陽、都昌等地。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仍屬第九行政區(專署駐武寧)。

1949年5月2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129師進駐星子縣城,星子縣解放。

新中國成立後,星子縣屬 九江專區(後改稱 九江地區)。

1983年7月九江地、市合併,星子縣屬 九江市。

20世紀80年代起,廬山風景區管理出現一山四治的局面,各自為政,管理混亂。2015年,九江市經過多方調查研究,正式向江西省政府呈報了廬山設市的申請。

2016年5月,根據《國務院關於同意江西省調整九江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覆》,江西省調整九江市部分行政區劃,撤銷星子縣,設立縣級廬山市,將九江市廬山區 牯嶺鎮劃歸廬山市管轄,以原星子縣和九江市廬山區牯嶺鎮的行政區域為廬山市的行政區域。同時將駐九江市濂溪區賽陽鎮的廬山雲霧茶場(含剪刀峽景區入口)、廬山茶科所,駐蓮花鎮的蓮花林場,駐海會鎮廬山茶場管理範圍劃入廬山市牯嶺鎮管轄;將調整後的九江市濂溪區海會鎮劃歸廬山市管轄;將調整後的廬山市 蓼花鎮更名為廬山市 星子鎮。

行政區劃

2016年,廬山市轄9鎮牯嶺鎮海會鎮白鹿鎮溫泉鎮星子鎮(原蓼花鎮)、華林鎮蛟塘鎮橫塘鎮;鄉:蓼南鄉;國營林場: 東牯山林場;1濕地: 沙湖山管理處。廬山市政府駐南康鎮紫陽南路45號。[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廬山市地處 江西省北部, 九江市南部。背倚 廬山,面臨 鄱陽湖,東與 都昌縣隔水為鄰,西與 九江縣、 德安縣、 共青城市接壤,北與 濂溪區(原 廬山區)相連,南與 永修縣湖洲相接。介於東經115°48′—116°10′、北緯29°8′—29°36′之間,總面積91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廬山市地勢呈西北高、東南低,由高山向大湖傾斜,有山體、丘陵、平地、盆地。按成因有構造、侵蝕、堆積地貌,按動力性質有河湖、冰川地貌。地質學上命名的古元古界「星子群」,是25—18億年最古老地層,中元古界「雙橋山群」、新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的地層岩石,在境內均有出露。李四光發現和確定的廬山第四紀冰川遺蹟,包括冰斗、U谷、刃脊、角峰、冰坡、盤谷及羊背石,廣布在境內,並被列入廬山世界地質公園。除隘口、華林鄉,東牯山林場外,有13個鄉鎮濱臨鄱陽湖。

廬山市境內西北多山,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18座。其中漢陽峰最高,海拔1473.4米。以漢陽峰為中心,漢陽峰西南、北、東、南群峰環繞;中部為低山丘陵,以丫髻山為中心,丫髻山西北、東北、東南山丘環布;南部有沙湖山。

廬山市東南多丘陵、谷地,無萬畝平原大坂。濱湖區夏洪為湖,冬涸為洲的裸露洲地有12萬餘畝,均在海拔15—20米以下。

氣候

廬山市屬中亞熱帶濕潤氣候,處東亞季風區,氣候兼受廬山與鄱陽湖影響。光照充足,常年平均日照總時數1931.7小時。廬山山南多雲霧,日照偏少,廬山壟里冬晴時,上午九時至下午四時,才有太陽照射。氣候溫和。常年平均氣溫15.3—17.3℃,廬山山地溫度較低,為15—16℃;濱湖區為17.1—17.3℃;西部丘陵為17℃左右。四季降水量不均勻,乾濕季明顯。廬山南坡降水量隨地勢增高而增加,年降水量大約為1900毫米;濱湖區年降水量為1360—1510毫米;西部丘陵地區,年降水量為1210—1360毫米。廬山南麓及鄱陽湖濱,易形成雲霧,有輻射霧、鋒面霧、蒸發霧、土坡霧四類。大風日數多,風速大。受廬山山體及鄱陽湖湖面影響,年平均風速為3.8/秒。八級大風日數平均3.3天,最大風力可達11至12級。冬季多北風、東北風、西北風;夏季常出現偏南風,有時出現龍捲風和龍捲重水。濱湖地區風沙嚴重。

水文

廬山市的水系分兩大塊,一是廬山山南及中部丘陵的澗、港水流,二是鄱陽湖過境水流。境內長度在2千米以上的澗港有20條,總長178千米。贛江、撫河、饒河、信江、修河五大水系在南部的星子、都昌交界處-老爺廟水域歸宗東流。其贛江流經市境約70千米,饒河約8千米,修河及支流楊柳津河約15千米,博陽河自德安入境約18千米,總長111千米 。其中集水面積在1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港有:橫塘港、長虹港、流澌港、長壟港、壟中港、錢湖港、秀峰港、花橋港、陳家港、虎口沖港。

江西的贛江、撫河、饒河、信江、修河五大水系,在市境東南部的揚瀾水域交匯,古稱「江湖之會」。此外,還有博陽河、楊柳津河,分別從土牛嘴、沙湖山流經市內。廬山市主體湖泊為鄱陽湖的一部分,面積373.38平方千米。夏漲為湖,洪水一片;冬涸為河,枯水一線。星子水文站近百年最高水位吳淞高程22.52米(1998年8月2日);最低水位7.11米(2004年2月4日);最高水溫35.8攝氏度,最低水溫0攝氏度。

廬山市湖汊眾多,有牛軛湖、蚌湖、落星湖、寺下湖等,湖岸迂迴曲折,湖岸線長約200千米,還有內陸湖蓼花池。

土壤

廬山市自然土壤有山地草甸土、山地黃棕壤、山地黃壤、紅壤、黃棕壤、沙丘及草甸土等七種。農業水田土壤有馬肝土田、鱔泥土田、麻砂土田、砂丘土田、湖泥土田、黃泥土田等。農業旱地土壤有馬肝土、粉紅土、沙丘土、湖泥土、黃泥土和麻砂泥土等。

廬山市境內以紅壤為主,紅壤呈酸性或強酸性,PH值為4.5—5.5。黃棕壤分布在低殘丘陵地區。呈微酸性和酸性,pH值為5.5—6.5。肥力較高,生產性能較好。淺色草甸土,分布在海拔18米以下的湖灘草洲一帶。砂丘土,分布在沙山一帶,植被破壞,風蝕嚴重。廬山山區土壤以海拔高低依次分布紅壤,山地黃壤、山地棕壤。[3]

自然資源

水資源

廬山市有43萬畝鄱陽湖面和沿湖澤畔,湖岸線長220千米,山澗水系發達,廬山諸多峽谷,數十條港澗,總長200多千米,地表水年徑流量達5.25億立方米,水能蘊藏量為1.6萬千瓦。

廬山市年水資源量4.5179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3.6452億立方米,地下水8591萬立方米,地熱水136萬立方米。此外有鄱陽湖年過境水量1494億立方米。

礦產資源

廬山市境內有花崗石、青石、石英、型砂、高嶺土、鉀長石等6種非金屬礦產資源,其中優質花崗石儲量15億噸,型砂儲量2.8億噸 。瓷土開採歷史悠久,自清康熙年間始即為景德鎮瓷業主要原料。駝背嶺所產的金星石,用於製作金星硯,譽為「與端歙同輝」。青石儲量1.1575億噸,石英石1660萬噸,瓷土183萬噸,石灰石1萬噸,鉀長石集中儲藏量350萬噸。還有水晶、雲母、石煤等。

廬山富氡溫泉,水溫常年保持在68—72℃,含有30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

植物資源

廬山市有裸子植物9科34屬95種,被子植物154科864屬2015種。境內原始森林植被屬亞熱帶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類型。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有水杉、南方紅豆杉、銀杏,二級保護植物有香樟、柏木、金錢松、連香樹、厚朴、廬山厚朴、鵝掌楸,三級保護植物有天竺蘭。掛牌保護的古樹名木191株,分屬22科30餘種 。藥材有丹參、乳黨、肉桂、烏藥、勾藤、伏苓等千餘種。東部盛產貴重藥材蔓荊子,東牯山林場的雲霧茶,早在宋代列為「貢茶」。

動物資源

陸地動物:有獸類14種、蛇類8種、昆蟲類16種、鳥類38種、家禽家畜類11種、兩棲動物11種。

水生動物:魚類25科118種,蝦類6種、蟹類2種、貝類9種。

屬國家一類保護動物有 白鶴、 中華鱘、 雲豹;國家二類保護動物有 穿山甲、 江豚、 水獺、 小天鵝、 白額雁、 大靈貓、 鴛鴦、貓頭鷹、啄木鳥;國家三類保護動物有黃鼬、豹貓、三寶雞、 杜鵑、 灰喜鵲、 大山雀、燕子、小野雞、野豬、 獾、 斑鳩、石雞、大鯢。[4]

人口民族

人口

201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為244755人,其中男性人口125146人,女性人口為119609人,男女性別比為1.046:1;出生人口3423人,出生率14.0‰,死亡人口1496人,死亡率6.11‰,自增人口1927人,自增率7.89‰,淨增人口1140人;城鎮人口為137357人,鄉村人口為107398人,城鎮化率為56.12%;6歲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9.00年,15歲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9.23年。

民族

廬山市民族以漢族為主,有 滿族、回族、 壯族等多個少數民族。

經濟

綜述

2017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8.6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下同),同比增長8.9%。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8.52億元,同比增長4.3%;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35.2億元,同比增長8.9%;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74.96億元,同比增長9.4%。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8491元。三次產業的比重為7.2:29.6:63.2。

第一產業

2017年,全市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41440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44240萬元;林業總產值17219萬元;牧業總產值23179萬元;漁業總產值52206萬元;農林牧漁服務業總產值4596萬元。

2017年,全市糧食作物播種面積9734公頃。其中:稻穀播種面積7528公頃;小麥播種面積497公頃;玉米播種面積489公頃;豆類面積397公頃;油料播種面積3635公頃,其中油菜籽面積3258公頃;花生播種面積298公頃;棉花播種面積1349公頃;蔬菜播種面積1105公頃;糖料播種面積11公頃。

2017年,糧食總產量60513噸。其中稻穀產量49703噸;小麥1338噸;玉米3401噸;豆類1141噸,其中,大豆438噸。油料產量6988噸,其中,油菜籽6214噸;花生674噸;棉花2825噸;糖料279噸;蔬菜22766噸。 

2017年12月底,生豬存欄35103頭;全年,肉類總產量8570噸,其中:豬肉產量5883噸。

第二產業

2017年,全市完成規上工業總產值221.05億元;規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211.7億元,同比增長8.5%;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4%;實現利潤總額26.12億元,同比增長13.3%。

2017年,工業園區投產工業企業45家,從業人員8831人;實現工業增加值7.9億元;主營業務收入125.3億元;利潤總額11.8億元。

2017年末,全市三級及以上資質企業2家。全年完成建築業總產值9.16億元,同比增長16.7%。房屋建築施工面積72.58萬平方米,同比增長7.1%。

第三產業

「十二五」期間,廬山市接待遊客6600萬人次,旅遊直接收入266.2億元,分別是「十一五」的4.5倍和5倍。成功創建全國旅遊標準化示範縣。先後獲得了中國生態旅遊大縣、美麗中國·十佳旅遊縣(區)等十餘項榮譽。溫泉旅遊度假區被評為省級旅遊度假區示範點。

固定資產投資

2017年,全市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95.1億元,同比增長13.0%;工業固定資產投資66.15億元,同比增長3.9%;新增固定資產44.98億元。

商貿和對外經濟

2017年,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7.9億元,同比增長13.3%。

2017年,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05億美元,同比增長15.4%,出口總額2.13億美元。

財政、金融

2017年全市完成財政總收入20.28億元,同比增長8.7%,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7.19億元,同比增長9.7%。

2017年底,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餘額891154萬元,其中居民存款591722萬元;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餘額649490萬元。[5]

社會事業

基礎建設

2015年,廬山市投入城建資金135.8億元。中心城區規劃面積由10.8平方千米拓展到20.5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由6.5平方千米拓展到10.8平方千米,城鎮化率達到50%。綠地面積從273.7公頃上升到421.2公頃,年均增長10.78%;新建公園、廣場9個,公園綠地面積從42.45公頃上升到98.5公頃,年均增長26.41%;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從8.2平方米上升到14.83平方米,年均增長16.17%。成功創建省級生態縣、園林城、生態宜居城、森林城、衛生城。完成公路建設總投資36.84億元,建成縣鄉道180千米、通組公路220千米,鄉鎮、行政村通油(水泥)路達100%。九江繞城高速正式通車。完成了105國道改造。蓼溫公路、南華公路、蘇共連接線、大蓼公路、神靈湖大橋等建成通車。取消了環山公路隘口收費站。開通了城區至東林佛教文化遊覽區公交。

2016年,廬山市平整土地2400餘畝,建成園區路網4.6千米;啟動了綜合園區污水處理廠建設;鄱湖高新科技項目區完成水、電、氣配套建設。開展了「降成本、優環境」專項行動,建立「財園信貸通」聯審聯批機制,為179家企業發放貸款6.66億元。完成了5.5平方千米老城區規劃、峰德新區控制性詳細規劃、8個專項規劃、10個中心村建設規劃編制工作。建設雨污管26.8千米。完成31個一般自然村新農村「七改三網」工作,惠及農戶2277戶;推進了海會李社裡、溫泉錢家墩、白鹿秀峰和萬杉等4個中心村建設。完成40千米通組公路建設,沙湖山危橋改造主體竣工;都九二期(廬山市段)基本完工。

維修人行道1550平方米、改造路面3000餘平方米,修復城市排澇設施1處、護岸及渠道91處;平毀圍堤2座,還湖1300畝,清耕1700畝。關停了環山公路沿線398個花崗石加工企業(點),並拆除134家,完成了近10萬件石雕工藝品和20萬立方米荒料搬遷;完成環山公路綠化提升一期工程,對溫泉高速出口、溫泉集鎮、105國道紅綠燈路口、白鹿集鎮、星子北高速出口等五個重要節點進行整體打造。實施濕地生態修復項目36個。完成造林綠化9569畝。

勞動就業

2015年,廬山市發放小額擔保貸款1.45億元,帶動1.068萬人就業。購買公益性崗位1990個。依法為7826名勞動者追討拖欠工資5164萬元。新增城鎮就業2470人,轉移農村勞動力3215人,城鎮就業率達99.6%;購買公益性崗位550個,零就業家庭安置率100%。為2665名農民工追討工資1796.7萬元。

2016年,廬山市購買公益性崗位1507個,安置就業困難人員232人,新增城鎮就業2472人。發放小額擔保貸款5370萬元。為1609名勞動者追討工資1057.04萬元。

社會保障

2017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96元,同比增長9.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171元,同比增長8.4%。

2017年,全市社會福利收養性單位11個,床位數430張;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31394人;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34129人;參加失業保險8900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人數為201061人;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24588人;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為3061人;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8828人。

教育事業

星子古稱「真儒過化」之地,歷代官員都比較重視教育。清光緒以前,學校有私塾、縣學、府學、書院幾種形式,白鹿洞書院在宋代被譽為全國「四大書院」之首。清光緒年間,廢科舉和府縣學,書院亦廢。南康府創辦府立中學堂。後設勸學所,為地方教育機構,這是近代教育的開端。

民國初年,開明紳士紛紛籌資興辦學校。當時撤銷勸學所,改設教育局。民國二十年(1931年),普及民眾教育,保學、夜校普遍開辦。抗日時,市境淪陷,教育衰落。抗戰後,創辦星子中學。

建國初,接管舊學校,同時開展掃盲運動,提倡群眾辦學,鞏固公立小學。1950年,成立文教科。1971年,學校有所發展,村辦小學、社辦中學仍大多數濫而無災。1990年,廬山有小學100所,教職工1333人,在校學生28123人,學齡兒童入學率為95.6%。普通中學14所,其中初中11所,完全中學3所,教職工661人,在校學生數為9669人。農業和職業中學2所,教職工147人,在校學生數1122人。

2017年,全市共有普通中學15所,小學73所,中等職業教育學校2所。普通中學在校學生13173人,小學在校學生23925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在校學生數163人;普通中學專任教師911人,小學專任教師1196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專任教師數51人。

2016年,廬山市共有幼兒園10所。 2016年,廬山市共有高中2所:星子中學,星子縣第三中學。

2016年,廬山市共有特殊教育結構2所:星子縣特殊教育學校,星子縣職工業餘學校。

醫療衛生

建國初,廬山僅有1所正規衛生院,鄉村有4處聯合診所。1952年,廬山每千人僅有0.5個衛生人員。1990年,有縣人民醫院等衛生單位29個(其中醫院15個)。有衛生人員734人,每千人擁有專業衛生人員3.47人。正規病床由1950的10張,增長至1990年的1129張,病床增長率由每千人的0.1張增至2.18張。

2017年底,全市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1231張;醫療衛生機構技術人員1034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458人。 科技文化 2017年全年專利授權數34件。公共圖書館圖書總藏量120萬冊。

資源環境

2017年,森林面積22503公頃;污水處理廠6座,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率93%;垃圾處理站10個;城區空氣質量優良以上天數達351天。

通訊用電

2017年年末固定電話用戶49945戶;年末移動電話用戶210915戶;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57924戶。全社會用電量40116萬千瓦時,其中居民生活用電量13891萬千瓦時。[6]

交通

廬山市交通便利,環廬山一級公路穿越全境,與昌九高速公路、九景高速公路及京九鐵路直統,九江繞城高速、都九高速、昌九發展大道貫穿境域。境內三個高速路口互通,距九江廬山機場28千米,距昌北國際機場92千米。離九江火車站32千米,九江港碼頭35千米,縣城有2000噸級貨運碼頭。

2017年,全市公路里程792公里。民用汽車擁有807 輛,年末實有出租汽車數98輛。年末公交車路數9路,年末實有公共汽(電)車營運車輛數38輛。

歷史文化

廬山歷史悠久,文化厚重,被稱為「人文聖山」。原星子縣相傳「有星墜湖(鄱陽湖 落星墩)」而得縣名,設縣已有千餘年。千百年來,儒家、佛教、道教文化在此地水乳交融、相互影響,是影響中國思想文化近千年的理學和一千數百年的禪宗興盛區,是南天師道的發祥地,是世界上最早的高等學府、古代四大書院之首的白鹿洞書院所在地,是中國田園詩的搖籃,是中國隱逸文化的典型區域。

廬山歷來是文人墨客嚮往之地,古代和近代留下了2500餘篇詠廬山詩文,1300幀摩崖石刻。尤其是世界文化名人、中國田園詩派鼻祖 陶淵明生於此、長於此、創作於此,他的《 桃花源記》、《 歸去來兮辭》、《 五柳先生傳》和 李白的《 望廬山瀑布》、 周敦頤的《 愛蓮說》、 蘇軾的《 題西林壁》、描寫放牛娃周桂花的《 一張珍貴的照片》等先後被選入中小學教科書。

廬山市原名星子相傳「有星墜湖」而得縣名,設縣已有千餘年。千百年來,儒家、佛教、道教文化在此水乳交融、相互影響,是影響中國思想文化近千年的理學和一千數百年的禪宗興盛區,是深刻影響社會生活的南天師道的發祥地,是世界上最早的高等學府、古代四大書院之首的白鹿洞書院所在地,是中國田園詩的搖籃,是中國隱逸文化的典型區域。與此同時,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五教同山,多種文化交匯於此,成為獨一無二的宗教文化現象。廬山市還是古代經鄱陽湖水路登廬山的主要通道,在古代和近代所有的2500餘篇詠廬山詩文中有1800餘篇描寫星子,1300幀廬山摩崖石刻中有700幀留存星子。2010年西河戲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尤其是世界文化名人陶淵明生於此、長於此、創作於此,他的《桃花源記》、《歸去來兮辭》、《五柳先生傳》和李白的《望廬山瀑布》、周敦頤的《愛蓮說》、蘇軾的《題西林壁》、描寫放牛娃周桂花的《一張珍貴的照片》等被選入中小學教科書,一縣七篇,在江西省乃至全國獨此一家。[7]

風景名勝

廬山市有一大瀑布( 廬山瀑布)、兩大峽谷( 桃花源、 棲賢谷)、三大名泉(天下第一泉 谷簾泉、天下第六泉 招隱泉、秀峰聰明泉)、四大「國保」(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白鹿洞書院、觀音橋、秀峰摩崖石刻、 紫陽堤)、五大叢林( 秀峰寺、 歸宗寺、 棲賢寺、 萬杉寺、 海會寺)。

仙人洞景區

是一個由砂崖構成的岩石洞。由於大自然的不斷風化和山水長期沖刷,慢慢形成天然洞窟。因其形似佛手,故名 佛手岩。這裡的飛岩可棲身,清泉可以洗心,俯視山外,白雲茫茫,江流蒼蒼,頗有遠離塵世的感覺。這裡不僅是歷來最為遊人所喜愛的勝景,而且是道教的福地洞天。相傳唐代名道 呂洞賓曾在此洞中修煉,直至成仙。後人為奉祠呂洞賓,將佛手岩更名為仙人洞。

含鄱口景區

廬山是神州九大觀日處之一。廬山觀日,位於江西省 九江市的廬山東谷含鄱峰中段含鄱口,含鄱亭為最佳地點。清晨,只見 鄱陽湖上晨光熹微,天水一色,一輪紅日射湖而出,金光萬道,霎時湖天盡赤,半壁河山成了一幅燦爛絢麗的畫卷。雄偉、瑰麗、雲濃霧密,莽莽蒼蒼,狀如魚脊的含鄱嶺,像一座屏界屹立在廬山的東南方。

錦繡谷景區

由大林峰與天池山交匯而成。因第四紀冰川作用,錦繡谷這塊面向西南的山間凹地,經過冰川的反覆刻切,形成了一個平底陡壁的山谷。「春時雜英百千種,燦爛如熾,至冬初蒼翠不剝,丹楓綴之,亦自滿眼雕繢。」四時紅紫匝地,花團錦簇,故名錦繡。

三疊泉景區

是 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經環廬山旅遊公路可達。距九江市區26千米。是集險峰怪石、飛瀑流泉為一體的 山丘型旅遊地。宋紹熙二年(1191)始被樵者發現,故有「一朝何事失扃鑰,樵者得之人共傳」的詩句。20世紀80年代初期開始進行旅遊開發,2001年11月經 國家林業局批准為國家森林公園。

秀峰景區

秀峰泛指香爐、雙劍、文殊、鶴鳴、行龜諸峰。這裡山峰奇秀,風光旖旎, 香爐峰雲煙繚繞,飛瀑如練;雙劍峰如劍插雲霄,凌厲壯觀;姐妹峰似姐妹比肩,意趣盎然;鶴鳴峰若仙鶴將鳴,其態栩栩。在「雙劍」和「鶴鳴」兩峰之間, 開先瀑布共源分流,一為東瀑,形似馬尾,故名馬尾瀑;一為西瀑黃岩瀑,狀若銀河,從天而下。兩瀑又在青玉峽合流,瀉入 龍潭。歷代有不少名人在這裡流連忘返,作詩題記。

東林大佛(東林寺下院景區)

東林大佛總投資超過10億元,整體造型吸收了龍門石窟等盛唐佛像優點,是代表當代高水平的宗教藝術精品。整個項目以阿彌陀佛銅像為核心,組成部分包括淨土文化區、新東林寺、比丘尼院、隱逸文化區、安養區、海會堂、大德精舍區等。建成後將是中國國內唯一一個集修行、弘法、教育、研究、慈善、安老與臨終關懷為一體的國際性宗教與文化交流平台。

觀音橋景區

景區以觀音橋為中心構成的一個風景區。 觀音橋原稱棲賢橋,又稱三峽橋,為中國最古老的石拱橋之一。觀音橋於北宋祥符七年(1014年)由江洲匠陳氏三兄弟所建。長約24米,寬約4米,單孔橫跨於 大漢陽峰和 五老峰之間的深澗之上,以五排同型重各一噸多的花崗岩105塊扣砌而成,結構緊密、造型美觀,雖經千年、仍緊固如初,被譽為中國南方橋樑建築史上的一顆明珠。

白鹿洞書院景區

地處五老峰東南麓,距城區12千米。景區因書院而得名,白鹿洞書院,是中國史上著名的書院。它以悠久的歷史,幽靜的環境,寬敞的殿堂,嚴謹的教規而享譽天下,曾被祟為「海內書院第一」、「天下書院之首」。1959年,白鹿洞書院被列為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國家二級自然保護區。

太乙村景區

太乙村景區在含鄱口西太乙峰下,坐落于山南登山古道旁,相傳遠古道教宗師太乙真人在此修煉成仙。此處海拔在800米以上,有國民黨蔡庭楷、 白崇禧、 陳誠等十八位著名高級將領在此修建了大小不一、風格各異的十八幢別墅。境內主要由十八幢別墅遺址、九奇峰、第四紀冰川遺蹟、觀喜亭、息肩亭、泉槽瀑布、太乙索道等景點構成。

桃花源景區

坐落在廬山最高處的漢陽峰西,名 康王谷,又俗稱廬山壟,為廬山三大峽谷之一。由觀口山門、回馬石、問津堂、忘路谷、桃花溪、 吳官村、康王城、谷簾泉等景點組成。廬山桃花源風景名勝區是中國田園詩歌鼻祖、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的傳世名作《桃花源記》創作原型地,是世界自然文化名山—廬山的重要組成部分。桃花源是廬山最大峽谷,全長約7.5千米。東西側山峰海拔900米以上,谷底緊鄰廬山主峰漢陽峰,總面積達1萬多畝;桃花源是戰國時期楚王宮後裔康王避秦亂而藏身寶地,又名康王谷。

溫泉景區

溫泉位於廬山南麓金輪峰下,因區內有 廬山溫泉而得名,境內有陶淵明故里栗里陶村、 溫泉療養院,歸田後醉臥松雲、把酒賞菊的 醉石館;王羲之 鵝池、墨池、玉簾聽瀑讀書的石屋;朱熹手書醉石;佛教勝地歸宗寺、道教勝地的簡寂觀。[8]

參考文獻